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案主备人:第 3 课古代印度教案课题古代印度课型新授班级序号03 授课人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教学目标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
2、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学习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学习难点: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学习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要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那个次大陆,那两条河流奔腾入海。2什么年代中期,两岸开始出现了一些城市国家。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称为?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哪两个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4第一等级:_包括:_ 第二等级:_包括:_ 第三等级:_包括:_ 第四等级:_包括:_ 5.公元前世纪,印度进入什么时代。
3、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矛盾,谁创立了佛教。6.佛教提出了的主张,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什么时间以后,佛教开始向邻近国家传播。新课讲授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案主备人: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 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
4、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5、。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人教版 九年级 历史 上册 古代 印度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