《《找规律》的说课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规律》的说课稿(5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找规律的说课稿(5篇)找规律说课稿 篇一 各位领导、教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洁的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连续通过观看、操作、试验、推理等活动,来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学问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及归纳推理的力量。 情感与态度:初步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2、。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把握找规律的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循环排列规律的同时,发觉难找的规律。 二、设计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采纳“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动手实践,发觉规律。 三、网站介绍: 网站包括:联欢会、排排队、摆水果、自我挑战、小小设计师、后台治理系统等栏目。 课件中的教师后台治理系统,能适时的掌握探究内容,选定的栏目学生可以进入,而没有选定的栏目,学生无法进入,以削减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系统还记录记录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以便教师准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便于进展个别辅导。
3、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教学过程及网站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觉规律 新课伊始,我先请学生观赏动物王国联欢会布置的舞台。通过观看会学生会发觉,地面、背景墙等是有规律的。多媒体奇妙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规律美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参加的情感。 (二)引导探究,查找规律 1探究墙面图案规律。2查找地面图案的规律。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墙面的排列规律,学生经受“分组争论分组汇报再次沟通”过程后,教师再通过动画直观演示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动手操作,加强感知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在电脑上独立为小动物排排队,然后进展汇报。通过课件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
4、进展准时的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帮忙小动物摆水果。探究内容由易到难,学习过程由扶到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让学生亲拘束电脑中试一试,使学生在人机交互中,积极思索,变被动承受,为主动探究。 (四)自主探究,运用规律 在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找规律的根本方法后,我让学生进入挑战自我栏目,按自己的实际力量选择挑战内容。网络平台为学生创设了共性进展和因材施学的学习环境,满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丰富了学问空间。 (五)动手实践,制造规律 学生已经把握了找规律的方法之后,可以进入“小小设计师”栏目为小动物设计有规律的桌布。用学到的数学学问制造生活中的美。网络平台为学生供应了丰富多彩的
5、素材,有利于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六)全课总结、扩展延长 最终多媒体展现一组有规律的图片,教师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你们要用自己的才智去发觉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漂亮!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创新点: 1、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教给学生找规律的方法,而是充分地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网站,自主探究,查找规律。 2、 在“排排队”、“摆水果”等探究活动中,通过计算机的准时反应,使学生获得鼓舞,增加学习的信念。 3、 “后台治理”中的学习效果反应表能够使教师准
6、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进展个别辅导。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力量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提升。从学生的表情和学习效果评价表中可以看到,学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由于计算机教室的特别性,学生留意力简单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倾听习惯的培育。 找规律说课稿 篇二 一、教材与资源应用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熟悉了10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觉事物中隐 含的简洁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常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加探究活
7、动,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增加对数学的熟悉,提高学数学的乐趣。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发觉生活中熟识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外形、大小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 2、说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发觉给定事物中的简洁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觉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看、沟通的活动中,经受发觉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看身边事物,发觉和观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看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觉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8、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教师稍加标准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楚。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敏捷,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学问点相对来说很简洁,关键就看教师怎么标准学生已有的凌乱的学问。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根据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洁的颜色规律到外形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觉规律,最终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设计理念: 1、学生学习的过程,
9、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发觉和再制造的过程。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身边或感兴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从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猎取学问,增长力量,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加学问的发生进展的全过程,因此,我在本节课中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实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学习方式,在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中,体验感悟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思索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并从课堂上得到胜利的欢乐。 3、本节课的设计,以促进学生自我进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学
10、习气氛,培育学生的观看、猜测、推理和语言表达力量。 4、本节课的设计中留意各科学问间的整合,如:让同学们做有规律的动作,是与音乐课的整合,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则是与美术课的整合。这样把数学课与艺术交融,让数学学习更加开心,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数学学习是如此生动活泼、欢乐好玩。 四、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11、导者与合。”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纳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2、 探究新知,熟悉规律。 3、 身边数学,稳固延长规律。 4、接洽生活,内化规律特征。 5、全课总结,再现生活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利用给学生带来的礼物引出规律 2、 探究新知,熟悉规律。 在这一局部,出示课本的主题图熟悉规律。 教师在这一局部重点指出:有一种规律是事物重复消失,重复的是哪一局部,学生起来答复,教师用圆圈重重地划出。之后,过渡到外形规律。 之后,我领着学生进展拍手嬉戏,拍手也是有规律的。我一句话也不说,只管着拍手,当学生听出我拍手的规律时,
