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7篇.docx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7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7篇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依据供应的素材,估量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熟悉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预备:课件、展现台、给每位学生预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供应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
2、以前熟悉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学问。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确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情愿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刚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
3、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数班级人数,表达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爱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认真观看,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认真观看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刚10个一堆,
4、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看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究竟有多少呢?请你认真数一数。(学生开头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刚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教师为大家预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快乐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缘由好吗? 学生查找出错的缘由: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用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
5、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精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表达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四周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教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由于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刚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力量。 三、探究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
6、教师供应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教师巡察,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现台前展现,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现台前展现,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 师:请你从35开头连续数物品,始终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现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
7、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相互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教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究竟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方法,能让我们比拟简单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方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
8、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熟悉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熟悉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学问的难点。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2、把握4个新偏旁,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8个生字。 3、学会用一般话正确、连贯地朗读韵文,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妙。 教学重点:熟悉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
9、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学预备:生词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郊外的风光美极了,教师带小朋友到郊外去看一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 2、谁能告知教师和同学们,你在哪儿找到春天?请根据从上到下的挨次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3、依据学生答复相机出示词语。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细细的、像牛毛) 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嫩芽”? 布谷“布谷”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叫声? 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识别它们的? 过渡:
10、小朋友们,看到这副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吗?春天的风光证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留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小组内开火车读词。 3、全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景。 1、同学们,词儿读准了,读得也很美,但假如我们把这些词儿连起来读,你会感到更美教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你们也想读好吗?你们肯定能行。 3、以小组形式沟通汇报读课文状况。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树、布、谷”。 2、学习新偏旁。 熟悉“日”,书空笔顺,
11、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把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受克制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敏捷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
12、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出例如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教师:观看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吗、(学生观看思索,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61254 61254 =61100 =15254 =6100 =6100 89125 89125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争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时要留意什么、全班沟通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
13、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洁。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后,再在小组中争论该怎样进展简便计算,最终全班反应。 要学生熟悉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应。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应。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看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推断。最终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留意:随时提示学生观看算式中
14、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展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索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消失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依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连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学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4 【微课内容简析】 “小兔请客”这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课中的教学环节。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详细情境,从中引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忙学生
15、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终鼓舞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沟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熟悉加减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 【微课类型】 讲授类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把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经受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把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培育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力量。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展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熟悉加减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6、引入新课 师:谁能把这幅漂亮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课件显示情景图,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引出课题-小兔请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多媒体出示主题图1):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索后,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一共有几个盘子?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帮忙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20+30=30或+20=? (4)师:那20+
17、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沟通算法,肯能消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三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2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表示2个10,再拨3个珠子,表示3个10,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3由于2+3=5,所以20+30=50。所以20+30=50。 师:你喜爱那种算法呢把你喜爱的方法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学生相互沟通。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其
18、次幅图,学生说图意) 依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1)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5捆小棒,再从5捆小棒中拿走1捆,还剩下4捆,也就是40根。 (2)在计数器十位上拨5个珠子,再拨去1个珠子,剩下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3)由于5-1=4,所以50-10=40。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局部名称。 师:在加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0+30=50(个)50-10=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我们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数的计算方
19、法,并了解了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案篇5 教学规划 周光道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肯定共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根底是差不多的,(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是(2)班的教好,所以,(1)班这个学习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受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详细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展表达和沟通,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亲密
20、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受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究并把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阅历,熟悉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其次单元观看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看身边的简洁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可能是不同的进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沟通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学生将经受从立体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