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自然科学类文本汇编.docx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自然科学类文本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自然科学类文本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一一自然科学类文本汇编一、云南、吉林、黑龙江、安徽四省2023高考适应性测试(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 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 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臧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 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
2、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 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 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 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 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 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 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大碰
3、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 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 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 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 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 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 会比现在干燥得多。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 阳辐射更多。夏季,
4、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 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 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 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 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 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 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 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
5、,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 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 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一一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 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 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 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 的对象和属性。相比之下,味道至今仍是可疑
6、之“魅”:嗅觉、味觉和触觉三种感知模态相 互作用,环境中的化学“质料”与主观心理预期发生互动,才让我们拥有丰富的味道体验。 味觉是奇特的,因为舌头能提供的,只有咸、甜、酸、苦、鲜和金属味。然而我们在品尝美 食时,却能感知松脆的酥饼、软糯的玉米和甜腻的蛋糕。舌头没有酥饼、玉米或蛋糕的味觉 感受器,这些可识别的味道,也不能从基本风味中炮制出来。味觉的感知对象是“风味”而 非“味道”。丰富的味道,必须借助触觉和嗅觉。嗅觉与视听感知系统不同,嗅觉受体直接接触环境,不仅是环境物质进入身体的“守门 人”,在寻求配偶、躲避危险、调节情绪和唤醒记忆等方面,嗅觉更是起着关键作用。心理 学上有一种“普鲁斯特现象”
7、,说的是气味能够唤醒久远的回忆。嗅觉是唯一不经丘脑直接 投射到杏仁核的感知系统,气味记忆因而持久不衰,这大概是普鲁斯特现象形成的原因。难 怪诗人北岛会写道: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感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味道有赖于我们主观的“心理建设”,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却是越来越“没有味道”。事 情就像毕威尔逊指出的那样,现代人的饮食往往在一种“感官断线”的状态下进行:你用 手机下单一顿晚餐,食物藏于包裹内送达,在准备吃下第一口前,你闻不到甚至看不到它们。(摘编自王球作为祛魅的“祛味”)材料二: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特定的唤觉表达,已经认识到嗅觉的多种场合运用。鼻子作为嗅觉器官,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如荀
8、子正名的“香、臭、芬自以 鼻异”,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都提到了鼻子对气味的 辨别功能,显示着人们对嗅觉机理进行的初步探索。先秦时期有着丰富的嗅觉表达。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臭”,臭有二义,一是泛指所有的 气味,二是专指恶臭而言。如韩非子五蠹云:“上古之世,民食果威蚌蛤,腥臊恶臭 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里的“腥臊恶臭”即是对不好气味的名称表达。对于美好气味 的认识,在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有非常多的记载,如芬芳、馨香、芳菲菲、法芯芬 芬等。先秦时期,人们对嗅觉已经有了丰富的应用。在宗教祭祀场合,人们把令人愉悦的气味 奉献给祖先神灵或者上帝,以图满足神灵的嗅觉需要,这就是“用