12、不自觉地跟着我拍起来。那种全班同学都动手的感觉,真好!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表演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盼望能够拥有表演的艺术,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3、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1活动:火眼金睛观看推理下一个消失的图案是什么 第2个活动:心灵手巧 (1)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 (2)自己画一画涂一涂涂出有规律的颜色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认真观看发觉规律,动手制造规律。 4、接洽生活,内化规律特征。 这一局部首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观赏生活中的有规律的图案。伴随着美丽的音乐让学生轻松一下,一是观赏生活中的规律。二是调整一下疲乏的心情是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好进展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然
13、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有规律的。如声音、动作等。可以让学生学学声音,做做动作。把音乐体操融合在一起。到达脑力和体力运动充分结合。 5、 全课总结,再现生活规律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一起归纳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用有规律的掌声对自己的这节课表示评价。最终请同学们下课后一男一女有规律的走出教室。这样就把这节课的内容内化了真正的用于到生活实践中去。 六、说教学反思 课堂设计循序渐进,根本上能引导学生把规律熟悉透彻。这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准时、有效。 找规律说课稿 篇三 今日我教学的内容是找规律第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
14、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展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讨论的是一些简洁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依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消失的构造。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育学生发觉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看发觉现象中的规律,初步熟悉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进展作出推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依据余数推断的学问。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2课时进展教学,我教学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第59页的例1和相应的练习。 对于本课的教
15、学,教材采纳了两个一组的周期作为例题呈现。对于这一规律,要猜测其后续进展,学生可能会有三种方法:列举法、观看奇偶法和除法计算的方法。但这三种方法在这一例题中无法择优,并且其中观看奇偶的方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上直接采纳了三个一组的周期现象,并且屏弃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图形来表示,把本课的讨论直指除法计算。 在用除法计算来推断的时候,用问题“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帮忙学生突破难点,把推断“第几组”和“第几个”的方法提炼出来,使学生能依据余数作出正确的推断。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气氛,根据“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究,沟通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
16、长”这5个环节进展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严密相联,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索,突破了学生思维和阅历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制造探究的时机,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育了他们的合作沟通的力量,使课堂布满生命的活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依据现象探究并发觉简洁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依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进展进展猜测,并会正确地依据余数作出推断。从而对规律确实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受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在探究规
17、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难点:依据余数作出正确推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稳固熟悉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这些图形呢? ()()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消失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究、利
18、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争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准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其次个。为什么是第六组?(由于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其次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教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19、?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其次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其次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其次个图形确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推断,你们喜爱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推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推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推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
20、教师有几个算式,你能依据算式推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刚在推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依据商怎么推断的? 第几个又是依据什么推断的?是依据余数来推断的。 3、余数的规律 就这道题来看,余数一共有几种状况?(三种状况) 有没有特别状况?(无余数) 分别是?(板书:余数1,2,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当无余数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规律中的数学问题。 三、新授 1、教学例1 认真观看,图中有哪些物体是有规律排列的? 你还能提出什
21、么问题? 2、练一练1、2 四、综合练习 1、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6个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6 4=6(组)2(个)第26个图形是五角星 为什么要除以4? 在这道题目里,余数会消失几种状况? 余数分别会是几?1、2、3、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三角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五角星 当余数是3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正方形 当无+ 余数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圆形 2、根据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36个图形。 () 3、练一练3 4、总结:这节课,我们讨论了规律中的数学学问,发觉要知道一组有序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只要用除法推断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了。运用
22、今日的学问我们也可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5、补充练习:黑白棋子、不同颜色灯笼、123报数 6、课外拓展: 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A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ABCDEFCDEF第71个字母是()。 7、假设全部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列图所示: 27应当排在字母()的下面,84应当排在字母()的下面 (1)A(2)B(3)C(4)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生尝试做 (2)沟通沟通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板书: 找规律 17 3=5(组)2(个) 24 3=8(组) 余数:1 2 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课
