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交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pdf





《2021北京交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北京交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22 2021 北京交大附中高二(上)期末 化 学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Fe 56 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氯化铵可用于铁制品的除锈剂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 X射线造影检查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CuCl2溶液 B.NaHCO3溶液 C.NaNO3溶液 D.NH4Cl 和 NH3H2O混合溶液 3.反应 A(g)3B(g)4C(g)2D(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其平均反应速率 v
2、(X)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4mol/(L s)B.v(B)=0.8mol/(L s)C.v(C)=1.2mol/(L s)D.v(D)=0.7mol/(L s)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研究了法匹拉韦、利巴韦林、氯硝柳胺等药物的疗效,三种药物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分子式为 C5H4O2N3F B.Z 中含有 4 种官能团 C.Y和 Z 都有羟基 D.X和 Z 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5.最近科学杂志评出“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其中酸
3、和碱通常都会抑制水的电离 B.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电,常温下都是非自发过程 C.水电离出的 c(H+)=10-7mol/L 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水的离子积不仅只适用于纯水,升高温度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 2/22 6.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0 B.步骤的化学方程式:CO*+OH*+H2O(g)=COOH*+H2O*C.步骤只有非极性键 HH键形成 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4、=1.70eV 7.生物质废物能源化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热解耦合化学链制高纯 H2,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反应器中 Fe2O3固体颗粒大小影响其与 CO、H2反应的速率 B.蒸汽反应器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3Fe+4H2O(g)=高温Fe3O4+4H2 C.从蒸汽反应器所得 H2和 H2O的混合物中液化分离 H2O,可获得高纯 H2 D.当 n(CO):n(H2)=1:1 时,使 Fe2O3循环使用,理论上需要满足 n(CO):n(O2)=2:1 8.已知反应 2NO+2H2=N2+2H2O的速率方程为=kc2(NO)c(H2)(k 为速率常数),其反应历程如下:2NO+
5、H2 N2+H2O2 慢 H2O2+H2 2H2O 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 c(NO)或 c(H2),均可提高总反应的反应速率 3/22 B.c(NO)、c(H2)增大相同的倍数,对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相同 C.该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 D.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的速率 9.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Cu2+、K+、SCN-、Cl-B.含有 NO-3的溶液中:I-、SO2-3、SO2-4、H+C.由水电离出的 c(H+)=1.010-13 mol L-1的溶液中:Na+、NH+4、SO2-4、HCO-3 D.pH=11 的 NaOH溶液中:
6、CO2-3、K+、NO-3、SO2-4 10.常温,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推论不相符的是()选项 操作及现象 推论 A 用 pH试纸测得 0.1mol/LCH3COOH溶液 pH约为 3 CH3COOH是弱电解质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再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 溶液中可能含有 CO23或 HCO3 C 用 pH计测定相同浓度的 CH3COONa 溶液和 NaClO溶液的 pH,前者的 pH小于后者的 HClO的酸性弱于 CH3COOH D 向 2m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 1mL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1mL0.1
7、mol/L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Mg(OH)2沉淀转化为 Fe(OH)3沉淀 A.A B.B C.C D.D 11.298 K时,10.180 mol L-羟基丁酸水溶液发生如下反应,生成丁内酯:HOCH2CH2CH2COOH+H/+H2O 不同时刻测得-丁内酯的浓度如下表。t/min 20 50 80 100 120 160 220 -1c/(mol L)0.024 0.050 0 071 0.081 0.090 0.104 0.116 0.132 注:该条件下副反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羟基丁酸的浓度可提高-丁内酯的产率 4/22 B.298 K时,
8、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75 C.反应至 120 min 时,-羟基丁酸的转化率50%D.8012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丁内酯)1.2 10-3 mol L-1min-1 12.25时,在 20 mL 0.1 mol 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 L-1 NaOH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用 10 mL H2O代替 10 mL NaOH溶液,所得溶液 pH小于 a 点 B.b 点溶液中微粒浓度:c(Na+)c(CH3COO)c(CH3COOH)C.a 点c 点的过程中 n(CH3COO-)持续增大 D.若向 a 点对应的溶液中
