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docx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篇】 复习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想、画图操作,验证,沟通的方式探究三种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觉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观看力量、操作力量以及与人合作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沟通等活动探究新知。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觉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觉的规 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
2、预备:课件 学具预备: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教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助设计行吗?(行)今日我们来讨论讨论植树问题中的神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局部学生会立刻列出算式:1005=20(棵) 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3、同桌相互争论后,全班汇报沟通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刚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师说明:开头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转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根据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根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终一人 的距离是24
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大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终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例如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相互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沟通 4、教师小结 这种状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状况下 植树棵数
5、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学生动手操作力量的培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方: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既好玩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许多题都是间隔数和棵数,求路的长度。避开上节课消失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消失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
6、互评,重点表扬大局部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加的时机、培育学生探究精神体验胜利的。感觉,增加学生的自信念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简单问题从简洁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时机从四周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 使学生经受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根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熟悉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二、
7、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讨论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稳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熟悉。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觉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意学生猎取学问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学问向隐含的新学问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供应屡次体验的时机,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假如说生活阅历是学习的根底,生生间的合作沟通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忙理解是学生建构学问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
8、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简单问题简洁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展了学生的潜能,培育了学生的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 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沟通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量学生的学习根底和理解力量,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预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篇二 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
9、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简单问题从简洁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时机从四周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节课我完全受柏继明教师的手与数学思想所影响,今日做一节关于植树问题的数学课,我的设计初衷是盼望学生可以自始至终都围围着手来讨论这一典型问题,让学生明白点与间隔的关系。学生开头好像可以依据小手来了解点与间隔的关系。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受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根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0、。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识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熟悉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讨论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稳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熟悉。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拟好: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问背景亲密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楚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树问题 植树 问题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