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读书笔记.docx
《《禅者的初心》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者的初心》读书笔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禅者的初心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畅销西方30年的禅学经典。是西方佛子人手一册的禅宗入门书。意在指导人们如何修行,并说明了何谓禅生活,以及禅修是以何种态度为前提的。书中从概念、观念、方法入手,教导人们关注当下,关注自己的本心,而乔布斯这样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正是这一教导的优秀实践者。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公司发展战略,甚至面临死亡的挑战,乔布斯一直都在追随他的这颗初心。 作者简介本书的作者是铃木俊隆禅师,他是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传人。他是将禅带到西方的第一人,在西方建立了第一所禅寺。1959年,铃木禅师抵达美国,凭着六祖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一句话,立志教授全无佛学根基的美国人修习禅道,以弘扬佛法
2、。下面我就来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探索关于禅者的初心:首先,要为大家解释,什么是禅心禅心是禅门老师常用的谜样字眼之一,用来提醒弟子们跳出文字障碍,刺激对自己的心和自身的存在产生惊奇。这也是所有禅修训练的目的:让你产生惊奇,迫使你,用你本性中最深邃的表现来回应。人们都说禅修很难,原因不在于要盘腿而坐,也不在于要达到开悟。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难以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修行的清净。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心即初学者的心,是空杯的心,不像老手的心那样饱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它时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去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如实看待这个世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本性
3、。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身与心的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以及用心理解。下面我们来就来聊聊第一部分:身与心的修行任何活动都应该努力保持正确的姿势。如果你以懒洋洋的姿势看书,一定是看不久的。我在软实力的课堂上讲过,要善于从形式中获取力量。我平时也会坚持打坐。关于坐禅的姿势,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持脊柱挺直。两耳和双肩在同一线上。肩膀放松,后脑勺斜向上,正对天花板。下巴收拢,当你的下巴向上抬,你的姿势就不会有力量。两手应该结成禅定印,它的方法是:手掌朝上,右手手背放在左手掌中,两手中指的中间指节相触,两根拇指上举,指尖轻轻地触在一起,似触非触,就像中间隔着一张纸一样。这样你的双手就会构成一个漂亮的鹅蛋形。
4、这个姿势大家要试一试。身体要坐得直直的,就像是天空要靠你的头才能撑起来一样。这种坐姿不只是形式,它是佛教的关键所在,是对你的佛性一个完美的表现。同样的做任何事都是我们本性的表现。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人可以最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你要明白,万物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存在于正确的地方,如果是这样,就什么问题也不会产生。坐禅时,我们的心总是与呼吸紧紧相连。吸气时,气会进入内在世界;呼气时,气会排出外在世界。内在、外在的世界都是无限的。在这个无限的世界里,我们的喉咙就像两片活动门,气的进出就像是有人穿过这道门。我呼吸,所以我存在。觉察呼吸就是觉察佛性。坐禅时,唯一存在的只有呼吸,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5、,没有对与错的概念。觉察呼吸就是觉察你的普遍本性,也就是你的佛性。而要活在佛性之中,就必须让小我,一刹那又一刹那地死去。在失去平衡时,我们就会死去,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会茁壮成长。在坐禅时,无时空分离,无善恶对立。事实上你在做的,只是坐着、觉察着宇宙的活动。善与恶只是存在于你心里的东西,我们不应该说这是对的、错的之类的话。当你有这是对的的想法时,你就会给自己制造出困惑。我在软实力的课堂里经常跟大家讲,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定义。如果你有这样的体悟,有这样的存在,你就会拥有绝对的独立性,不被任何事所打扰。我常给老板们讲,要保持一种独立的清醒的状态。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以为,所谓的自
