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高二语文教案(4篇).docx
《《故都的秋》高二语文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高二语文教案(4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故都的秋高二语文教案(4篇)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抵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学问; 二、理解节选局部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构造,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终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
2、过程中留意启迪学生积极思索。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详细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 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构造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
3、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立刻)、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4、品即窦娥冤,其他闻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以下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节选局部的情节构造: 启发:节选局部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构造见蔡婆遗嘱(窦娥告辞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学问,关汉卿及其创作状况,节选局部的情节构造。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专心把握。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局部,把握字
5、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构造告辞蔡婆 发下誓愿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第一、二场戏 详细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学问 节选局部情节构造 二、阅读观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处,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
6、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心情变化过程。 学生答复以后教师明确:窦娥从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正,但凄惨的遭受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疑心,而后生气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认。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疑心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认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锋利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抵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其次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
7、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难过。 2、争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提醒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存和善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怜悯。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愉快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
8、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现了她的抵抗精神,她温存和善的品行。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怜悯,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疑心质问怨(抵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认 哀告走后街(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存和善) 白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详细步骤: 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
9、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索: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纳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答复: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盼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挨次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盼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其次桩 第三桩 3、思索争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这里又寄盼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
10、冲突?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剧烈生气、坚决抵抗,是她抵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靠于“天”的情感始终交错在一起,这种冲突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冲突。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怀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盼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进展:怨悲恨 2、窦娥古代妇女的抵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窦娥抵抗精神 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
11、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学问,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构造艺术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挨次,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提醒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
12、并留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始终被人称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查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认真思索: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局部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凉,人烟稀有,毕竟是什么缘由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马上绽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答
13、复的。 2、田地荒凉,人烟稀有的缘由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其次局部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缘由,但是他却有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知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西门豹究竟有何准备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奇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争论、沟通。 3、小组汇报争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美丽,河伯不会满足的。麻烦
14、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美丽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奇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美丽”“河伯不会满足”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爱护了新娘,又惩罚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奇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
15、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奇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厉仔细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恐吓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假如不用这种方法,根据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拟哪
16、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兴旺,很多人都特别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告、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局部。 (三)研读课文第三局部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转变邺地田地荒凉,人烟稀有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浇灌,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谋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
17、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方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久记住这个胜利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学问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奇妙的语句。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劝学 教学目标: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把握并积存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把握本文消失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别文言句式。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把握重要
18、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 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识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会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人物,_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汲取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实唯物主义思
19、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概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_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_。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表达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订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把握状况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
20、5)虽有槁暴()()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明确:(1)ku(2)q(3)lu(4)zhng(5)yu通“又”;p(6)zh通“智”(7)xng通“性”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行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行以已”,以下要依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状况。第四段,应留意一组一组的比照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三、课文分析 1、争论、分析全文的思路构造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故都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