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仡佬族剪纸艺术探究.docx
《贵州仡佬族剪纸艺术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仡佬族剪纸艺术探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仡佬族剪纸艺术探究 对民间美术类型个案进行调查,必需将其还原到详细的生活事实中,去认知其存在的状态和活态文化的说明。笔者通过对仡佬族信仰仪式的跟踪采访和口述调查,并结合当地的地方性学问等方法,发掘蕴含在详细地域生活中的阅历说明、民众认同的文化信仰内涵及其叙事方式,并以此探讨文化传承的相关问题与爱护抢救的实践对策。通过对仪式的跟踪调查,发觉剪纸作为仪式中的道具,仍存活在仡佬人的乡村生活之中,也说明村社文化在当下文化传承中仍在发挥作用。 一、仡佬族剪纸概述 仡佬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活动,剪纸在其丧葬仪式、傩戏仪式、花灯戏等独特的信仰仪式中均保持了活态运用。这些仪式主要体现了对祖先的敬畏和对
2、美妙生活的祈愿,剪纸在这些信仰仪式中的功能,是充当人与神灵、祖先沟通的重要媒介。 据史料记载,仡佬族妇女以穿“桶裙”为主要特点。剪纸则作为其服装刺绣的底样,而现在大多数仡佬族的衣着已与当地汉族无异,传统的民族服饰已成为一种民族记忆,被封存在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中,成了仡佬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因此,剪纸没有以作为刺绣底样的形式流传下来。 此外,在婚礼和寿庆上也会张贴一些剪纸,如婚礼上的“喜”字,做寿时会贴“福禄寿”等,也只是少量运用。 由此可见,仡佬族传统剪纸的制作、运用状况并不繁杂,除了个别单独运用的状况外,基本上是作为纸扎的组成部分或者作为仪式道具。 二、仡佬族仪式剪纸类型 1. 丧俗中的剪纸
3、类型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是人生大事,在传统的民间习俗中,这些人生重要礼仪都要大办,仡佬族也不例外。仡佬族自古就有厚殓崇葬之风,其丧葬习俗困难而又严格,既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也具有特别的地域文化烙印。仡佬人认为父母去世后,亡灵有三重意向,一是要去与先祖聚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接着过群体生活;二是要像在世一样生产生活;三是会惦记儿孙,时常会回来探望。因此,孝家在为老人办丧事时,会依据老人的意愿做出支配,也会大操大办,体现自己的孝心。大量运用剪纸的是外坛纸扎,各类纸扎品类繁多。 仡佬族送亡人仪式通常会请佛教、道教的内坛师父实行一套严格的丧葬仪式。道真县有用傩戏仪式送亡人,但还是以佛教和道教为主。曾
4、经儒教和三教(儒、释、道)送亡人仪式也曾流行于仡佬族地区。由于现今民众经济普遍好转,且仪式作为送亡人“上山”(仡佬族的坟地多选在山坡上,故称上山。)之前最终的盛宴,能制造出喧闹气氛的仪式更能得到孝家亲睐,而儒教和三教因为无法制造出大场面的喧闹氛围而逐步受到冷落。 民间信仰是依托于民间事象而存在的,信仰与民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并自上而下地干预民俗生活。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亲历了由务川县泥高村杨正蛟先生主持的七天规格的道教送亡人仪式、平安村王国华先生操办的五天规格的佛教送亡灵仪式。通过对这两个仪式的调查整理,笔者发觉如今在仡佬族地区盛行地佛教与道教,早已经丢失了其最初的面貌,而是相互渗透、揉杂在一起
5、,形成了纷繁困难的局面。 道教与佛教送亡人仪式的区分,在于所供奉的神祗不同,想达到的目的也不一,佛教讲究轮回,而道教则追求升仙。道老师父杨正蛟说:“道教和佛教的科目、文书、唱腔、乐器皆各异。”七天的道场是天地道场,可通天界,天上和地下的神灵都会知道;五天的道场是只有通知地下的神灵;而三天的道场是天上地下都没通知,只是给了亡人一个便条而已。若文书能到达地府的那一段,就说明已把亡人在阳间犯的罪都给消解了。 在葬礼中,有的内坛须要外坛先生布置灵堂,外坛先进场布置完之后内坛才进场,有的内坛班子则有能做外坛的师傅。仪式中内坛运用的剪纸主要是屋内的灵吊、三保灵罩、神坛阁(隔)堂、引魂幡等。内坛运用的吊纸会
