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1∕T 0017-2020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导则.docx
《DB2101∕T 0017-2020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01∕T 0017-2020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导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020CCSZ05DB2101/T沈阳市地方标准DB2101/T00172020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blackandodorouswaterbodiesinurbanarea2020-11-03发布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12-03实施DB2101/T0017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前期调查.34.1资料收集.34.2单元划分.44.3现场调查.45污染分析与问题诊断.65.1污染贡献分析.65.2问题诊断.85.3治理目标确定.86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
2、术.96.1点源污染治理.96.2面源污染治理.106.3内源污染治理.116.4活水保质.126.5季节性污染治理.126.6生态修复.137黑臭水体整治长效机制建设.148智慧水务在黑臭水体整治中的应用.15IDB2101/T00172020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沈阳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相关工作。主要用于指导城市黑臭水体问题诊断、治理技术选择及实施、长效机制建立等工作。面向各河道管理部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部门以及各级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相关单位。沈阳市建成区外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可参考本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
3、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503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50513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T51051水资源规划规范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
4、准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JTJ319疏浚工程技术规范SL431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Z479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SL/Z712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DB2116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试行)沈阳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DB2101/T001720203.1黑臭水体blackandodorouswater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且水质指标未达到城市黑臭水
5、体整治工作指南中相关要求的水体的统称。3.2建成区built-uparea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3.3面源污染non-pointsourcespollution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一种污染类型。3.4点源污染pointsourcepollution任何由可识别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在数学模型中,该类污染源可被近似视为一点以简化计算。3.5内源污染endogenouspollution内源污染
6、主要指通过城市径流、排污口、水生植物残骸以及大气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水体底质表层,与泥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污染底泥,当累积到一定量后再向水体释放的污染现象。3.6环保疏浚ecologicaldredging一种重污染底泥的异位修复技术,是利用工程措施对水体中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消除水体内源污染,减少底泥中污染物向水体释放,为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3.7原位修复in-ituremediation指在基本不破坏水体底泥自然环境的情况下,通过添加微生物试剂、营养元素以及改良剂等,提高底泥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对底泥、河流污染物的降解,从而使得底泥
7、、河流得到修复的过程。3.8初期雨水径流firstflush2DB2101/T00172020一场降雨初期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3.9控制单元controlunit综合考虑水体、汇水范围和控制断面三要素而划定的空间管理单元。3.10生态护岸ecologicalrevetment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岸坡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4前期调查4.1资料收集4.1.1收集目标水体水文、水质和气象资料。4.1.1.1流域水文监测断面的日均(如无,可月均)的流量、水位数据,可通过水文部门收集获得。4.1.1.2跨行政区常规监测断面水质数
8、据、重要支流入河口水质数据等,至少包括COD、氨氮、总氮、总磷、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资料,可通过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收集获得。4.1.1.3当地气象数据,主要包括流域的气温数据(日平均、最高和最低)、降水数据,可通过气象部门收集获得。4.1.2收集目标水体相关功能区划与规划资料。4.1.2.1目标水体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批复的水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资料。4.1.2.2对目标水体及其上下游规划条件、水利条件、水质水量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确定水体主要功能、规划起止点、规划过水流量及断面、水质水量变化特征等。4.1.2.3目标水体周边排水管网规划信息以及规划污水处理设施,排水专项规划已经
9、形成的,收集排水专项规划资料。4.1.2.4目标水体流域内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信息、防洪排涝规划资料。4.1.3收集目标水体周边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相关资料。4.1.3.1目标水体周边汇水区域内的污、雨水管道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汇水范围、汇水面积、管道的排水能力、分流合流情况、管道高程情况、混错接点的分布及数量等。4.1.3.2目标水体周边排水泵站信息,主要包括流量、运行数据、进水水质指标等。4.1.3.3目标水体周边污水处理设施近三年进出水量、水质等运行数据。4.1.4收集目标水体周边土地利用与下垫面资料。4.1.4.1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将土地划分为水田、旱地、林地、居民点、草地、灌木林
