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案(5篇).docx
《《长度单位》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单位》教案(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长度单位教案(5篇)长度单位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教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
2、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例如1情境图。)观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一庹( 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
3、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 (二)整体感知,熟悉厘米 1。观看尺子,熟悉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拟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
4、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熟悉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头。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由于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
5、确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熟悉几厘米。 师:刚刚同学们熟悉了1厘米,那现在教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预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假如
6、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熟悉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7、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长度单位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想、比拟,学会选用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稳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育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用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索,比拟。 教学预备: 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熟悉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
8、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三)提醒课题 大家都熟悉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手比划实际长度,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探究新课 (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想 课件出示旗杆。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索,小组争论 2、全班沟通,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
9、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比照,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拟,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方,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当是13米。 3、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索多比拟。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观看、分析、沟通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适时指导,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进展合情推理的力量。 (三
10、)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居间里有一张美丽的床。 1、学生思索: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沟通想法。 3、指名答复,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想,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适宜。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生活阅历,引导学生选择适宜单位时,不仅要留意单位的大小,还需考虑数量的多少。 三、稳固新知 (一)教材第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沟通。 2、全班沟通。 (二)教材练习一第8题 1、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题。学生独立推断,说明理由。 2、师生赐予合理评价。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生
11、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加深对学问的理解,而且深刻体会到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从而增加应用数学的信念。 四、本课小结 (一)学生回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日我们进一步熟悉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推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适宜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小结,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长度单位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形成比拟清楚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度单位 长度 单位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