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模拟作文题练习(共15篇附写作指导).docx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模拟作文题练习(共15篇附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模拟作文题练习(共15篇附写作指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农艺师告诉果农:杂草不要除。杂草与果树根系深浅不一,不会相互争夺营养。杂草让 土壤保持湿度,防止土壤流失;割草作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我们习惯将人分好坏,事分利弊,物分贵贱其实杂草或许是庄稼的敌人却可以成为果树 的朋友。稻农的经验,未必是果农的法宝。这是种植之理,也是生活之理。读了以上材料,你或许对自己的生活,对世事人生,会有一些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 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十、阅读下
2、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十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文化自信,来自文化的积
3、淀、传承与创新、 发展,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正是这种底蕴,夯实了我们的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文化 自信的强大底气。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维系国家统一的 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先生说,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有人说,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无限真情,横竖间奏美妙华章,汉字如图,间架里绘斑斓画卷。请以“汉字之美与文化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十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
4、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 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做课前演讲,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十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从2012年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收尾处,都会专门设置一个寄语青年的段落。二十 大报告的倒数第二段,号召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 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最新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是00后,这是伴随着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进程成 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整体而言,他们成长于较80后、90后更为优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 那么,为什么在物质生活已很丰裕的今天,仍然强调青年要“能吃苦”?青年该吃怎样的苦才更 有意义呢?前进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丰裕时代中的吃苦”为话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 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十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失去了春天的灿烂,才有了夏日的激情;失去了秋天的金灿,才迎来了冬日的“银装”;失去 了
6、童年的无忧无虑,却走向了成长;失去了青春时的风华正茂,却拥有了一份成熟.失去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得到!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十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告别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建设大西北、发展西部教育 事业奉献出宝贵年华。其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 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 为一事、尽.“西迁人”将国家和民族置于最高的地位,“舍小家为大家”“
7、心有大我”,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 的注脚。2020年4月22日下午,在陕西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 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 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 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阅读材料后,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青年人,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相信“西迁人” 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启示。某学校组织观看了 “交大西迁”纪实片,并要求写一篇观后感,谈谈“年 青人如何扣
8、好第一粒扣子”。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附:写作指导、【材料简析】这是一个带有寓意的作文话题。耕耘,“耘”者,除草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人苦草久矣。“杂 草是有害之物”的概念,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果农沿袭这样的概念:一则是前人经验,二则是果农可能本 由稻农转换而来。农艺师的提醒,改变果农的观念,也必将影响到他的工作和收益。但话题没有就此展开,一 者重点在观念的更新与否,二者留给学生思维延展的空间。杂草与庄稼、果树的关系,稻农经验与果农法宝的差异,人的思通习惯定势和改变,人对自我观念定势的 反思,以社会上类似现象的
9、思考,都是符合题意的写作方向。-、材料分析:踩油门,踩刹车,控制方向盘,是所有驾驶员必须要掌握的三个驾驶要领。分析材料时要结合任务来完成, 这次作文的任务是“如何高效复习迎考”的主题经验交流,也就是说要用开车的这三个要点来阐释复习迎考中 的经验。控制油门意味着为学习过程中加油增添动力,让自己充满斗志和信心,持续不断地努力复习,不懈怠,不 疲倦,不放弃。控制刹车意味着停下,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踩刹车,注意节奏,适当暂 停,适当放松。另一方面,会影响学习状态的事情,比如内耗的情绪消耗,比如电子产品的诱惑,比如盲目的 比较,也要及时学会踩刹车,该停则停。控制方向盘则意味着
10、控制方向,也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方面,宏观方面这个方向盘可以是我们的人生目标, 比如想在哪个领域获得发展,比如想考上哪个心仪的学校,这些人生目标会指引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充满斗志, 有重点,有侧重,有方向。另一方面,微观方面,指的是每一学科复习的要点和方法,例如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例如研究历年的考试试题。按道理,掌握方向和明确目标,是高考备考复习的重点,可以考虑放在另外两点之 前说。对于高中生来说,大家都还没有考到驾照,可能没有开车的经验,这需要同学们充分发挥联想将开车的行 为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运用类比论证完成这篇文章。写作任务写作同时还要注意任务要求,要求的是写一篇高考备考的经验分享会,所以在写文
11、章的时候不能只注意文 采,也要注意实用,要真正从学习经验的角度去思考开车的技能与学习生活有何关系,提出一些切实有指导意 义的对考经验,能够既有实效,又有文采,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文质兼美更佳。三、参考立意1 .抱“小我”之境界,成“大我”之功业。2 .“小我”之中,凸显强大的自我。3 .崇尚“无我”,成就“大我”。4 .以“有我”之心,成就“无我”之功。四、【审题指导】本题属于名言类任务驱动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人生观和价值观。题目以泰戈尔和米兰昆德拉面对压力 的的名言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承受压力、健康生活的问题。提示语部分强调考生思考的是如何“承受”,而不是如 何逃避的问题。两则材料并非对立关
