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剖析(教师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剖析(教师版).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山遮不住,究竟东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辛弃疾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
2、。辛弃疾存词600多首。猛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根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宏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诞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回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有颇多责怪;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宽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3、时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始终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却不愿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布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大方、激扬的抒情词。1.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笔力迥劲.由这些景触发了对中原沦落,南宋不思恢复的“愁”和“恨”。表达了作者飘落江南的愁
4、恨、抑郁和孤独之情。江景江景山景山景落日、断鸿、落日、断鸿、游子游子意意 境?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游子游子”指谁?指谁?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把吴钩把吴钩看看了,了,栏杆栏杆拍拍遍,遍,无人无人会会,登登临意。临意。写出了词人的激写出了词人的激愤之情愤之情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作者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5、?说明白什么态度?1 1尽西风,季鹰归未?尽西风,季鹰归未?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乡。晋书晋书张翰传张翰传借张翰反用其意,既说明自己很难忘记时借张翰反用其意,既说明自己很难忘记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石三鸟的效果购置田地和房舍。购置田地和房舍。三国志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访问陈登时,陈
6、登不理他,自诉说自己去访问陈登时,陈登不理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日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当今日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假设是我,我就睡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假设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作者说明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作者说明自己不屑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宽自己不屑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宽阔胸怀。阔胸怀。语出世说新语。晋朝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便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
7、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光阴的愤慨和苦痛。徒然虚度光阴的愤慨和苦痛。3.3.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从从“休说休说”“”“怕应羞见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疾对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收复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
8、自己已经渐渐年轻,可是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年轻,可是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苦痛心情。壮志却难以实现的苦痛心情。诗歌主题诗歌主题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浅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浅薄的爱国之情。薄的爱国之情。作者的“登临意”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诗人登停远眺,看到了什么景
9、物?诗人登停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千古千古 江山江山舞榭歌台舞榭歌台斜阳草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寻常巷陌孙权孙权刘裕刘裕英雄 风流气吞万里如虎2永遇乐:借古讽今永遇乐:借古讽今1全词有哪些典故?全词有哪些典故?孙权孙权 刘裕刘裕仓皇北顾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老矣2这些典故表达了诗这些典故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人怎样的情感?二永遇乐二永遇乐思考:上阕中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战胜来自北方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战胜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刘裕的祖先
10、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终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起事,最终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大举北伐。建建功功立立业业,令令人人仰仰慕慕上片几个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孙权,刘裕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挖苦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擅长用典,借古讽今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予了什么情怀?寄予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挖苦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
11、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模糊挖苦南上的英雄人物事迹模糊挖苦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忱。救国的热忱。下片写了哪些人?说明子什么态度?1、借责怪刘义隆说明自己对恢复中原的深思远虑,不能急于用兵,也是对韩侂胄的警告。2、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之情。3、对“佛狸祠下”的感慨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恢复中原的不满。下片小结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连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六、体会情感六、体会情感 同是登临,同是用问句完毕,同是登临,同是用问句完毕,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不
12、同的人生境况,心理状态不同的人生境况,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有什么异同?水龙吟水龙吟正值壮年正值壮年35岁岁)的词人,胸怀报国壮志,可的词人,胸怀报国壮志,可12年年过去了,没有北上抗金的时机,所以大方激愤,过去了,没有北上抗金的时机,所以大方激愤,特别郁闷,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愿贪图享受,特别郁闷,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愿贪图享受,只是希望杀敌报国却没有人理解,这正是他内心只是希望杀敌报国却没有人理解,这正是他内心的最大哀痛。拍遍栏杆,忧愤难泄,恨恨地唱的最大哀痛。拍遍栏杆,忧愤难泄,恨恨地唱出:出:“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由于他
13、的心在滴血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由于他的心在滴血!词人为山河裂开、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词人为山河裂开、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为自己飘落失所、年华消逝而伤感落泪。为自己飘落失所、年华消逝而伤感落泪。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睬而孤独落泪。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睬而孤独落泪。永遇乐永遇乐步入晚年步入晚年66岁的词人,屡遭打击,空怀抱负,雄岁的词人,屡遭打击,空怀抱负,雄心不死。登上北固亭时,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心不死。登上北固亭时,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赞美孙权、刘裕,评论草率出兵的历过的历史人物。赞美孙权、刘裕,评论草率出兵的历史,对南宋的遗忘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
14、史,对南宋的遗忘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地,感到极大的愤慨。抗敌救国的热忱,壮志难酬的激愤抗敌救国的热忱,壮志难酬的激愤七、艺术手法七、艺术手法两首词所承受的艺术手法分两首词所承受的艺术手法分别有哪些?试作归纳。别有哪些?试作归纳。1、两首词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词语,、两首词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词语,其中各有哪个动词最富表现力?其中各有哪个动词最富表现力?水龙吟:水龙吟:“拍拍”。栏杆拍遍是胸。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一个打栏杆来发泄。一个“拍拍”,就把作,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迫非愤的情者雄心壮
15、志无处施展的急迫非愤的情态仿佛显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不仅拍,态仿佛显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不仅拍,而且拍遍,处处拍,足见胸中悲愤之而且拍遍,处处拍,足见胸中悲愤之深切、猛烈。深切、猛烈。永遇乐:永遇乐:“觅觅”。准确地表现了。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憧憬,主观情感颜色特别猛烈,更与憧憬,主观情感颜色特别猛烈,更有查找不到的深深圆满与苦痛。有查找不到的深深圆满与苦痛。2、同是写登临,词人运用了怎样不、同是写登临,词人运用了怎样不同的方法?同的方法?1水龙吟:借景抒情水龙吟:借景抒情 江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等江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等意象描
16、绘了一幅景象宽阔而淡远的画意象描绘了一幅景象宽阔而淡远的画面面 2永遇乐:借古讽今永遇乐:借古讽今 作者登高远眺,但见山河长存,世作者登高远眺,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不禁缅怀历史上两位在京口事沧桑,不禁缅怀历史上两位在京口起步而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明君孙权起步而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作者慨叹乱世英雄难觅,表和刘裕,作者慨叹乱世英雄难觅,表达自己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达自己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两位古代帝王建功立业来挖苦南时借两位古代帝王建功立业来挖苦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势极雄大,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势极雄大
17、,意境却极沉郁。意境却极沉郁。”白雨斋诗话白雨斋诗话 一一 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交融。二二 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动,自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动,自然而贴切,浅薄而含蓄。然而贴切,浅薄而含蓄。三承受白描、反衬的手法塑造栩三承受白描、反衬的手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水龙吟艺术特色水龙吟艺术特色永遇乐表现手法永遇乐表现手法:1、运用典故、运用典故2、比照、比照英雄业绩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可悲现实刘裕刘裕刘义隆刘义隆扬州路扬州路佛狸祠佛狸祠廉颇廉颇自己自己比较念奴娇与永遇乐的异同:比较念奴娇与永遇乐的异同:一样点:一样点:构造上:均借某地怀古构造上:均借某地怀古意境上:均雄浑壮阔豪放派意境上:均雄浑壮阔豪放派主旨上:均怀古伤今,主旨上:均怀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不同点: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抒情直抒胸臆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抒情直抒胸臆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抒情多与典故结合抒情多与典故结合辛词当以辛词当以永遇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为第一。明代杨慎明代杨慎词品词品 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清代陈廷焯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词话诗家评论诗家评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