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设计.pdf
《心理学实验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实验设计.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1/35 心理学实验设计 补充章 实验设计类型及其方案(即第二章第二节内容)P30-40第一节 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第二节 真实验(二):两因素实验设计 第三节 准实验、非实验实验设计方案示范?课题(实验目的):考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 不同难度的任务对该段时距估计的影响”(15 分)?预期可能结果:作业任务越简单,所用时间估计得越短/长;或者,作业任务越简单,所用时间估计得越准。?1 被试构成(2 分)?从某中学随机抽取 90 名初一学生作为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 13-14 岁。随机分成 3 组,每组 30 人。-最新资料推荐-3/35 实验设计示例?考察“在相同
2、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对该段时 距估计的影响”?2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 分)。自变量为作业的 任务难度,区分为低难度、中等难度及高难度三 个水平。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2 分)?因变量为时距估计的长短与准确性,分别用被试 对时距的估计值、以及估计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 对值作为其反应指标。(2 分)?另外,规定其作业的时间均为 7 分 28 秒(448s)。所以数据均转换成秒来计算。实验设计示例?3 实验材料(3 分)?低难度任务为正整数一位数的加减及乘法运算题、中等难度任务为正整数两位数的加减及乘法运算 题、高难度任务为正整数三位数的加减及乘法运 算题。?题型均为四选
3、一的选择题,在计算机上操作,要 求被试得出正确答案并按键作答,每次作答后均 给予正误反馈。每题有且仅有两次运算,一次为 加减法、一次为乘法(如,“58+2937”为中等难度 任务的计算题),同一难度任务中的各题尽量保证难 度相当。各难度的题量足够一般被试做满 20 分钟,运算过程中提供纸笔让被试可以打草稿。-最新资料推荐-5/35 实验设计示例?4 实验程序(3 分)?在正式实验前,被试要接受 3道该组难度的计算 题作为练习(这些题只在练习中使用),以熟悉数字运算与按键反应。专门外设用于心理实验的反应键盘,四个按键与屏幕上呈 现的四个选项位臵一一对应,以尽量减少用于按键选择的时间?练习完后休息
4、 45 秒,进行正式实验。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 题目的正式计算,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 后即开始正式实验,同时电脑开始计时。期间不 再中断休息。?题目随机呈现。待被试做到规定的 7 分 28 秒时中 止计算题作业,屏幕上呈现:时间到,请你估计 刚才正式做题用了多少时间。(精确至几分几秒)以 填空形式输入数字,电脑记录结果。实验设计示例?5 数据处理(1 分)?针对两个反应指标均可分别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差分析来进行差异检验。?整体思路及方案的可行性(1 分)-最新资料推荐-7/35 实验设计示例?课题(实验目的):考察“语调在 610 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
5、的作用”?出处:张萌,张积家.语调在 610 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6,38(2):197206?1 被试?从(广州市)某普通幼儿园和某普通小学随机抽取160 名汉语儿童为被试,男女各半。6岁组为 64 名 幼儿园大班儿童(平均年龄 6.20 岁);8 岁组为48 名 小学二年级儿童(平均年龄 8.25 岁);10 岁组被试为 48 名小学四年级儿童(平均年龄 10.19 岁)。实验设计示例?考察“语调在 6-10 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2 实验设计?采用 2x2x3 的三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为语调(中 性语调、强调语调。中性语调即说话人的最后评论以中
6、性 的、无强调的语调说出;强调语调即说话人的最后评论以与说话 人真实意图一致的语调说出)、反语类型(反语批评、反语恭维)和年龄(6 岁、8 岁、10 岁),其中语调 和年龄为被试间变量。在每一个年龄组的被试中,各有一半被试在中性语调条件下实验,另外一半被 试在强调语调条件下实验。反语类型为被试内变量,所有被试都接受同样包含两种反语类型(反语批评 和反语恭维)的故事。因变量为被试在态度判断、话语含义判断和语言现象解释上的正确率。?附“被试的分组情况”-最新资料推荐-9/35 实验设计示例?考察“语调在 6-10 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3 实验材料(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编制)?4
