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docx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与资源应用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熟悉了10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觉事物中隐含的简洁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常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增加对数学的熟悉,提高学数学的乐趣。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发觉生活中熟识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外形、大小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 2、说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发觉给定事物中的简洁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觉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2、:在观看、沟通的活动中,经受发觉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看身边事物,发觉和观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看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觉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教师稍加标准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楚。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敏捷,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学问点相对来说很简洁,关键就看教师怎么标准学生已有的凌乱的学问。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
3、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根据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洁的颜色规律到外形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觉规律,最终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设计理念: 1、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发觉和再制造的过程。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身边或感兴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从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猎取学问,增长力量,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发挥
4、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加学问的发生进展的全过程,因此,我在本节课中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实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学习方式,在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中,体验感悟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思索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并从课堂上得到胜利的欢乐。 3、本节课的设计,以促进学生自我进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学习气氛,培育学生的观看、猜测、推理和语言表达力量。 4、本节课的设计中留意各科学问间的整合,如:让同学们做有规律的动作,是与音乐课的整合,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则是与美术课的整合。这样把数学课与艺术交融,让数学学习更加开心,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数学学习是
5、如此生动活泼、欢乐好玩。 四、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纳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2. 探究新知,熟悉规律。 3. 身边数学,稳固延长规律。 4.接洽生活,内化规律特征。 5.全课总结,再现生活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6、利用给学生带来的礼物引出规律 2. 探究新知,熟悉规律。 在这一局部,出示课本的主题图熟悉规律。 教师在这一局部重点指出:有一种规律是事物重复消失,重复的是哪一局部,学生起来答复,教师用圆圈重重地划出。之后,过渡到外形规律。 之后,我领着学生进展拍手嬉戏,拍手也是有规律的。我一句话也不说,只管着拍手,当学生听出我拍手的规律时,不自觉地跟着我拍起来。那种全班同学都动手的感觉,真好!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表演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盼望能够拥有表演的艺术,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3.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1活动:火眼金睛观看推理下一个消失的图案是什么 第2个活动:心灵手巧 (1)摆一摆
7、摆出有规律的图形。 (2)自己画一画涂一涂涂出有规律的颜色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认真观看发觉规律,动手制造规律。 4、接洽生活,内化规律特征。 这一局部首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观赏生活中的有规律的图案。伴随着美丽的音乐让学生轻松一下,一是观赏生活中的规律。二是调整一下疲乏的心情是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好进展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有规律的。如声音、动作等。可以让学生学学声音,做做动作。把音乐体操融合在一起。到达脑力和体力运动充分结合。 5. 全课总结,再现生活规律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一起归纳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用有规律的掌声对自己的这节课表示评价
8、。最终请同学们下课后一男一女有规律的走出教室。这样就把这节课的内容内化了真正的用于到生活实践中去。 六、说教学反思 课堂设计循序渐进,根本上能引导学生把规律熟悉透彻。这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准时、有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熟悉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熟悉整时、半时的根底上绽开教学的,把握本课学问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预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熟悉及相关计算打下根底。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9、(1)、明确时、分的含义,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积极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通过观看、操作、思索、争论等活动,初步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胜利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确实定 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1时=60分,理解时、分的进率。 难点:熟悉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二、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生疏,大局部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熟悉,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
10、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熟悉时间的状况也是各不一样的,有的已经能娴熟地认读整时、半时,甚至几时几分的时刻,有的对钟表还不熟识,应当说绝大局部学生对时间还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因此,我细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把握新知。 三、教法、学法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嬉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留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2、发挥课件的帮助教学功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通过仔细观看、合作探究对学问进展迁移、重组,到达熟悉、理解学问的目的。
11、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学问。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番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大家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钟表的声音,我们已经上一年级了,大家是不是按时起床,上学、放学、睡觉呢?我的小侄女和你们一样,也上一年级了,她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出示图片起床7:00;上课8:15;放学3:30;睡觉8:50)让我们瞧一瞧,她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睡觉的(课件出示挂钟,学生读时间)什么时间你不