10、地、水域共7类,分类精度要求达到85%以上。宜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土地利用类别变化。4.1.4.2目标水体周边农业管理数据,调查流域内作物种植种类、不同作物种植面积、施肥量、施肥时间,及作物耕种管理方式。3DB2101/T001720204.1.4.3目标水体周边存在大中型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化工业、矿产冶金业以及畜牧养殖业企业的,收集其厂区内排水情况及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资料。4.2单元划分4.2.1根据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目标,划定黑臭水体整治范围,细化黑臭水体控制单元。4.2.1.1黑臭水体整治范围和控制单元划分宜结合流域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各级行政边界、水系分布、管网等)、关
11、键控制节点(跨行政区交接断面、常规监测断面、重要支流入河口)、各类功能区划(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的水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综合考虑。4.2.1.2以黑臭水体所处汇水区为基础,将城市黑臭水体水域向陆域延伸,细化为若干个控制单元。对于城市建成区等人工改变的汇水区,宜按照实际管网分布特征划分控制单元。4.2.2根据目标水体的汇水特征,确定整治范围和控制单元。4.2.2.1根据黑臭水体的汇水特征划定整治范围。根据水环境功能空间差异性、代表性控制节点、行政区界等因素细化黑臭水体整治控制单元。4.2.2.2黑臭水体整治汇水区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汇水区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可采用利用数字高程图(DEM或等高线图
12、)手动提取,或基于GIS平台和DEM数据,采用ArcGIS软件自动提取水文响应单元。4.2.2.3对应汇水区与行政单元。以各级行政区界对形成的水文响应单元进行切割,建立水文响应单元与各行政区的对应关系。4.2.2.4结果修正。结合关键控制节点和汇水区内汇水特征,将行政区-水文响应单元融合,建立“关键控制节点-控制河段-对应陆域”的水陆响应关系。对于树状河流的单个河段,根据地形图、汇水区、入河(湖)支流等因素,基于行政边界划分下一级控制单元的陆域范围,作为黑臭水体整治控制单元。4.3现场调查4.3.1开展目标水体水质水量监测与调查。4.3.1.1针对无日常水质监测数据的目标水体,应对其水质进行监
13、测,监测指标至少包括COD、氨氮、总磷、溶解氧等。4.3.1.2原则上,目标水体上中下游至少各布一个监测点位,在上游来水、汇入支流及沿河主要排水口处宜增设监测点位,全面掌握上游来水、汇入支流和排水口水质。4.3.1.3监测取样点应设置在水面以下0.5m处,水深不足0.5m的,应设置在水深的1/2处。采样点位确定参照HJ/T91。4.3.1.4原则上应每月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季节性污染明显的宜增加水质监测频次。4.3.1.5未设置水文站的目标水体,宜补充开展流量监测,对于宽度和深度一定的水体,可采用浮标法,通过测定流速进一步计算确定流量。4.3.2开展目标水体汇水范围内点源污染调查,主要包括工业污
14、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水口直排污废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非常规水源补水等的调查。4.3.2.1点源污染调查过程中,宜对所有入河污染源进行登记造册,逐一确定其性质及源头。4DB2101/T001720204.3.2.2工业污染源调查。以控制单元为单位,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和工业集聚区名称、位置、所属行业、生产规模、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水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在线监测数据等。4.3.2.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查。调查养殖场规模、用水量、排水量以及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等数据。4.3.2.4排水口调查。对排水口及周边管网的排查工作应参照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
15、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中的相关内容执行。在排水口排查中应调查污染来源,结合气候及季节差异对污染水质(COD、氨氮、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水量进行监测分析。针对某些季节性特别强的污染,宜按季节性的不同,分别考虑。排水口现场踏勘宜安排在枯水期以及冬季。不得不安排在丰水期的,可利用水利设施降低水体水位。4.3.2.5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调查。调查溢流口位置、溢流水量、溢流去向,监测溢流水质(COD、氨氮、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情况。4.3.2.6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污染调查。调查汛期雨水管道、排水泵站初期雨水水量,污染主要包括排水管道溢流污染、合流泵站集中排放以及大量
16、面源污染入河等,有条件的,宜于主汛期降雨前及降雨后分别对水体水质进行监测。4.3.2.7其他。对非常规补水水源,如污水厂尾水等,进行补水水质调查分析。水体周边或上游存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大型工业冷却水来源的,对其造成的热污染进行分析。4.3.3开展面源污染调查,主要包括城市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农业种植、分散养殖污染的调查。4.3.3.1农村生活污染调查。未建设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区域,生活源调查主要包括农村常住人口数量、人均用水量、人均生活污水量,排水渠道情况。4.3.3.2农业种植污染调查。种植业调查内容包括各镇(农场)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种植模式、施肥量、农药使用量等,并结合季节特点
17、对其进行分析。4.3.3.3分散养殖污染调查。畜禽养殖调查内容可包括分散养殖地点(经纬度、行政村)、养殖种类、养殖数量、粪污清理方式等。水产养殖业调查内容可包括养殖场名称、位置、养殖种类、养殖投放量、养殖产量、饲料投放量、养殖换水量、换水频率、换水去向等。4.3.3.4城市面源污染调查。城市面源污染宜分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进行特征污染物识别,监测不同下垫面类型(路面、屋面、广场和绿地等)在不同降雨量情况下的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特征。调查道路清扫的频率和污染物清扫效率。4.3.4开展目标水体河道底泥内源污染调查。4.3.4.1内源污染主要包括河道底泥污染以及水生植物腐烂后对
18、水体释放的污染等,除遵循下列原则外,尚需遵守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执行。4.3.4.2平面布点监测。内源污染调查的取样采取网格化取样,在网格划分前应对河道底部标高进行测量,绘制等高线,并根据河底标高变化划分取样网格。对河道底宽较小的河道,可采取断面取样,断面长度不宜大于100米,有条件的,根据水温以及河道水量的不同进行多次取样,并进行对比试验。针对有主要支流汇入及主要排污口的河段,应在汇入或排入的沉积范围内额外增设取样点。4.3.4.3垂直取样监测。底泥化验应对上覆水、间隙水、柱状沉积物以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取样,全柱样采样深度应至河床质以下20-50cm。对水生植物较
19、为茂密的区域,应对腐败层及水生植物未腐败层进行单独取样化验。5DB2101/T001720204.3.4.4监测指标。内源污染应对取样底泥的物理力学指标、物理化学指标等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应包括含水量、总氮、总磷、氨氮、总有机碳、重金属(汞、砷、铅、铜、锌、镍、铬、镉)及有毒有害有机物(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等。4.3.5开展目标水体上游来水和汇入支流输入污染、冬春之交底泥污染爆发调查。4.3.5.1上游来水和汇入支流调查。开展上游来水、汇入支流水质调查。当上游水体为季节性河流时,宜着重监测其枯水期的水质水量。对冰封期仍然有不冻水的,应对上游水体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01T 0017-2020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导则 DB2101 0017 2020 城市 水体 整治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