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子自旋共振波谱ppt课件.ppt
《第二章+电子自旋共振波谱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电子自旋共振波谱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第二章第二章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高分子科学系周平2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或称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或称电子磁共振(electron magnetic resonance,EMR)是直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方法。电子自旋共振作为结构分析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是检测自由基以及那些轨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络合物的最直接、最灵敏的方法,检测下限达10-14 mol。高分子科学系周平3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的
2、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根据保里原理:每个分子轨道上不能存在两个自旋态相同的电子,因而各个轨道上已成对的电子自旋运动产生的磁矩是相互抵消的。只有存在未成对电子的物质才具有永久磁矩,它在外磁场中呈现顺磁性,即磁去屏蔽。自由基以及那些轨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过渡金属离子(Fe3+,Fe2+,Cu2+,Co2+等)络合物具有顺磁性。物质的顺磁性是由分子的永久磁矩引起的。高分子科学系周平4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ESR)或电子磁共振(EMR)与核磁共振(NMR)在量子力学原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由于粒子在静态磁场中角动量能级发生分裂,从而造成低能态
3、与高能态粒子的布居数不同,之后,在另外一个电磁波的共振激发下吸收能量,使布居数达到平均,因此而产生共振信号。高分子科学系周平5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ESR是电子自旋电子自旋在磁场中吸收微波能量微波能量而产生的共振吸收信号。NMR是核自旋核自旋在磁场中吸收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或射频场)能量后而产生的共振发射信号。ESR高分子科学系周平6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根据量子力学,电子自旋产生自旋磁矩 =g S S 是玻尔磁子,=9.2741x10-28J Gs-1 g 是无量纲因子,称为 g 因子S S是电子自旋角动量
4、矢量,自旋量子数为1/2,其在磁场 z-方向的分量为Mz,数值分别为+及 -。高分子科学系周平7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在外磁场强度为H 的静磁场中,一个具有电子磁矩为 的顺磁性物质,其未成对电子的自旋电子磁角动量在磁场中产生能级分裂,E。E E -E =g H磁矩磁矩 与外磁场与外磁场H H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磁矩磁矩 与外磁场与外磁场H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电子自旋能级与磁场强度的函数关系电子自旋能级与磁场强度的函数关系H H0 0为共振时的外磁场为共振时的外磁场E=1/2gH0E=1/2gH0高分子科学系周平8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
5、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当另一个频率为 h 的微波,满足如下条件:hgH 则处于低能级的电子吸收此微波而发生受激跃迁,并产生电子自旋共振波谱。高分子科学系周平9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0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产生由于电子质量比核质量小得多(103倍!),一般ESR谱用磁场调制系统使输出线型呈一次微分图,并用相敏检测,以提高分辨率,滤除噪音信号。ESR吸收信号吸收信号ESR一次微分线型一次微分线型100kHz磁场调制磁场调制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1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2、g 因子因子g 因子
6、是分子中电子自旋运动和分子轨道运动之间相互作用大小和取向关系的度量,是反映分子结构的重要参数,其性质类似于NMR中的化学位移。自旋电子在不同分子环境中有不同的 g 值。自由电子只有自旋角动量,无轨道角动量,其 g值定义为 ge:ge=2.0023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2一些顺磁化合物的一些顺磁化合物的 g 值值化合物化合物电子组态电子组态g 值值说明说明自由电子2.0023ge有机自由基2.0022-2.010泛醌2.0030-2.0050抗坏血酸盐2.0030-2.0050硝基氧2.0020-2.0090硫自由基2.02-2.06Fe3+低自旋3d51.4-3.1Fe3+在ZnO中3d52.00
7、60半充满,g geFe3+高自旋3d52.0-10Ti3+CH3OH中3d11.9532 geCo2在MgO中3d74.278半充满,g geNi2+ZnSiF66H2O中3d82.25Cu2+3d92.0-2.4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3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2、g 因子因子电子自旋共振波谱通常是通过固定微波频率固定微波频率,而改变磁场强度改变磁场强度 H,即扫场法实现的,因此 g 值就与磁场强度有关。根据上式,在一定的微波频率下,当逐渐改变磁场强度 H,并达到电子自旋共振的条件,就可以获得 g 值。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4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2、g 因子因子共振条件:EE =h =g H高分
8、子科学系周平15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2、g 因子因子与核自旋在磁场中存在化学位移的各向异性一样,电子自旋的 g 因子也存在各向异性。g 因子的各向异性产生于固体体系中,自旋电子所处环境具有磁场非各向同性的性质。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6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3、超精细相互作用、超精细相互作用顺磁物质分子中的未成对电子(S),不仅与外磁场有相互作用,而且还与附近的磁性核(I)有相互作用,使共振吸收发生分裂。这种未成对电子自旋 S 与核自旋 I 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超精细耦合或超精细相互作用。电子自旋共振中的超精细耦合类似于核磁共振中的 J-耦合。ESR共振分裂峰之间距即是超精细耦共振分裂峰之间距即是
9、超精细耦合常数合常数(A)。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7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3、超精细相互作用、超精细相互作用一个电子 S 与一个磁性核 I(I=)的相互作用能级图:双重分裂峰双重分裂峰Ms=+Ms=-mI=+mI=-mI=+mI=-ESR的跃迁选律:的跃迁选律:Ms=1,MI=0 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8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3、超精细相互作用、超精细相互作用能与自旋电子产生超精细耦合的自旋核为核自旋 I 0 的核,常是那些天然丰度较高的元素,如1H(I=1/2),14N(I=1),63Cu(I=3/2),51V(I=7/2),55Mn(I=5/2),57Fe(I=1/2)等。核自旋 I 0 的核
10、,如12C,16O不产生对自旋电子的相互作用,即它们之间没有超精细耦合。高分子科学系周平19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3、超精细相互作用、超精细相互作用与NMR中J耦合类似,ESR中超精细耦合的分裂规则遵从 2nI+1 规律。有机化合物中分裂峰之强度比满足二项式展开之系数,分裂峰之间距为超精细耦合常数。等价质子数 n谱线数 2nI+1(质子I=1/2)谱线强度比011121 1231 2 1341 3 3 1451 4 6 4 1561 5 10 10 5 1671 6 15 20 15 6 1 781 7 21 35 35 21 7 1891 8 28 56 70 56 28 8 1高分子科学
11、系周平20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3、超精细相互作用、超精细相互作用超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2nI+1=2x1x+1 =2超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2nI+1=2x4x+1 =5高分子科学系周平21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3、超精细相互作用、超精细相互作用 环辛四烯负离子ESR谱:超精细结构=2nI+12nI+1 =2x8x =2x8x+1 =9+1 =9 分裂峰强度比:1:8:28:56:70:56:28:8:1 超精细耦合常数A A 3.21G3.21G 为平面分子高分子科学系周平22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4、各向异性的、各向异性的g值值 g张量的各向异性与孤电子或未成对电子所在的分子几何构型
12、及其对称性密切相关。如果顺磁粒子具有对称性很高(如球形、正八面体、正立方体等)的分子构型,它们的g张量几乎可以看成是各向同性的,即gx=gy=gz;对于对称性低的,如畸变八面体、四面体等具有C4v、D4h对称性,则gx=gy gz,即gx=gy=g,gz=g;若对称性更低,如C2v、D2h及以下的分子构型,则gx gy gz。高分子科学系周平23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4、各向异性的、各向异性的g值值高分子科学系周平24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4、各向异性的、各向异性的g值值高分子科学系周平25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4、各向异性的、各向异性的g值值高分子科学系周平26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电子自旋共振 波谱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