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docx
《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 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什么是数学文化 所谓数学文化,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数学。美国闻名数学史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数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它不仅闪烁着人类才智的光线,而且它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人类为真理而生生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狭义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从广义上看,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浩大的数学文化系统。 二、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笔者探讨数学文化的基
2、地,经过多年的探究,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阅历: (一)在學生中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1. 开展数学家故事共享会 师生齐动员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并将收集到的故事编印成册,利用课外活动课开展数学家故事共享会。数学家们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地追求学问的看法以及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永不放弃的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学生。共享数学家们的故事,仿佛给学生学习数学的路途上装了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赐予他们前进的动力。 2. 查找数学符号来源,重温科学独创历程 数学符号的学习贯穿于数学学问的始终。数学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都有着一段让学生感爱好的经验。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数
3、学符号并非枯燥乏味,它闪耀着科学家才智的光线。例如,“+”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化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最终变成了“+”号。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才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追寻数学符号的不平凡经验,学生表现出剧烈的新奇心,学习数学也就爱好盎然了。 3. 探究数学名题,感受数学思想魅力 在数学活动课或者课外作业上,依据学生驾驭数学学问的程度,给学生思索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例如: 鸡兔同笼:鸡兔同笼,上有35个头,下有94只脚。鸡兔各几个? 韩信点兵: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
4、之则剩二,五五数之则剩三,七七数之则剩二。问物几个? 三阶幻方:把1-9九个自然数填在正方形的9个空格里,使横、竖及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15。 这些数学名题的解题过程和思想方法,呈现出数学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乐于其中。 (二)在教学中落实教学过程性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学问,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水到渠成。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确定位置(一)这一内容时的教学场景:呈现二维平面图。 师:说一说小青的位置在哪里? 生:第3组第2个。 师:“第3组第2个”是否能用更简洁、便利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写出不同的、有意义的表
5、示方法,例如:3排2个;3、2;32;竖3横2;3 2。 师:同学们创建的方法各有千秋,有文字的似乎不够简洁,不加文字的似乎又不够明白,怎么办呢?数学家们想出了一个方法,作个规定: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先写3,再写2,为了两个数别靠得太近,中间加个“,”,又为了两个数别离得太远,给他们加个(3,2),最终起了个名字,叫“数对”。 让学生创建一个简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既让学生感受“数对”产生的须要和产生的过程,又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数学的简洁之美及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文化 走进 小学 课堂 教学策略 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