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一语文名师公开课新编教案五篇.docx
《2023年初一语文名师公开课新编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一语文名师公开课新编教案五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一语文名师公开课新编教案五篇初一语文名师公开课新编教案五篇1猫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
2、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2.教师予以归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明确自学要求。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2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任凭:无论。不管。尽职:做好本职工作。遭殃:遭受灾殃。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交流。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学
5、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3.教师归纳: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这真是一只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四、课堂小结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初一语文名师公开课新编教案五篇2咏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自主
6、、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课前准备【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和步骤】学习咏雪一、导入: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描写雪花的句子。二、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学生诵读,教师点拨优劣。1、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
7、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2、咏雪译文:咏雪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三)问题导学:(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文
8、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文章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营造了一种和睦、轻松、快乐、融洽的气氛。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儿女的古意是: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天的意思是:儿子和女儿的合称,与父母的关系是被生养关系。4.
9、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魏晋时极为看重人的出身门第,对于高门大族,特别是王谢两家,最为高贵.谢道韫既是谢家女,又嫁与王家为妻,自然更为高贵。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
10、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6、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
11、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四)反复诵读课文,争取熟读。三、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各题中含咏雪的题目。2、笔头翻译全文,记住注解中的实词与虚词的意思。3、查找古代儿童智慧故事一到两则。第二教时: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课前三分钟:学生介绍古代儿童智慧故事。二、诵读课文,读出文章大意来。教师点评。三、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
12、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四、口头表达活动: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五、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3、课文内容1、放录音(或师范读)。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六、疏通文意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七、分组讨论质疑体会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
14、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
15、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六、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进行比较阅读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
16、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七、一文一诗活动: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八、小结,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都与孩子有关。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九、布置作业课本剧表演活动: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附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其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守时)期友人:过中不至(无信)守时行对子骂父(无礼)守信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主
17、题思想:通过陈大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说明了“守时”、“守信”、“有礼”的重要性。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作业:复习记忆注释,完成练习。初一语文名师公开课新编教案五篇3咏雪知识和能力: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3、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5、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6、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过程和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
18、生做一个纯洁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3)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hai4)钦差大臣(qin1)随声附和(he4)炫耀(
19、xuan4)勋章(xun1)称职(chen4)2.解释下面的词语:(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2)炫耀:本课指夸耀。(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6)妥当:稳妥适当。(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3.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
20、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是世界的儿童文学家。本文根据西班牙一_间故事改编,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2.导语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
21、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1.请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讨论并归纳:第一段:从开头到“皇上在更衣室里。”第二段:从“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第三段:从“第二天早上”到“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策四段:从“这样”到完。2.提问: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讨论并归纳: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3.提
22、问: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爱穿着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4.提问:请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准备复述。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等词。5.请二、三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6.提问: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讨论并归纳: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
23、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7.提问: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8.提问: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一语 文名 师公 开课 新编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