9、滴加 1 滴 0.1 mol L-1 NaOH溶液或 1 滴 0.1 mol L-1 醋酸溶液,pH变化均不大 13.根据下列图示所得推论正确的是 A.甲是新制氯水光照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曲线,推断次氯酸分解生成了 HCl 和 O2 B.乙是 C4H10(g)C4H8(g)+H2(g)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曲线,推断该反应的H0、x0.1 C.丙是 0.5mol/L CH3COONa溶液及水的 pH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说明随温度升高,CH3COONa 溶液中 c(OH-)减小 D.丁是 0.03g 镁条分别与 2mL 2mol/L盐酸和醋酸反应过程中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推
10、断代表盐酸与镁条的反应 14.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铜粉与下列试剂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铜粉,加入试剂后,立即塞上橡胶塞,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资料:Cu2+4NH3 Cu(NH3)42+,Cu(NH3)42+呈绛蓝色。装置 序号 试剂 现象 5/22 10 mL 浓 NH3H2O,3 mLH2O 溶液变为绛蓝色,左侧水柱上升 10 mL 浓 NH3H2O,3 mL H2O2 溶液变为绛蓝色,且比深 10 mL 20%HNO3溶液,3 mL H2O 溶液快速变蓝,产生无色气体,左侧水柱下降 10 mL 20%HNO3溶液,3 mL H2O2 溶液变蓝比慢,产生无色气体,左侧水
11、柱下降 A.中实验现象说明 O2参与了反应 B.中溶液颜色比深可能由于 H2O2氧化 Cu 生成 Cu2+C.中左侧水柱下降可能是反应产生 NO气体导致的 D.比变蓝慢是由于 H2O2分解造成自身消耗 卷 二、非选择题 15.现有下列 6 种有机物:CHCH CH2=CH-CH=CH2 CH3-CC-CH3 (1)其中不属于烃的是_(填序号)。(2)与互为同系物的是_(填序号)。(3)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4)下列对五种物质性质描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 C.1mol、1mol、1mol最多均可以与 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不能与乙
12、酸反应生成酯 16.将 CO2转化成 C2H4可以变废为宝、改善环境。以 CO2、C2H6为原料合成 C2H4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CO2(g)+C2H6(g)C2H4(g)+H2O(g)+CO(g)H=+177 kJ mol-1(主反应)C2H6(g)CH4(g)+H2(g)+C(s)H=+9kJ mol-1(副反应)(1)反应 I的反应历程可分为如下两步:6/22 iC2H6(g)C2H4(g)+H2(g)H1=+136 kJ mol-1(反应速率较快)iiH2(g)+CO2(g)H2O(g)+CO(g)H2(反应速率较慢)H2=_ kJ mol-1 相比于提高 c(C2H6),提高 c(C
13、O2)对反应 I速率影响更大,原因是_。(2)0.1 MPa 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CO2和 C2H6,温度对催化剂 K-Fe-Mn/Si-2 性能的影响如图所示:工业生产中反应 I选择 800,原因是_。800时,不同的 CO2和 C2H6体积比对反应影响的实验数据如下表:()()226V COV C H 平衡时有机产物的质量分数 CH4 C2H4 15.0/15.0 7.7 92.3 20.0/10.0 6.4 93.6 24.0/6.0 4.5 95.5 a.随()()226V COV C H增大,CO2转化率将_(填“增大”或“减小”)。b.解释()()226V COV C H对产物中
14、C2H4的质量分数影响的原因:_。(3)我国科学家使用电化学的方法(装置如图)7/22 用 C2H6 和 CO2合成了 C2H4。N是电源的_极。阳极电极反应式是_。17.乙酸、碳酸、次氯酸、草酸在生产、生活及医药方面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 I.已知 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常数 1.710-5 K1=4.310-7 K2=5.610-11 3.010-8(1)a.CH3COOH、b.H2CO3、c.HClO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填编号)。(2)水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结果使溶液显
15、碱性,应选择方法_。A.向水中加入 NaHSO4固体 B.向水中加入 NaOH固体 C.加热至 100 D.向水中加入 Na(3)NaClO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用化学用语表示)_。(4)向 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pH 相同等体积的下列三种物质的溶液:a.HCl,b.H2SO4,c.CH3COOH滴加等浓度的 NaOH溶液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 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_。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6)25时,有两种溶液:0.10mol L-1CH3COOH溶液,Na
16、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CH3COOH和 Na2CO3都属于强电解质 B.中:c(CH3COOH)+c(CH3COO-)=0.10mol L-1 C.中:c(Na)c(OH-)c(CO2-3)c(HCO-3)c(H+)II.乙二酸(H2C2O4)俗称草酸,在实验研究和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1)室温下,测得 0.1 mol L-1 H2C2O4溶液的 pH=1.3,写出草酸的电离方程式_。(2)草酸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 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向草酸溶液中滴加 KOH溶液至 pH=2.5 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8/22 0.1 mol L-1 KHC
17、2O4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填序号)。a.c(K+)+c(H+)=c(HC2O4-)+c(C2O2-4)+c(OH-)b.c(K+)c(HC2O4-)c(C2O2-4)c(H2C2O4)c.c(K+)=c(HC2O4-)+c(C2O2-4)+c(H2C2O4)(3)工业上利用硫酸亚铁与草酸反应制备草酸亚铁晶体,其离子方程式为:Fe2+H2C2O4+xH2OFeC2O4 xH2O+2H+制备时需添加氨水以提高 FeC2O4 xH2O的产率,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角度解释原因:_。测定草酸亚铁晶体(FeC2O4 xH2O)的 x 值,实验如下:称取 0.5400 g草酸亚铁晶体溶于一定浓