6、由就是只要我喜欢的事就可以做,禅根本无须讲什么规则。但事实上,对禅修者而言,某些规则是绝对要遵行的。只要有规则可循,你就拥有了获得自由的机会。我们之所以禅修,也正是为了获得完全的自由。我在软实力课堂上讲过,法度就是自由度,规则让我们自由。在坐禅时,如果你想获得完全的平静,不是去控制你的杂念,因为越控制,它的能量就越大。应该任它们来来去去,然后这些杂念反而会被你所控制。不要刻意压抑思考,如果有什么杂念要进入你的心,就让它进来吧,它不会待得太久。但如果你刻意停止思考,就代表你受到它的干扰了。事实上,杂念只是你心中所产生的涟漪。只要你不为杂念所动,五到十分钟,心就会完全平静下来。当你以为有什么从外头
7、进来了,那只是意味着你的心上浮现了什么。如果让你的心能够如是般呈现它自身的样子,它就会变得平静。这样的心,我们称它为大心。如果你的心与某种外在的事物产生连接,它就会沦为一颗小心,一颗有限的心。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就像是带有些许涟漪的清水。事实上,水总是带着涟漪的,涟漪就是水的修行。如果要是谈论没有涟漪的水或是没有水的涟漪,两者都是荒谬的。水与涟漪合而为一,如同大心与小心合而为一。当你能够这样去理解你的心,你就会有安全感。一颗带着涟漪的心,并不是一颗充满纷扰的心,而是一颗扩大了的心,你体验到的一切都是大心的表现。大心的活动,是为了透过不同的经验来扩大自身。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经验都
8、是全新的;但另一方面,也只不过是,同一个大心的延续或反复开展。比如,我们早餐吃到什么好吃的东西,就会说:真好吃!但这个好,其实是跟过去某些经验对比的,哪怕你已经不记得了那个过去。当你拥有了这种体会,就不会对死亡感到恐惧,不会因为年老和生病感到痛苦。就这样,我们拥有了从容自若,而正是为了拥有这种从容自若,我们才需要坐禅。早上闹钟响起,你起床了,但感觉并不好。坐立难安,即使到禅堂去,盘腿坐下来后,仍然觉得哪里不对劲。会这样,是因为心中产生了涟漪。不过,不用担心,只管继续打坐就好了。因为愈打坐,心的涟漪就会愈来愈细小。在修行时,我们的心应该只是静静的,甚至一无所觉。把心念集中在呼吸上,直到不再意识到
9、自己的呼吸为止。这么做的话,你的努力就会愈来愈细致。刚一开始的努力是相当粗糙而不清净的,但透过修行,会变得愈来愈清净。随之你的身心也会变得清净起来。当你感到心情沉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坐,身心都会获得巨大的力量,能够依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接受它们。坐禅结束时,我们会以头触地,叩头九次。叩头表示放下自己,是为了向某个比我们值得尊敬的人致敬。因为当你向佛陀叩头,你就会与佛陀合而为一,你便成为佛。当你与佛为一,与万物为一,你就会发现存在的真义,万物都会成为你的师父。叩头是严肃的修行,你叩着叩着,所有的戒,所有的教义就都会内化成为你的一切。修行一阵子后,你就会明白,想要有快速、不寻常的精进是不可能的。
10、哪怕你做了很大的努力,进步仍然只会是点点滴滴的。不像是去淋浴,一下子就全身湿透。禅修更像是在雾里行走,一开始,你不会觉得湿,但愈走就愈湿。当你沾湿了身体,想要弄干就非常难了。所以,你不需要为进步缓慢的问题担心。就好像学外语一样,想要一蹴而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只要保持真诚,在每个当下尽最大的努力就已经足够了,没有任何的涅槃,寂静是在修行之外的。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在修行的道路上坐禅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但它不是唯一的修行方式。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在修行,我们应该品味手上正在做的事情,它不是为了什么而做。比如做饭,并不只是为谁准备食物,而是你的真诚的表现。心无杂念,不期待些什么,只管做饭就好了