12、系,材料一强调针对太大的压力或过多的爱,不如选择放下材料二则时强 调与其在过于安逸的生活中消沉,不如选择负重前行,重压和负担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考生必须紧紧围 绕材料内涵和具体情境作文。材料所涉及的“爱” “压力”“负担”都是与考生生活相关的概念,便于考生开放 写作考生有话可说。参考立意1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2 .爱或压力都有承受的限度3 .承受是接受和承担4 .心承重压,勇毅前行5 .适当“放下”,海阔天空6 .生命没有什么不可承受之“重”7 .重压与负担让人坦荡而充实五、【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作文。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知”和“行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
13、,是 在已知的道理或者经验的指导下进行的;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 问题,更多的是探索未知领域。“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行”就是一个过程。所谓“知难行易”, 是在知识认知方面,侧重对各种知识、规律、方法、方向等要真正了解和认识不那么容易,想要创新有时候会 格外困难,因为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掌握了方法、规律、方向等,也就找到 了努力的途径,所以行动起来就会容易。“知难行易”与“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 可混为一谈。所谓“知易行难”,是侧重在坚守道德或者针对已经探索到的方法、规律、方向之后,在真正实践
14、 时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坚持到底,这时就需要有勇气、毅力、胆量等作为支撑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这则作文材料除了要搞清楚这两个观点的内涵,还要注意材料后的一句话“如果在不知的基础 上行,必定会走很多弯路,容易犯错误,做无用功”,这句话又增强了作文的思辨性,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含 量。这里暗含着“不知”而“行”的不良后果。再次,针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就需要考生做出选择并进行合理论证,在论证时不要 过于绝对,要体现比较后的理性选择。【参考题目】1 .坐而议,何如起来行2 .耳闻目见,不如足践3 .学用相长,知行合一4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5 .提高精神追求,自觉行动实践【参考
15、立意】1 .知难行易,难在索未知2 .知易行难,难在坚守3 .坐而议,何如起来行4 .耳闻目见,不如足践5 .学用相长,知行合一6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7 .提高精神追求,自觉行动实践七、【参考立意】1 .常怀一颗宽仁的心;崇尚和平,绝不滥用武力;人无完人,但要正视缺点。(智瑶角度)2 .正确识人辩才,对人才的考察、举荐与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这一标准。(智宣子角度)3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做一个有远见的人。(智果角度)八、【审题】本题考杳写作能力。写作题由故事类材料、任务指令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该故事类材料又可分化为三 个角度,分别代表对待问题(得失)的三种态度及思想境界。从楚王角度看,
16、他没有因丢失心爱的弓而沮丧,“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保持了一个君王的胸怀与气度。从孔子的角愿看,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人失之,人得之”,胸怀更宽广。孔子的话主要反映的是他 的政治思想。他主张突破国的狭隘概念,对应现在来说,类似反对狭隘的最族主义,种族主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 度出发考虎问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不分国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彰显的是孔子“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老子的角度来看,在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平等共生的广大背景下,根本就无所谓得失。老子的话反映的是 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自然万物平等,包括人在内,因此在天地自然之内,万物遵循它的规律运行,彼此 间和谐共生,“我”失即“他
17、”得,“我”得即“他”失,但从材料整体角度来看,楚王,孔子、老子对同i件 事,关注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一个人的眼光、胸怀决定了他看问题(得失)的高度与培界:而一个人的惠相 培界又决定他看世界,看问题(得失)的方式,决定他的一言一行,我们不宜过多评论楚王、孔子、老子的思想 境界的高下,三者对待得失的态度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的关注点可以更多,志想境 界可以更开活,视当可以事广远,我们的胸怀,视野最好不要固化。综合三则材料,相对中心的观点:眼光,胸怀决定看问题(得失)的高度与境界。另外,如果认定其为一则 并列材料的作文,学生既可以综合材料分析,也可以任选一者进行思考。在任选
18、一者时,应对其它两者有一定 的比较辨析。作文题目:历史故事类,传统文化主题,二元思辩型。作文材料:围绕失弓,引出三人三种看法。楚王: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孔子: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失之,得之围绕“失之,得之”,三人境界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递进的。楚王以一国之君的视角看,限于楚国子民; 孔子由“楚人”到“人”,超越国界,拓展到所有人,上升了一个境界;老子则省掉“人”,审视宇宙万物,人 与自然的一切,充满了 “失之得之”的辩证法。【参考立意】话题为“得失”,要有正确的得失观。得失观也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从材料来看,这里的 得失观有两个层面:一是失也是一种得。楚王、孔子和老子都赞同“失之,得之”。简单
19、地说,失去也是一种得到,个人的“失 去”,恰是他人的“得到”。以个人之失,成就他人之得,这就是基本的得失观。小了说,是不必计较;大了说, 具有奉献与牺牲精神。二是失与得的材料语境内涵。这一点立意时特别值得关注。材料为什么给出三人的话语,暗示意味是明显 的。三人的境界越来越广,格局越来越大,从一个国家到整个人类社会,再到人与自然,“失之,得之”的道理 普遍存在。所以最佳立意当然是综合三人观点来考虑,失与得,奉献与牺牲精神,要有大胸怀,大格局,不是 小失与小得,是放眼人生,放眼社会和国家,以小我成就大我。单纯从某一个人来立意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明确的是,必须兼顾其他两人的观点。但这不是最佳立意。参考
20、立意:1 .得失之间,调整心态,彰显修养;2 .看淡个体得失,兼怀天下众生;3 .得与失的辩证关系;4 .眼光、胸怀决定看问题(得失)的高度与境界;优秀范文从楚王失弓说开去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 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 王的豁达与胸怀。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 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楚王、孔子和老子,对同一件事却有不同的看法
21、,可见他们的差异。替干丢失了心爱的弓,当然很心痛。但他想,普天之下,皆是王十,在自己的国十上去了东西,不过是让 自己的子民得了去,不会跑到其他国家去。所以,楚人失之,禁人得之,“肥水不流外人用”,失与得之间,没 有什么不同,不找也罢车尔尼雷夫斯基说:“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 感到满意,快乐。”在别人眼里,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弓,肯定是一件难过的事。可楚王想到的是“楚人失之,楚 人得之。”所以,他没有因丢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保持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洒脱和风度。孔子是一个思想家,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他认为如果把楚字去掉就好了,“人失之,人得之”,就 显得胸怀手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3 高考 复习 模拟 作文 练习 15 写作 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