18、度的硫酸中,用KMnO4酸性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 0.1000 mol L-1的 KMnO4酸性溶液 18.00 mL。已知:滴定过程中铁、碳元素被氧化为 Fe3+、CO2,锰元素被还原为 Mn2+,则 FeC2O4 xH2O中 x=_(FeC2O4的摩尔质量是 144 g mol-1)。18.某研究小组探究饮用水中铁锰的来源和去除原理。I.铁锰来源 某地区地下水铁锰含量和国家标准对比 某些地区地下水常见微粒含量(mg/L)国家饮用水标准(mg/L)Fe2+Mn2+HCO3 CO2 Fe2+Mn2+pH 420 0.43 11.5 3070 0.3 0.1 6.58.5(1)利用 F
19、eCO3溶解度计算溶出的 Fe2+为 1.1mg/L,依据上表数据,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地下水中 Fe2+含量远大于 1.1mg/L 的原因_。II.去除原理 (2)自然氧化法:曝气池中使水呈“沸腾”状的作用_。补全曝气池中氧化 Fe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Fe2+_O2+_H2O=_Fe(OH)3+_。9/22 此方法铁去除时间长,锰去除率低。(3)药剂氧化法:工业上可以采用强氧化剂(ClO2、液氯、双氧水等),直接氧化 Fe2+、Mn2+生成 Fe(OH)3和MnO2除去。某实验中 pH=6.5 时,Fe2+、Mn2+浓度随 ClO2投加量的变化曲线如图:ClO2投加量小于 1.2
20、mg/L 时,可以得出 Fe2+、Mn2+性质差异的结论是_。分析图中数据 ClO2氧化 Mn2+是可逆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写出两种提高锰去除率的方法_。19.某小组探究酸化条件对 0.1mol/LKI 溶液氧化反应的影响。序号 操作及现象 实验 1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 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 2 滴 6mol/L 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 2 取新制的 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 2 滴 6mol/L 的稀硫酸,溶液 10s后微弱变蓝(1)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_。结合实验 1和实
21、验 2,该小组同学认为酸化能够加快 I-氧化反应的速率。(2)同学甲对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速率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 0.1mol/LKI 溶液成分与新制 0.1mol/LKI 溶液可能存在差异,并继续进行探究。实验 3:取新制 0.1mol/LKI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 pH如下:时间 5 分钟 1 天 3 天 10 天 pH 7.2 7.4 7.8 8.7 资料:pH11.7时,I能被 O2氧化为 I。10/22 一定碱性条件下,I2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用化学用语,解释 0.1mol/LKI溶液放置初期 pH升高的原因:_。对比实验
22、 1 和实验 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 1 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3)同学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的合理性。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 4 重复实验 2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_ 溶液立即变蓝(4)该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 pH对 I2发生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5:用 20mL 4 种不同浓度的 KOH 溶液与 2mL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 pH后,向其中加入 2 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下:实验组 A B C D pH 11.4 10.6 9.5 8.4 现象 无颜色变化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 从实验
23、5 可以看出 pH越大,歧化反应速率越_(填“快”或“慢”)。解释 pH8.4 时,“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_。20.某实验小组对 KSCN 的性质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试管中试剂 实验 滴加试剂 现象 .先加 1mL 0.1 mol/L FeSO4溶液.再加硫酸酸化的 KMnO4溶液.无明显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先加 1mL 0.05 mol/L Fe2(SO4)3溶液.再滴加 0.5 mL 0.5 mol/L FeSO4溶液.溶液变红.红色明显变浅(1)SCN存在两种结构式,分别为 NCS和 S=C=N,SCN是二者的互变异构的混合物,请写出 NCS的电子式_。(2)用离
24、子方程式表示 FeSO4溶液显酸性的原因_。(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溶液变红的原因_。11/22 针对实验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小组同学认为是 SCN被酸性 KMnO4氧化为 SO42,并设计如如图实验装置证实了猜想是成立的。其中 X溶液是_,Y溶液是_,检验产物 SO42的操作及现象是_。(4)针对实验“红色明显变浅”的现象,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甲同学查资料得知:当加入强电解质后,增大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牵制作用增强,即“盐效应”。“盐效应”使 Fe3+SCNFe(SCN)2+平衡体系中的 Fe3+跟 SCN结合成Fe(SCN)2+的机会减少,溶液红色变浅。乙同学认为 SCN可以与 Fe2
25、+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进一步使 Fe3+SCNFe(SCN)2+平衡左移,红色明显变浅,而 Mg2+与 SCN难络合,于是乙设计了如下实验:由此推测,实验“红色明显变浅”的原因是_。(5)工业上测定钛铁合金中钛含量的其中一步反应原理是:以 KSCN 为指示剂,用 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 T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SO4)3+2NH4Fe(SO4)2=2Ti(SO4)2+(NH4)2SO4+2FeSO4,则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12/22 2021 北京交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答案】D【解析】【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北京 交大 附中 期末 化学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