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docx
《《毫米的认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的认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毫米的认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1、毫米的熟悉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熟悉”。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熟悉”这局部内容,从学问方面来讲有厘米的熟悉做根底,从阅历方面来讲,学生常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展测量的经受。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熟悉”,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整的熟悉。这局部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二、教材目标 依据
2、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洁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受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简洁的推理力量。 3、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熟悉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预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做如下教学预备。)
3、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预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预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预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根据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头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绽开争论。我预备这样设计谈话:今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教师有个惊喜的发觉,发觉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
4、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展实际测量。并提问:刚刚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学问的回忆和对阅历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学问的桥梁。 2、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刚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教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究竟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究竟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教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晰的熟悉四周的事物,也能使我们
5、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大事扩绽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四周,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熟悉,体会到把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终,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展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相互争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准确测量特别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冲突,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学问和现实需要发生冲突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精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需
6、查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究新学问的剧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学问的探究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在小组争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索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依据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进展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制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刚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从而进入其次阶段。 其次阶段:探究体验,形成学
7、问(在这个阶段,我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 版块1、熟悉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看直尺,然后协作学生的汇报我预备采纳多媒体进展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楚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留意进展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 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预备组织学生进展如下活动) (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币、电话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
8、约1毫米。 (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 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展类比,帮忙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熟悉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力量,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效劳的思想。 版块3、小结 我由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面练习一的第一题和其次题。 然后,让学生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9、用毫米做单位) 接着,要求学生估一估课本中的纸多少页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验证一下。 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意图,是想通过估量、测量、验证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不仅培育了学生用毫米做单位进展测量的力量,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逐步靠近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数学书的厚度解决了学生从前遇到的问题,也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最终让学生在胜利的体验中完毕本节课的教学。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纳“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主要注意新课的引入,注意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总的设计思路为
10、:以学生身高的变化为切入点绽开教学;接着,在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的活动中引起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用眼观看直尺、结合课件熟悉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在类比联想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最终,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深化拓展学问。固然这是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实际上教学流程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而变化。 2、毫米的熟悉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悄悄奉献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力量。说课稿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毫米的熟悉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熟悉”这局部内
11、容,从学问方面来讲有厘米的熟悉做根底,从阅历方面来讲,学生常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展测量的经受。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熟悉”,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整的熟悉。这局部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确实定 依据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洁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2、的目标 (1)使学生经受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简洁的推理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靠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熟悉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纳的教法是: 1、谈话引
13、入法。 2、现有学问与实际需要冲突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帮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预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做如下教学预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预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预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预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根据谈话引
14、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头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绽开争论。我预备这样设计谈话:今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教师有个惊喜的发觉,发觉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展实际测量。并提问:刚刚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学问的回忆和对阅历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学问的桥梁。 2、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15、:刚刚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教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究竟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究竟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教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晰的熟悉四周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大事扩绽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四周,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熟悉,体会到把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终,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
16、,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展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相互争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准确测量特别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冲突,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学问和现实需要发生冲突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精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需查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究新学问的剧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学问的探究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在小组争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索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
17、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依据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进展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制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刚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从而进入其次阶段。 其次阶段:探究体验,形成学问(在这个阶段,我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 版块1、熟悉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看直尺,然后协作学生的汇报我预备采纳多媒体进展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楚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留意进展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
18、教学重点。 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预备组织学生进展如下活动) (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币、电话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 (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 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展类比,帮忙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熟悉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19、。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力量,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效劳的思想。 3、毫米的熟悉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熟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熟悉”这局部内容,从学问方面来讲有厘米的熟悉做根底,从阅历方面来讲,学生常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展测量的经受。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熟悉”,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整的熟悉。这局部学问在生
20、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确实定 依据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洁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受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简洁的推理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毫米的认识 毫米 认识 小学 数学 一等奖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