12、熟识、不会读? 学生发觉钟面上的时间在上课、睡觉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一种认知上的冲突,学生急于弄清晰是什么时间。这一环节奇妙地从教师侄女的作息安排进展认整时、半时的复习,同时学生发觉有两个时间没学过,学生利用已有阅历进展猜想,在消失不同意见时进展质疑,激起学生想弄懂学问的欲望,心理上产生了剧烈的“我要学”的冲动。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比拟难理解,因此本堂课就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动身,选择“教师侄女的一天”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时间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能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熟悉时间。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熟悉钟面刻度 (1)学生观看学具
13、钟,小组沟通,教师巡察。 (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应的结果。 (3)争论: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 (4)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 (5)学生把结果填在P81的钟面刻度图上,尝试用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大格刻度各表示几分。 (6)沟通记忆方法。 熟悉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用1小格1小格地数或5小格5小格地加的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采纳逐层疏理的方式进展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
14、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熟悉、新发觉,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1)学校究竟什么时候开头上课呢?(8时15分)情愿把你熟悉时间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吧。 (2)指名学生介绍方法,教师进展小结。 (3)(把例1的3个钟面帖在黑板上)指名学生读出时间。 (4)指名学生上黑板两种表示方法写,其它学生进展评价,找出写时间时应留意的问题。 (5)嬉戏: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 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认读时间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
15、优化各种不同的认读方法,又培育学生的概括力量。在试写时间时,学生参加评价,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推断力量、表达力量,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对待同伴,还由于评价过程留下的深刻印象,特殊记住了分钟数不到10,就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而击鼓传花的嬉戏则寓练习于玩乐之中,避开了单纯练习的枯燥乏味,更使课堂气氛瞬间活泼起来 (三)、熟悉时、分的关系 (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观看沟通。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仔细观看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采纳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
16、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晰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看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赐予帮忙,并非减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而是寻求最正确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 (四)动手实践,稳固新知 1、教师报时间,学生拨学具钟。 2、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出自己的作息时间,另一个同学读时间。 通过动手拨一拨,动口说一说,充分调动了眼、手、脑等感官,培育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了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教育。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 2、嬉戏:开火车。课件出示时间
17、,学生读。 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学问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加的嬉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长。 始发站发车时间到达站到达时间 天门7:方正7:40 天门7:30方正8:20 天门8:30方正9:10 哪辆车动身的最早?哪辆车到达方正最晚? 教师要去方正学习,8时准时开头,车站到学校有非常的路程,教师做哪趟车比拟适宜?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学问的生活内涵。出门坐车学生特别熟识,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培育了学生的解决生活实际的力量。 整一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开心的学习气氛,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沟
18、通,鼓舞他们去猜测、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成为精彩的发觉者、英勇的探究者和欢乐的制造者。 板书熟悉时间 起床上课放学睡觉 7:008:153:308:50 7时8时15分3时半8时50分 1时=60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 敬重的评委、在座教师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们团队课堂教学再现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熟悉物体和图形。我团队在确定内容后首先理解教材:熟悉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开头,(课件出示构造图)主要从外形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熟悉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熟悉和平面图形的初步熟悉。这是教材的编排特点(课件出示)它表达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
19、:注意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在活动中学习学问,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把握学问。 在理解了教材后我们进展了课前调查了解学生,据我们课前调查,学生大多是六岁,年龄偏小,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外形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关于这节课内容学生学前班虽然也熟悉过这些图形,但许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拟定目标 基于以上的熟悉,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课件) 1、通过操作、观看,使学生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
20、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学问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及观看力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索方面的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学具,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学法与教法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亲身经受、体验、探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
21、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玩一玩、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意对学生进展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力量。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导入环节) 师:今日的数学课我请来一位朋友,瞧!它来了?(展现机器人) 师:是啊,这么美丽的
22、玩具机器人就是由平常很多废弃的物品拼成的,这就是变废为宝,这不仅让我们有了美丽的玩具,更做到了“废物利用”。为环保奉献了一份力气。不知不觉我们成了“环保小卫士”真是一举多得。 这里用拼装机器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渗透环保学问,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其次个环节: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展探究性的学习,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分一分 小组活动,把外形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 (课件)师:叮叮要考考我们,他说:师强调:把外形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 级数 学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