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docx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 本职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 、贵族制、 制等几种主要形式。但是,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 、 、 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了解宰相制度和 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 制度的演变脉络;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 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
2、路的独特性。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1.夏朝:建立时间、开国国王 政治制度:世袭制。2.商朝:(1)内外服制:(纲要上6) 内服: 外服:(2)职官制度:3.西周:(1)分封制:目的分封制内容对象、诸侯权利、义务(纲要上6)影响(2)宗法制:含义 目的 核心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4)商周政体的特点:(二)东周1.春秋战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2.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_,君主权力加强,_、_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三)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思考:根据教材:有人认为我国的奴隶制度时期是夏商周时期对吗?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纲要上15)1、皇帝制度:地位 特点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1)三公名称、职责(地位) (2)权力运行:3、郡县制(地方官制)(1)背景 (2)内容及特点 (3)作用4、文书制度:(1)内容 (2)作用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1)汉武帝时形成_,削弱相权(2)东汉_成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3)魏晋南北朝:_改成_ (纲要上39)(3)隋唐实行_(内容、特点、作用)(纲要上39),_是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4)宋朝:以_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_,增设_、_、_分割相权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纲要上50)(
4、5)元朝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6)明朝:废_和_,设_,_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7)清朝:雍正时设_,逐渐成为掌管全国事务的中枢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这一说法与教材的学习聚焦是否相同?哪一时期地方权力反有强化?)(1)西汉: (2)东汉 (3)魏晋南北朝:(4)隋朝: (5)唐朝:(6)宋朝(纲要上50) (7)元朝: (8)明朝(纲要上72): (9)清朝: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秦统一后,历代中央行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有同学就此整理了“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演变示意图”。图中处依次
5、填写正确的是()A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军机处B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军机处 中书省C三公九卿制 军机处 中书省 三省六部制D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军机处 三公九卿制2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内朝逐渐成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三省长官在政事堂议事 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A B C D3“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这句话反映了秦朝的()A郡县制 B三公制 C分封制 D文书制4著名学者周振鹤先生认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化,
6、大致经历了“两千年三循环”。第一阶段是秦汉的二级制转化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级制。第二阶段重复了从两级制到三级制的循环,即隋代和唐代前期的二级,变为唐代后期和宋辽金时期的三级。第三阶段是元明清时期及民国初年,政区从多级制简化到三级制,以至短时的二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汉到魏晋南北朝由郡国两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B隋至唐中期形成道、州二级制,宋代最终形成了路、州、县三级制C元朝的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简化为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D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不断调整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5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
7、。据此可推测()A商王的政治权力受到诸侯王的节制 B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C这种分合聚散可能与商之盛衰有关 D方国联盟走向分崩离析6史学家黄仁宇认为,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以下选项可佐证这一说法的有()实行三省六部制 颁行唐律疏议实施两税法 创立科举制A B C D7秦代某一官职的最初职能是文秘,“受公卿奏事”,并管理国家图籍档案,后来还能“举劾按章”,主治重大案件。该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是尚书台的长官作为副丞相协理国政 负责监察文武百官A B C D8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8、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下列选项能为此提供史实依据的有()汉武帝设立中朝 宋朝形成路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A B C D9商朝的内外服制和西周的分封制都属于中国早期的国家管理制度,但有学者认为分封制相比内外服制有着巨大进步。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西周君主权力不受到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结合分封制实现了对诸侯的直接控制A B C D10下表是秦至元的地方行政区划统计。由此可知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9、221年)36756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0183路971425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发展到三级制 地方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县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基本稳定 元朝边疆内地一体化均设行省A B C D11宋神宗置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坊场(交易场所,政府抽税)、水利之法、兼察官吏贤否,又置提举茶盐司,专掌茶盐事。据此可知,北宋()A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 B地方机构彼此制约C地方上依事务设官分权 D监察实现台谏合一1
10、2下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按其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今御史台中丞厅之南有谏官御史厅,盖御史得兼谏官也”“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分为十道巡察使,二周年一替,以廉按州部“今云南立行御史台,甘肃、四川、山西各立肃正廉访司”A B C D13学者巩绍英曾这样描述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关于这一制度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B东汉尚书台被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C内阁逐渐掌握了政府决策权 D唐中后期在一些战略要地设节度使二、非选择题14“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
11、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像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注重文化共识凝聚,反对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45343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