11、。这样,你不但能够做好饭,还会在做饭中得到快乐。我们将菩萨的道路称为一心一意的道路,如同绵延几千里的铁轨,铁轨的宽窄始终保持如一。如果时而宽,时而窄,就会酿成巨大灾难。所以,哪怕太阳从西边出来,菩萨的道路仍然只有一条,就是在每一刻表现他的本性与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铁轨。我们在火车上看窗外的景象,是随时会改变的,但我们却始终沿着同一条铁轨前进。这条铁轨无始无终,没有起点和目的地,不是为了什么而延伸。沿着这条铁轨前进,就是仅有的目的。我们的禅道就是:只要欣赏从火车上看到的沿途景色就好,乘客是没有必要对铁轨好奇的。佛陀关心的是怎样活在当下。怎样才能够得到开悟,这才是佛陀的主要旨趣。开悟的人具有一种完美
12、的、值得追求的人格。佛陀想找出某些人,是怎样发展出这种理想人格的,也就是过去时代的各个圣者,是怎样成为圣者的。为了研究面团如何才能变成上好的面包,佛陀把面团烤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烤出上好的面包为止,这就是他的修行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实际的修行就是:不断重复,直到找出把自己变成面包的方法为止。修行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正确的努力。当你被某些错误的观念缠住,走不出来,就表示你的修行并不清净。所谓清净,指的是让事物如其所是。当有多余的东西加到上面,它就不再清净了。如果你认定坐禅可以让你得到些什么,那你的修行就已经不清净了。坐禅,就只是坐禅,如果开悟来到,只管让它来。我们不应该执著于想要得到开悟,哪怕
13、你察觉不到,但坐禅的本质是存在于你的坐禅之中。关于专注力:我们在第22期戒了吧拖延症里,曾讲到大多数人在做事时,都是一心二用。俗话说:一石二鸟。但结果往往是一只也抓不到。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全神贯注,就像一团熊熊的篝火那样,而不应该当是一团烟蒙蒙的火。如果不把自己彻底烧干净,那么自我的痕迹,就会留在所做的事情上面,使得自己执着于痕迹,并被自私的观念所束缚。而参禅就是一种烧干净的活动。只有覆盖全部活动的,才是真正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奥秘是由佛陀传下来的,修行的法门是不会变的。道元禅师说过:布施就是无所执着。单单无所执的本身就是一种布施。在付出的时候,感觉总会很棒,因为这时你会感受到,你和你所
14、给出的东西同一。这也是为什么施比受更让人快乐。我在软实力的课堂上反复强调:用给予的方式获取,是获取的最高境界。佛教用语中有所谓的布施波罗蜜。波罗蜜的意思是渡或到彼岸去。可以把人生视为渡过一条河流,目的是要努力到达彼岸:也就是涅槃。不过,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我们走向彼岸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到达彼岸的本身。当我们盘腿打坐,就重新拾起最基本的创造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坐禅结束后我们对自己的觉知。打坐时,我们什么都不是,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谁。只是纯粹地、纯然地坐着。但是,当我们站起来时,又再一次存在,这是创造的第一步。当你存在,万物就会存在,一切都在同一刹那间,被创造出来。当我们从无中出现,就会看到一次崭
15、新的创造,这就是无执。接下来我们谈的是,关于修行中的几种错误:1别设定目标只要你的修行是建立在贪念之上,是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坐禅,就不会真的有时间去实现你的理想。此外,你也会牺牲掉修行的真义。因为你的眼睛总是看着前面,就会为未来的你,牺牲掉现在的你,最后落得一无所得。而更糟糕的一种是,抱着与别人争胜的心理坐禅。那真是一种可怜兮兮的修行方式。2当你打坐累了,感到厌倦的时候,就表示你有了贪念,不够清净。所以哪怕是昏昏欲睡,也要坚持修行。这时我建议你找个师父,他可以随时纠正你的修行。3为了寻找快乐而修行。第四个阶段,也是最高层次的修行,是没有快乐的感觉,修行的人只管修行,忘掉了肉体与心灵的感觉,
16、也忘掉了自身的存在。第三个阶段的是在修行时,感到一点点肉体的快乐,而你之所以修行,也是为了这种快乐。再往下的层次是,能同时感到精神与肉体的快乐。最低的一个层次则是修行时,既无思想,也没有好奇心。这四个层次也适用于我们大乘佛教的修行,而最好的层次是只管修行,不求其他。我们的修行方式不设定任何特定的目标或目的,也不崇拜任何对象。当你的修行是指向某个特殊对象的,这样的修行有时就是不管用。要想让修行不带任何目的,就要限制你的活动,或者说专注于当下的活动。这样就能充分表现出你的真实本性,也就是那普遍的佛性,这就是我们的禅道。有的朋友问了,我不是佛教徒,可以禅修么?其实不管信什么教都可以坐禅。这种方法适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禅者的初心 初心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