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3 篇一 1、课题: 圆柱的外表积 2、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究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外表积和侧面积,并依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绽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外表积的计算公式,进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依据详细情境,借助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熟悉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外形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外形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肯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外表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外表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把握了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我们又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沟通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学问和圆柱的特征讨论)ppt展现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外表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外表积呢?(让学生答复,教师板书求外表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外表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外表积。 深化原理 圆柱的外表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假如圆柱只
4、有一个底面,它的外表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应用原理 假如给圆柱形笔筒侧面裹一层彩纸,笔筒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预备多少彩纸? 课堂小结 师:今日收获了哪些学问?能不能用今日所学的学问制作一个常用的学习用品?能否设计一个笔筒?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学问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案例如一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 2培育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力量 3培育学生动
5、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把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把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连续演示课件“”】,出例如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争论沟通,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当怎样想? 分组沟通,并填书;教师巡察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 想:7加( )得
6、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 1275 2【连续演示课件“”】,出例如2:117 157 (1)分组沟通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78 3【连续演示课件“”】,出例如3:147 167 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
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书设计 教案例如二 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使学生知道简洁应用题的构造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3通过比拟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育学生的观看和分析力量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依据数量关系敏捷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
8、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依据情境提出问题【连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例如4 (2)正确读题 (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4)依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列式计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学例5【连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9、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名表达题意,说出已知条件的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拟例4和例5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局部,求另一局部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3比拟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一样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
10、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学问? 随堂练习 1小明家有7条白金鱼,8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条白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布置作业 练习三10、1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嬉戏:找朋友 嬉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嬉戏预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嬉戏过程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2嬉戏过程举例:拿着 的同学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 卡片的同学就答复:“你的朋友在这里
11、”,并立即走到拿 的同学身边其它的同学一起读:10减3等于7,对对对,请上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一、关注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殊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展中的生活。这是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根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生活化,即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他们的生活根底,展现给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场面和图景,为他们供应客观而鲜活的品德培育和价值追求的源泉。我们教师应力求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教师立足教材,敏捷处理,或裁剪,或整合,或改换。 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布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
12、,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布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救济,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斗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实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
13、据要更有说服力。 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泼,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安排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盼望教师赐予解答,但又不盼望教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恳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狡猾人吃亏”“说谎占廉价”思想。我就抓住学生考试作弊的大事绽开争论,暴露真实的思想,在辩驳分析中提高道德熟悉。 二、制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加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别的交往活动。课堂上不仅有学问技能方面的沟通,还有情感始终方面的信息沟通。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就是以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为根底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当学生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他才敢说敢议,
14、才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感受毫无保存的表达出来。 首先,教师的思想应开放,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公平的地位,充分信任学生,专心建立起一种公平、民主的开放式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朋友谈心一样,真诚地学生进展沟通。在平常的交谈中,我经常鼓舞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论,师生共同争论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和学生一起同困惑同欢快,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在“解放”学生上动脑筋,把课桌排成“U”字型进展表演、练习;或者排成“T”字型进展正反辩论;还可以排成小组型
15、便于小组争论沟通。 除允许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发言时站着,坐着均可外,还允许学生自主组合学习小组,鼓舞学生与教师进展“角色转换”,培育他们敢于与同学甚至教师辩论的学习习惯。我们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让我们的课堂布满笑声和争议,学生乐于参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将来社会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施素养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同时它还是人本教育最为本质的表达。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思品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教师要转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16、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共性地学习。 1、注意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沟通渠道、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思品教学中合作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沟通,而不是教师和个别学生的沟通。因此,在教学中我鼓舞学生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时机在各自的小组中表演、争论、实践。 如教学节省荣耀课上,学生相互沟通,课前各自调查自己家庭一个月的主要消费状况,与父母争论各种消费的合理性,再分组调查同学零用
17、钱的使用状况。最终得出结论:满意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必需的消费是合理消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熟悉。 教学十一册做个小小创造家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中的不便利”的问题争论,从个人小组自由组合(几个人)再回到小组,争论诞生活、学习、交通、通讯等诸方面的种种方法,学生的思维空前活泼,学习的欲望非常高涨,深刻领悟到“爱科学”的内涵。学生们主体积极参加,萌发了高度的热忱。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创造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觉”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沟通、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沟通所
18、。这样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制造性的火花。 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兴趣和留意力,特殊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熟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育了合作意识,增加了可持续进展的力量。 2、鼓舞质疑问难 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制造。教师要在面对全体,重视每一个学生道德素养进展的同时,给学生以共性进展的空间和思维自由,鼓舞学生自觉主动地发觉问题,大胆思索,提问不同的见解。 如教完第八册敬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一课后,我让学生针对本课学习质疑问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