7、实验程序(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安排)?如有必要,请说明计分方法(如本题中“正确率”的计算)?5 数据处理(略,只需按实验目的拟出适宜的统计方法)?课外作业:查阅一篇实验报告论文,简要摘录文中关于研究方法的内容 被试构成、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统计方法 ,并注明出处。(限 700 字)实例探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以下理论假设:?1、“恐惧状态下的人们更愿意与他人沟通”?2、“针对社交障碍者,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有效”。?3、“商场售货员对待不同年龄段顾客的态度存 在差异”。?4、“当代社会,年长者对于纸制文字材料的阅 读效果要好于青少年,而青少年则在阅读电子文 字材料上要优于年长者
8、”。-最新资料推荐-11/35 “真实验”的特点?(1)研究者能够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2)研究者能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控制。?(3)研究者能够操纵自变量的不同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其他方法只能进行变量的描述与变量间关系的预测)?注:本章的“真实验”只讲述“因素型心理实验设计”(并且为大样本实验)。?补充: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最简原则?(奥卡姆的威廉)著名格言:“不应不必要地增加事物的复杂性。”(即某课题能简单设计既达成实验目的,那就不要把设计复杂化了)“真实验”内容梗概?根据实验自变量的多少区分为: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课堂只讲两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实
9、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设计、多组设计。?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对随机化 设计与区组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各自变量的相应类型区分为:被试间设计(默认为独立组设计)、被试内设计与 混合设计。?链接:各设计适用的统计方法;因变量的多少-最新资料推荐-13/35 第一节 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实验至少具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一、自变量为两个水平(即双组设计)?1、(基石)实验组-控制组设计?主要用于初探某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作用。?举例:?恐惧状态下的人们更愿意与他人沟通。变量命
10、名?语境信息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系统脱敏法治疗幽闭恐惧症相当有效。?在此类“呈现-不呈现”的情景中,接受实验处理的为实验组、未接受实验处理的为控制组/对照组。第一节 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专题:被试分配?随机分配(独立组设计)?优点:a.被试接受实验的时间短,避免其厌烦或疲劳;b.避免了序列效应;c.操作简易。?缺点:a.各组被试仍可能存在差异;b.被试利用率低,实验需要更多被试;c.统计效率不高。?(等组)匹配:人为配对;自然配对?优点:a.可控制某些干扰变量,使各组尽量同质;b.避免了序列效应及被试的厌烦、疲劳;c.从组内效应 中区分出区组效应,统计效率高。?缺点:a.匹配要花费
11、更多时间、精力;b.匹配过程可能引起练习效应;c.有些变量无法进行匹配。-最新资料推荐-15/35 第一节 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专题:被试分配?重复测定(被试内设计)。?前两种设计被试只接受某一种处理,而重复测定则 要求被试接受该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优点:a.确保各组被试(在特征上)同质;b.被试利用率高,节省被试;c.从组内效应中区分出被试效应,统计效率高。?缺点:a.被试接受多次实验处理,时间长,易导致其厌烦或疲劳;b.序列效应的存在可能导致有些实验不 能采用重复测定(顺序的不可逆)。?“匹配”与“重复测定”均属于相关组/区组设计?统计方法第一节 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
12、设计?专题:区组设计/相关组设计?其设计目的在于使区组内的被试差异尽量缩小(保持区组内的同质,以及各实验组间的同质),从而将区组间的差异从误差中剔除出来。?每个区组内被试分配的情况:统计 P279?一名被试即为一个区组(即被试内设计,最常见,但存在序列效应,应采取随机化或抵消平衡法加以控制)?每个区组内的被试数是实验处理数的整数倍:例 如处理数为 3(即 3 个实验组),选 24 名被试分为 4 个区组,每 区组为(同质的)6 人,每 2 人接受同一处理。(即匹配设计)?区组内各单元由各团体构成(即如前两种情况中的 将一个团体看作一名被试)-最新资料推荐-17/35 第一节 真实验(一):单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实验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