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喧闹、欢快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布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勉精神。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非常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非常和谐圆满,景象特别清爽、生动,而又境地美丽、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挨次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 其次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
2、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方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终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超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根据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诗意反复跳动,含蓄肤浅,既朴实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
3、是千古名句。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解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借助解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1.今日教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配乐春节序曲,播放关于春节的各种图片,如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 2.春节是一年中最喧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闻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喧闹的场面写出来了。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学习生字 1
4、.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 二、读通句子;三、读准节奏。)2.指名读,师生评议,订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表示朗读时要短暂停顿) (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静。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妙的祝愿
5、,他们盼望新年大吉大利。)(2)新年的鞭炮声告知我们:旧的一年完毕了,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感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欢乐、感动的心情朗读。 (2)现在你的眼前消失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沟通)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如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喜气洋洋)6.生看画面,师描述:放完爆竹送走旧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课件出示:春风送暖入屠苏)(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尝?(暖)说说你的理解。(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欢乐;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长大了感到欢乐,青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统编版 古诗三首 统编 三年级 语文 古诗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