9、臭”歆神。虞舜时期的祭 祀,崇尚用生气,即用牲血、生牲肉、沉在汤下面的半生的肉块来祭祀。殷人崇尚用声音来 祭祀,先演奏而飘荡起乐声,待音乐演奏三段,然后出庙迎牲。周人崇尚用气味来祭祀,他 们用有香气的酒灌地,使香气下达到深渊和泉水中。日常生活里,人们在给祖先或父母进 献祭品或食品时,总会将散发着馨香的食物呈上,以让亲人有一种愉悦的嗅觉享受;或者把 散发着馨香的花椒、芳草等送给情人作为礼物;人们用兰草沐浴,或者将散发着馨香的香物 佩带于身上,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有舒畅的嗅觉快感。嗅觉在现实中能趋利避害,有强烈的价值取向性。在现实层面,人们对于芳香的事物, 莫不爱之、趋之;对于腥臭的事物,莫不弃之、避
10、之。在超现实层面上,嗅觉中的馨香代表 的是美德,如国语的“其德足以昭其餐香”,把盛德作为嗅觉中的最高境界。盛德与馨 香的对应,呈现的是赞扬与向往,具有引导色彩。相反,嗅觉中的腥臭代表的是侈靡生活和酷刑,不具有任何美学价值,具有批判色彩。(摘编自陈智勇先秦时期的嗅觉文化)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病毒导致的“嗅觉失灵”既可指嗅觉感知被破坏,也可指现代社会各种系统未做 好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准备而陷入困境。B.味道的获得并不是只借助味觉,它需要多种感知模态相互作用和主观心理的参与,因 此,在现代系统中仍是可疑之“魅”。C.对于鼻子作为嗅觉器官辨别气味的功能的认识至
11、少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 古籍里记载了不同气味的特定的表达。D.嗅觉常被用于宗教祭祀场合来满足神灵需要,比如周人用有香气的留酒灌地来祭祀, 而崇尚声音的殷人却不用气味来歆神。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风味”能够被舌头识别感知,是因为舌头提供了对应的味觉感受器。B.心理学上的“普鲁斯特现象”表明,嗅觉才能使人们的记忆持久不衰。C.人们祭祀时选用的牲血、生牲肉等物的“生气”不属于“腥膻恶臭”。D.嗅觉在先秦时期已被运用在多个场合中,体现了嗅觉文化的社会意义。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A.礼记中提到不同季节有不同的
12、主导气味,如夏天为苦味和焦气,冬天以腐朽味为 主。B.古籍中记载了许多能发出气味的植物,如诗经记载了樗(臭椿)和芹(芹菜,有香味) 等。C.左传中提到晋君为花、果,鲁君是晋君的气味,既以此说表尊晋,又喻两国情同 一体。D.吕氏春秋本味中提到了 “灭腥去臊除膻即用火处理,从而催生出熟食的“香” 气。4 .我们渴望享有舌尖美味、生活趣味和人间情味,现代人的生活却越来越“没有味道”。 如何让生活更有“味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5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气味的成语,有“兰桂齐芳”“桂馥兰香”“万世流芳” 等,也有“遗臭万年”“附膻逐臭”“臭名昭著”等。为什么这些成语会流传千年而不绝?
13、 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4分)六、昆明市2023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厂5题。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单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 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它 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即在世界东西各建筑派系中,相较起来,也是个极特殊 的直贯系统。外表上一座中国式建筑物,可明显地分作三大部:屋顶部分,柱梁部分台基部分。屋 顶本是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弹烦难地,使之尽善尽美,使切合于实际 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屋
14、顶最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题,早 就扩张出檐的部分。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 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橡,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 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飞檐”的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地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 韵。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不过注意那过当和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 的结构变成取巧与复杂。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 所取,但一般人常以为愈巧愈繁
15、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 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证例。外观上虽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 恰当,合于审美的最真纯条件。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 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这斜度之由来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 架法” O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其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 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使檐沿作仰翻曲度的方法,在增加第二层檐橡,这层檐甚短,只驮在 头檐橡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既讲到屋顶,还应注意到屋瓦上的种种装饰物。既然雕饰必是设施于结构部分
16、才有价值, 那么我们屋瓦上的脊瓦吻兽又是如何?脊瓦可以说是两坡相联处的脊缝上一种镶边的办法, 当然也有过当复杂的,但是诚实地来装饰一个结构部分,而不肯勉强地来掩饰一个结构枢纽 或关节,是中国建筑最长之处。瓦上的脊吻和走兽,无疑地,本来也是结构上的部分。现时 的龙头形“正吻”古称“氏鸟尾,最初必是总管“扶脊木”和脊桁等部分的一块木质关键, 这木质关键突出脊上,略作鸟形,后来略加点缀竟然刻成骋鸟之尾,也是很自然的变化。其 所以为鸥尾者还带有一点象征意义,因有传说氐鸟鸟能吐水,拿它放在瓦脊上可制火灾。南方屋瓦上多加增极复杂的花样,完全脱离结构上任务纯粹的显示技巧,甚属无聊,不 足称扬。外国人因为中国
