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人物事迹材料七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劳模人物事迹材料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模人物事迹材料七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模人物事迹材料七篇劳模人物事迹材料篇1男,1963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文化,高级政工师。历任_钢铁厂钢研所技术员、_钢铁厂团委干事、_钢铁厂团委副书记。1月,某某同志舍弃优越的都市生活,从_奉调到_县_乡主持筹建草楼铁矿。在生活条件极其简陋的民房里他一住就是两年多,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开春同志以一个员应有的艰苦朴素的风范,带领全体矿山建设者以昂扬的斗志、严谨的作风,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超负荷工作,推动公司超常规发展。在王开春同志的带领下,公司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科学,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企业和谐,职工稳定。共采出原矿263.62万吨,同比增
2、长16.6%,选矿厂处理原矿278.18万吨,同比增长23%,生产铁精粉82.32万吨,同比增长30.6%,报表利润1.52亿元,上缴税收1.5亿元,完成井下开拓7517米,实现工程量110049立方米,完成采准9536米,实现工程量144241立方米,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地下大型矿山最快建成、达产达效、升级换代的多项纪录,环保先行、绿色开采等矿山综合利用方面已被当地政府倡导为铁矿开采的典范。注重社会效应、坚持持续、协调、循环发展。王开春同志十分重视持续、协调、循环的发展思路,努力为县乡经济建设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他将建设“绿色矿山”放在突出位置,不惜成本率先在霍邱县应用尾矿回填法,减少环境污染,
3、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该项目的实施成功,填补了国内200万吨地下矿山充填的空白。坚持走可持续之路是金安矿业的不变追求,在王开春的领导下,公司今年又投资兴建充填材料厂、尾矿制砖厂等环保项目,不断践行着“绿色矿山”的企业理念。为了更好发挥企业社会职能性,他和当地政府积极联系,主动帮助解决农民的一些实际困难,协助乡里修整道路,资助当地教育事业,尽可能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安排农民矿内运输等,职工人均收入达到3万6千元,比高出了4千元,在全市工业企业中位居前列。劳模人物事迹材料篇21960年春,中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
4、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
5、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中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劳模人物事迹材料篇3杨光菊,女,44岁,白云乡红云村妇联主任。她出生在武隆县白云乡一个偏僻的小村,家庭出身非常贫困。多年来,他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无比热爱的赤诚之心,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通过自身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途径融资,为贫困家庭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资金援助,为党分忧、为困难群体解难,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3年在水泥厂被评为优秀工作者。1
6、999年,2007年,2011年被白云乡评为优秀党员。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十几年如一日。他不光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多方呼吁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杨光菊不仅仅助学,关心公益事业,还长期的照顾身边的老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爱幼的公益事业中,身体力行,为敬老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募集善款,救助贫困老人。他无私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大爱情怀、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她常说大爱无边。让我用
7、自己的一丝微薄之力,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她不光是一个助人为乐的模范,也是一个孝敬的人。不光对自己的母亲还是对自己身边的人,都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她是党员的表率,社会的雷锋,是妇女中的佼佼者。劳模人物事迹材料篇4“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这就是30多年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的“梦桃精神”。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5分钟,可她只用2分50秒。她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
8、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赵梦桃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让一个伙伴儿掉队!”在她的影响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从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创造了月月完成国家计划的先进纪录,还帮助12名同志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1959年,她和她的“赵梦桃小组”双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一面旗帜。1963年,赵梦桃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这一操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同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赵梦桃小组”这面旗帜至今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辉。1980年,这个小组被国家经委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
9、小组”称号。劳模人物事迹材料篇5高焕球,男,1973年9月出生,汉族,东风桥镇新东坡村一组村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员5人,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谱写了种粮新篇章。近几年来,在农业生产上他坚持农业生产标准化,拥有农机设备大型联合收割机二台、大型高速插秧机二台、旋耕机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机动喷雾机三台。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年总产约400吨,全年实现粮食总收入近百万元。高中毕业的他面临着生计问题,作为一名年轻人,他敢闯敢干,在家种田,在外打工,做过泥水匠,当过搬运工,1996年在镇上开了石门桥第一家网吧,2000年利用开网吧赚的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在农忙时帮别人收割稻谷。这段时期,他看
10、到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稻田抛荒严重,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看到了科学种粮的曙光,必须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他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入老本行-农业生产中去,当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曾说自己是一名农民,国家也需要农民,要不然大家的粮食要谁来种,人民吃的粮食谁来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业生产前景很广阔,要把这块农业蛋糕做大做强。20_年他开始承包水田,初时只承包了30多亩,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了成
11、本,慢慢到现在承包了1000余亩。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一是应用优质的品种。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二是积极应用免耕。抓好除草关、水分管理关。根据测产验收,利用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三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水稻配方施肥建议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在病虫防治方面上。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自己创收之余,他注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承包农户的耕地,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租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模 人物 事迹材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