23、后反思 “数学的学习方式应当是一个布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数学课堂应富有探究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想验证,合作沟通,充分发表自己共性化的感受和见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层: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究,沟通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长 课后反思自己本课的教学活动,有值得庆幸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良的方面。 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表达数学和生活相结合,且面对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 1关注新旧学问联系,促进学问整理。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展搭配或排列
24、的规律。本课讨论的是一些简洁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依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消失的构造。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育学生发觉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看发觉现象中的规律,初步熟悉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进展作出推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依据余数推断的学问。 2关注数学与生活联系,感受数学价值。 本课不管是例题材料的选择,还是练习设计,均来自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如“花盆、彩旗、彩灯、黑白棋子”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
25、“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忱和兴趣。 3关注数学方法的渗透,学会数学思索。 (1)抽象和概括。 “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阅历上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生活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提醒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构造的过程,即数学化的过程”。本节课转变了“由一个例题就总结规律或方法”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经受活动的过程,在丰富感性积存的根底上,再引导学生进展观看比拟,归纳共同点,总结规律。这样就由详细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经受了抽象概括的过程。 (2)迁移和类推。 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熟悉水平,使学生的认知经受一个思维升华的过程,把握本质东西,如本节课学生经受“3个图形为一组依次排列,推出第
26、17个图形是什么;进而根据规律推出第19个、24个图形各是什么”后,进一步引导推想:“2个花盆为一组依次排列,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3个彩灯为一组依次排列,左起第19盆是什么颜色?”,由详细例子推想到一般状况,渗透迁移和类推思想。适时提升,有效促进心智进展。 (3)多角度观看思索。 本节课在学生把握一组图形排列规律的根底上,力图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如:ABCDBCDBCD和ABCDEFCDEFCDEF通过课外延长,使学生感受“无限”的数学思想。力求让整节课更协调、有更好的效果。 (4)操作中加深理解。在图形的循环排列变化中,为了更显直观。在图形的循环排列中,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使规律更
27、加显现。 找规律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探究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局部,在第一学段和其次学段都规定了这局部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究规律的内容是新编试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节课的3“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特别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渐渐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假如这节
28、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连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 3、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会依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一猜”,舞蹈动作等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规律现象,通过观看主题图,熟悉规律同时把握查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与摆学具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并会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力量和创新意识。 5、教具、学具预备 课件、彩笔、涂色卡等。 二、说教法、学
29、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表达以学生为学习的仆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让学生始终参加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法上,采纳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制造规律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留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猎取学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看力量、规律推理力量、动手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采纳多媒体帮助教学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找规律、制造规律的主要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30、(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师故做神奇: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这里面装着小圆片,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的,一种是绿色的。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小嬉戏,好不好?(教师第一次拿出的小圆片是什么颜色) 2、师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小圆片。 3、教师其次次拿出的小圆片是什么颜色?(绿色)再问第三次呢?再拿一次呢(共6个) 4、哇,猜得真准,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 5、原来你们是依据这样的规律猜的。那么后面的排列你们知道了吗?出示省略号 6、小朋友们观看得真认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像这样按肯定的挨次进展有规律的排列,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
31、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猜一猜圆片颜色的嬉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想中意会,积存感性阅历,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宠爱的嬉戏形式激发学生参加,同时仅要求猜一猜结果,学生凭直觉做出推断,人人能够参加,有利于面对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供应了思索、尝试的时机,在猜测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忙理解学问。 (二)自主探究,查找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1、认真观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这些彩旗、灯笼、和花朵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你发觉它们有什么规律吗?把你发觉的规律静静地告知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好吗? 3、我们先来看看小旗的规律。 4、小旗的规律找到,下面看看花儿的规律 5、
32、再来看看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6、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我们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寿乡的美化绿化真的很不错,看多美的小花园。(课件出示) 7、新建的广场地板砖快铺完了,大家能帮助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环节从主学生熟识的联欢会及县庆美化寿乡的详细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的动机,同时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并渗透喜爱家乡的教育。 (三)仿照中理解规律 1、刚刚我们应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能不能按规律来摆
