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仿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仿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仿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仿真 摘要: 为探讨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运行特性,以曼恩8L51/60DF双燃料发动机为探讨对象,运用流体力学和插值算法,针对双燃料系统的三种工作模式(柴油模式、燃气模式、备用模式),建立柴油系统、燃气系统、引燃油系统综合数学模型.基于自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能与液体燃油不同,燃料油系统高压油泵凸轮模型对系统影响大等特点,对传统共轨柴油机模型中凸轮的弹性模量进行改进,以适应双燃料系统模型的建立.最终,利用MATLAB/Simulink对建立的系统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实现对柴油系统、燃气系统、引燃油系统的动态仿真和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模拟出的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的运行特
2、性与实际相符.该模型可应用于双燃料发动机限制系统的算法设计.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燃油系统; 燃气; 引燃油 中图分类号: U664.12 0 引 言 为降低航运业运营成本、爱护环境,船舶发动机燃油系统不断被改进,双燃料发动机以其污染更少、燃料价格较低,成为探讨热点12.现阶段双燃料发动机主要用于LNG船,其工作原理与柴油机一样,其燃料既可以是燃油又可以是自然气,燃油系统由燃料油系统、自然气共轨系统和引燃油系统组成3.赵辉4对液体燃料共轨柴油机进行了探讨;沈苏海等5对电控柴油机燃油共轨系统进行了建模;王书雷等6对曼恩双燃料机器的4种工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刘红雷等7运用AVLBoost对双燃
3、料系统进行了仿真;汤东等810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型和热效率进行了探讨;魏冰等11运用MAP图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进行了探讨;罗福强等12就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进行了分析;张春润等13基于原机动力性对柴油自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进行了探讨;朱永凯等14对国内3万m3 LNG船动力系统进行了介绍.迄今为止还没有对双燃料发动机燃气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的探讨.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以曼恩8L51/60DF双燃料发动机为探讨对象,建立包含燃料油系统、燃气系统、引燃油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整体燃油系统模型;针对双燃料发动机燃料的特性,对传统燃油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改进;最终通过仿真试验,比较试验数据和台架数据验证模型的
4、正确性. 1 双燃料发动机系统原理 曼恩8L51/60DF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与四冲程柴油机类似,其燃油系统如图1所示.燃料油系统可以运用重油或轻油,采纳传统机械凸轮限制;自然气系统燃气来自LNG船货仓挥发气,系统主要包含液货舱、加热器、供气压缩机、供气阀件单元、燃气共轨和燃气阀等,通过压缩机使燃气共轨压力保持在6.87.2 MPa,燃气阀依靠SaCoSone 图1 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 限制系统实现燃气喷射定时和定量的精确限制;引燃油系统运用轻柴油,在燃气模式时引燃自然气(燃料油模式时,引燃油也喷射,防止喷油器积碳).由SaCoSone限制系统限制引燃油泵,使引燃油共轨稳定在90 M
5、Pa左右,同时实现引燃油喷油定时和脉宽的精确限制. 2 双燃料发动机系统数学模型 燃油系统中燃料油系统和引燃油系统是以流体力学和牛顿其次定律为理论依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1.燃气系统由于压缩机结构困难,较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本文采纳插值法建立压缩机模型.对于燃气共轨,先采纳分子动理论和力学理论推导出气体弹性模量,然后依据流体力学建立气体连续运动方程.本文在建立燃油系统模型时作如下假设:(1)液体燃油是可压缩一维非稳态流淌的;(2)液体燃油在整个系统中温度保持不变;(3)各腔室为集中容积,本腔室内同一时刻各处压力相等;(4)不考虑管路流体阻力;(5)不考虑系统漏泄和各处的弹性形变;(6)自然气
6、流淌看作一维绝热定常流淌. 2.1 燃料油系统和引燃油系统 如图1所示,燃料油经高压油泵加压后,通过高压油管供入喷油器,凸轮轴限制喷油定时.因为大部分时间本发动机运用燃气模式,这种布置可以降低燃油系统困难程度,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牢靠性.引燃油系统主要作用是引燃自然气,消耗量很少,也许为主燃油的1%.因此,双燃料机器的引燃油系统采纳共轨系统,使引燃油系统压力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引燃效果好. 上述两系统建模方法较为成熟,本文将不再详述,只对燃料油系统高压油泵凸轮、引燃油系统引燃油泵进行进一步探讨. 2.1.1 燃料油系统高压油泵凸轮 由于燃料油系统高压油泵凸轮模型精确性比共轨柴油机凸轮的对系统的影
7、响大,本文对高压油泵凸轮模型作了进一步探讨.目前国内外多采纳高次多项式、复合函数和N次谐波等凸轮型线.文献4采纳的是高次多项式法,其参数都是凸轮最大行程的函数,误差较大;谐波法较为困难,计算量较大;复合函数法简洁,通过试验验证精确性较高次多项式法更精确.因此本文采纳复合函数法,把凸轮分为上升段和下降段,其中上升段是半波正弦曲线中间加入一段等加速段,下降段是四分之一正弦曲线之间复合一段等加速曲线. 2.1.2 引燃油系统引燃油泵 引燃油泵为柱塞泵,为引燃油共轨供应燃油,由SaCoSone限制系统限制,保持共轨油压稳定,其泵的工作性能较为重要. (1)柱塞位移模型 2.2 燃气系统 燃气系统的供气
8、单元主要是一些阀件,对系统影响不大,因此为简化计算,不考虑其数学模型.本系统主要对燃气压缩机、加热器、燃气共轨、燃气阀进行建模. 2.2.1 燃气压缩机 燃气压缩机一般是多级压缩,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本文借鉴空气压缩机的建模方法,采纳折合参数法得到压缩机特性线,并绘制等速线和等熵效率线.通过插值算法得到相关参数的值. 查特性曲线时,先依据式(1)把压缩机转速转换为标定工况的折合转速,再依据压比查得折合流量和效率,然后依据式(2)计算实际流量.依据热力学原理,压缩机工作过程可看成绝热压缩流淌过程,因此可依据一维等熵绝热压缩过程计算压缩机出口温度,通过式(3)可得出口温度. 式中:ne为折合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船用双 燃料 发动机 燃油 系统 仿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