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科目历史教学对象高一12班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第 一 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时空观念)2通过史料分析,比较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制度,指出隋唐制度新之处,理解制度的变化和创新是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通过感受古代的政治智慧及其对后世的借鉴作用,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秦汉以来历代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变化,并进一步深入认识隋唐时期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难点:通过
2、比较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制度,指出制度的变化与新之处。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分为七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人物小传: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的任职部门,答曰:“不清楚,常见有人牵马进出,似是管马。”桓又问:“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再问:“马匹的死亡率高吗?”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后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思考:王徽之行事如此任性随意,为何还能身居高位?目标引领1、知道从魏晋到唐朝时期选官制度、中央行政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2、通过史料探究与对比学
3、习掌握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创新之处;3、感受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国家统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制度创新意识。预习检测引导探究一、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1.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2.创立:曹魏3.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相应的官职。4.选官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门第。5.影响: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二)科举制(隋唐至清)!1.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
4、隋朝创立: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3.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4.宋代成熟:增加策论考试,锁院、糊名、誊录。5.明清僵化:八股取士。6.影响:!(1)积极: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2) 局限: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不利于培养科技人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