6、因为选择的坛班不同上面的文字会不同,所剪的形制也各异,屋内的灵吊分布是一排吊纸一排钱的布局,吊纸的数量也有讲究。各坛班所制作的引魂幡大小形态不一,隔坛布置则比较相像。内坛剪纸不仅仅体现了佛教道教之区分,就算同一种教派,也会因为坛帮的不同其剪纸纹饰各有千秋。这取决于内坛的师承关系,由于仪式中的剪纸纹样没有明确规定,内坛师父会在既定的母题纹样上进行自我发挥或者再创建。 外坛纸扎则有灵屋、纸马、花轿、荃龙(也有钱龙、乾龙等说法。)引吊、罩王花伞、缠龙玉棍、金山银山、望乡楼等,与仪式的规格和孝家的经济实力相关,外坛纸扎多为亡人的女儿购买。灵屋无异,灵屋的鳌头(房顶的两侧)和顶尖(房顶中间)都是用剪纸张
7、贴,其余纸扎都有用剪纸制作的构件。大体根据皇帝出行的规格制作,寄予了孝家希望亡人生活好、并荫福子孙后代的愿望。(如图1) 图1:2022年6月30日泥高村道教仪式灵堂 2. 傩戏中的剪纸类型 主持一场傩戏道场,首先要安置好一个法坛(法坛也称为祖师坛,区分于祖先坛是傩戏传承的牌位,供奉着坛帮全部的祖师。)早先法坛都是在主家安置的,现在由于多种缘由,有很多人选择在傩师家的主坛(私坛)上进行。傩戏仪式有一天一夜、三天三夜、五天五夜的区分,一天一夜叫扛神或者打保福,三天三夜叫冲傩,七天七夜叫冲全傩。1完全看主家的意愿。 在仡佬族傩戏中,会用剪纸制作一部分道具,最重要的就是八卦旗,这是各家傩班必备的旗帜
8、。务川陈洪喜坛班有运用花旗、三角形乌云旗、招兵旗等。道真县的张邦宪除了制作八卦旗、乌云旗外,还会在驱瘟傩戏中制作驱瘟船,在船的头尾也贴有镂空花纹剪纸,有时也会运用宝盖。 傩戏中剪纸运用的不多,通常由傩师制作,少有请外坛先生代做。“冲傩”道场中也要置三宝,形制与丧事道场基本一样。通常实行傩戏仪式的时间是须要傩师择吉日才可以实行,只有做寿不须要择吉日。傩戏结束的时间也须折吉,若时间不吉,傩师会依据推算来确定提前起先或者延后结束。 3. 花灯戏中的剪纸类型 务川县平安村的花灯戏已经进入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安村的王美智老人是务川唯一的县级传承人。花灯戏作为一种既带有消遣性又具功能性的民间信仰
9、仪式,广泛地流传于务川地区。在早期,花灯戏分为驱瘟灯、神夹灯(也有灯夹戏的说法)、耍灯三种。2其中驱瘟灯和神夹灯只是在曾经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自身的演化,目前务川境内的花灯戏主要是耍灯。 耍灯通常在正月实行,充溢消遣性也承载着传统的求嗣功能。跳灯过程中伴有偷宝(宝是竹子做的一个蛋状物,用红布包着。偷宝就是在没人望见的状况下偷偷将宝从牌灯上拿走。)、送宝(送宝是灯班把宝光明正大的送去主家。)、接宝(接宝是在灯班送宝来的时候,打算烟、酒、香、烛、钱等迎接送宝的灯班。)、还宝(还宝是当许的愿望实现的时候,主家就把接宝或者偷宝时许下的功德,在其次年办灯戏的时候兑现给灯班。)等内容;同时,走灯时会
10、有程序,大致依次为:送灯贴,由灯班向旁边村寨或人家先奉送贺灯帖,愿接灯之家便挂上灯笼,表示欢迎;接灯,灯班来到主家,说四言八句的吉利话;盘灯,主家盘、灯头(或唐二)答,一来一往,一呼众喝。也有懂耍灯规则且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家,为了达到消遣的目的,给灯班出难题,主灯人能解答才能拿走主家给他们打算的“功德钱”(功德钱是灯班走灯时候主家给的钱,用于灯班的相关支出费用。通常是12的倍数,以前是12元、24元;现在经济好了,都是120元、1200元、2400元等)。现在已少有人接宝了,一方面是因为在经济上可节约一点,另外一方面是受到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 张贴于灯笼上的剪纸,通常是由灯头制作,目前平安村的灯
11、头是王美智的二儿子王国华。王国华已主持灯戏几年,但未驾驭花灯剪纸的技艺,现办灯所运用的剪纸均由王美智老人制作。在他一本旧得发黄的书中,夹着很多他制作好的花灯剪纸样本。因他已年至耄耋,怕日后办灯没人会剪纸,才制作了一些留下来作为临习底样。 五彩缤纷的剪纸张贴于花灯上,让简洁朴实的灯笼变得五彩斑斓。跳灯时,灯里面都燃上蜡烛,这又呈现出了另外一种奇妙的面貌,不像北方窑洞上的剪纸那么静谧宜人,却与仪式中独特的气氛融合在一起,体现其特别的功能。(如图2) 图2:2022年2月18日平安村花灯戏仪式现场 三、仡佬族仪式剪纸的文化内涵 仡佬族地区的剪纸图样,几乎都来自他们生产生活中的花、草、动物,没有叙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 仡佬族 剪纸 艺术 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