33、图形呢? 2、好!教师给每个小组预备好了,请大家4人一组把信封里的东西全倒出来,看看教师给你们预备了什么? 3、小组里的同学商议一下你们想按什么规律摆,商议好了大家才动手摆。 4、那一组情愿把你们摆的规律拿上来展现给大家看? 5、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吗? 6、还有哪一组情愿拿上来?(你想让他们说说你们组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吗?那你怎样问他们呢?) 7、还有哪一组想拿上来?(你能象他刚刚那样也提出一个问题吗?)谁可以答复这个问题? 8、指其中一张: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吗?根据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第12个应当是什么图形呢?请你独立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9、究竟是什么图形呢?请你拿出桌面上
34、的这张学具卡片,接着画一画,看第12个是什么图形? 10、画好了吗?谁来说说你画到第12个是什么图形? 11、拿出你的彩色笔按规律涂一涂。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好玩味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洁的推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摆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充分与同学绽开沟通活动,留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学问构造做出推断,不断地准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学问,在合作沟通中获得了进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留意培育学生
35、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本环节设计注意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力量以及渗透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 (四)生活中查找规律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觉了哪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一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天、街上的红绿灯、人行道的斑马线等) 2、你真会说,大家表扬他。(啪啪 啪啪啪 啪啪 啪啪啪) 3、刚刚的表扬声,有规律吗?你还能接着往下拍吗? 4、用有规律的动作跳舞。(春天在哪里) 5、你也能自己制造一些规律吗?(每个小组的同学争论争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把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查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和发觉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异和无所不在,
36、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留意培育学生的制造力量,进展学生的思维。 (五)观赏规律,感受数学美 1、课堂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现象:例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时间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勇于探究生活中的规律,做生活的小仆人。 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感悟规律所带来的数学美。(插入轻音乐) (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一年春、夏、秋、冬依次不断的反复消失。 (3)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下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感悟规律所带来的数学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规律美产生无限
37、的遐想,使学问得到延长。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应用性,并应发挥引、导功能,引学生之思,导学生之路。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学问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现学生涂画规律的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看,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制造力量,提高教学效率。 找规律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找规律,它是在学生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究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洁规律,初步积存了一些探究简洁规律的根底上教学的。学好这一节内容可以为下面
38、连续学习找规律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说目标 (1)让学生经受探究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洁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熟悉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洁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受间隔现象中简洁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四、教法和学法 由于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比拟相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因此我主要实行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供应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沟通、争论,得到自己的思索途径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流程
39、 一、嬉戏导入,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头,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沟通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空档是4个,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然后指出:其实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在这里,我从简洁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奇怪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根底。 二、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刚嬉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最多? 学生沟通,再问每一组两
40、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各有多少个,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汇报并总结。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并争论为什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只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1个呢? 3、教学想一想 首先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规律现象,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观看四周事物的意识和力量,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端详生活, 然后再请学生观赏一组图片:桥的栏杆;长廊;路边的香樟树和冬青;花栏;地砖;路灯;课桌;梳子;直尺;空调的叶片;学生的队伍等,进一步感受生活中蕴含的规律,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 周玉仁教授提倡:但凡学生能自己
41、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但凡学生能独立思索的,决不示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在丰富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探究规律,而不是直接将规律灌输给学生。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首先师指出: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公路上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题可以直接观看,依据发觉的规律得出答案。 然后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思索、解决“想想做做”其次题“锯木头”的问题。 接着再回到主场景中,假如12只小白兔想围成圈做嬉戏,每两只小白兔之间有一个小蘑菇,那应当有几个小蘑菇呢?这里,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应引导他们争辩。最终可用多媒体演示。 以上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化静为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分,体会规律的进展变化,启发学生依据实际状况正确解决问题。 四、总结评价,延长规律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利用规律我们可以干什么?最终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运用课上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如用彩灯布置教室,用漂亮的图案装扮自己的卧房,设计美观大方的广场,设计有创意的嬉戏等。) 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进一步把所学的学问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