17、人屋顶之特殊形式,迥异于欧西各派,早多注意及之.论说纷纷, 妙想天开。有说中国屋顶乃根据游牧时代帐幕者,有说象形蔽天之松枝者,有目中国飞檐为 怪诞者,有谓中国建筑类儿戏者,有的全由走兽龙头方,无谓的探讨意义,几乎不值得在此 费时反证。总之,这种曲线屋顶已经从结构上分析了,又从雕饰设施原则上审察了,而其美 观实用方面又显著明晰,不容否认。我们结论实可以简单地承认它艺术上的大成功。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并且与屋顶有密切关系的,便是“斗拱”部分。最初檐承 于橡,橡承于檐桁,桁则架于梁墙。此梁端既是由梁架延长,伸出柱的外边。但高大的建筑 物出檐既深,单指梁端支持,势必不胜,结果必产生重叠木“翘”支
18、于梁端之下。但单借木 翘不够担全檐沿的重量,尤其是建筑物愈大,两柱间之距离也愈远,所以又生左右岔出的横 “拱”来接受“檐桁”这前后的木翘,左右的横拱,结合而成的“斗拱”全部(在拱或翘昂 的两端和相交处,介于上下两层拱或翘之间的斗形木块称“料”)。“昂”最初为又一种之 翘,后部斜伸出斗拱后租以支“金桁”。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分伸支出的房檐的重量渐 次集中下来直到柱的上面。“斗鹅的演化,每是技巧上的进步,但是后代斗拱(约略从宋元 以后),便变化到非常复杂,在结构上已有过当的部分,部位上也有改变。本来斗拱只限于 柱的上面(今称柱头斗),后来为外观关系,又增加一攒所谓“平身科”者,在柱与柱之间。 明
19、清建筑上平身科加增到六七攒,排成一列,完全成为装饰品,失去本来功用。“昂”之后 部功用变废除,只馀前部形式而已。因为木料不能经久的原始缘故,中国建筑又发生了色彩的特征。彩绘的设施在中国建筑 上,非常之慎重,部位多限于檐下结构部分,在阴影掩映之中。主要彩色亦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有时略加金点。其他檐以下的大部分颜色则纯为赤红,与檐下彩绘正成反照。中 国人的操纵色彩可谓轻重得当,设使滥用彩色于建筑全部,使上下耀目辉煌,必成野蛮现象, 失掉所有庄严和调谐,别系建筑颇有犯此忌者,更可见中国人有超等美术见解。至彩色琉璃 瓦产生之后,连黯淡无光的青瓦,都成为片片堂皇的黄金碧玉,这又是中国建筑的大光荣,
20、不过滥用杂色瓦,也是一种危险,幸免这种引诱,也是我们可骄傲之处。(摘编自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飞檐”的“飞”是指屋檐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四角翘起的形态。B. “举架法”是指依着梁架叠层加高,让屋顶坡的斜度依次叠加的做法。C. “脊瓦”作为雕饰,除了具有装饰功能,还有设施于结构部分的价值。D. “鸥尾”是指总管“扶脊木”等部分、形如鸭鸟之尾的一块木质关键。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没有因外来影响而产生复杂变化,屋顶即是其演进程序单纯的代 表。B.最初的屋顶因檐深则低,阻碍
21、了光线照进,导致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等一系列问 题。C.中国建筑屋顶设计与西方大相径庭,也有显示技巧的做法,但总的来说兼具实用与美 观。D.中国建筑的彩绘以青蓝等冷色为主,位置相对固定,这体现了中国建筑彩绘使用的慎 重。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建筑的发展演进历代继承,成为极特殊的直贯系统,当下的很多建筑依然在某些 方面承继了它的传统。B.南方过甚的飞檐符合愈巧愈繁必是愈美的大众审美倾向,所以外观上浪漫的姿态彰显 出一种真纯的美术风格。C.中国建筑中的曲线屋顶在结构、雕饰原则、实用等方面自成独立的系统,这说明我国 的建筑达到最高成熟点。D.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
22、分,然而一旦过于强调其装饰价值,导致结构上有过当之处, 就失去了本来功用。4 .行文中作者反复强调中国建筑具有得当、调谐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5 .作为科学论文,本文的语言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七、合肥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西双版纳,中国唯一一块热带雨林。这里特有的植物和生态环境,对于植物学者来说, 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让西双版纳成为众多高校进行生物学专 业野外实习的必选地点。今天的西双版纳,很多雨林都变成了人工橡胶林。雨林中的生活因 此以前所
23、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植物不仅仅为人类提供了可以果腹的食物、可以保暖的衣物, 更是使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在我们去探索植物是如何让世界快速运转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植物让地球封冻的历 史,植物对地球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让物种变得更繁盛,植物也有可能按下地球生物圈的“暂停键”。地球之所以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还多亏了像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有了这些温 室气体的保护,地球就像被装进了一个“玻璃房子”。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降低,就像 拆掉了温室顶棚上的玻璃板,让屋子外边的暴风雪闯进来。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地球就该改 名叫“雪球” 了。对现有的生物来说,这样的变化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在距今37亿3.5亿年
24、前的泥盆纪末期,出现了高达30米的陆生植物,它们强大的光 合作用能力,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一路飙升到地球有史以来的最高值,而二氧化碳含量则跌 至谷底。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削弱了温室效应,加快了热量的散失,地球生命不得不在低温 中煎熬。与此同时,由于高大的陆生植物的活动,陆地上的岩石变得支离破碎,很多矿物质随着 河水流入了海洋。海洋中的藻类植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矿物营养,于是它们大量繁殖,死亡 后沉入海底,相当于把更多的二氧化碳封存了起来,这就把地球保温层彻底破坏了。结果, 习惯了温暖生活的生物集体阵亡。在这起大灭绝事件中,全球有3/4的物种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地球生命遭遇的 一次重击、生物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语文 备考 新高 信息 文本 阅读 自然科学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