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docx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注)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例)将息如前法、注:“桂枝二两”宋本作“桂枝三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前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注)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例)将息如前法、注:宋本无方名及此文,并有方及方后注如下: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注:“若微恶寒者”宋本作“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义何居急除
2、胸满与里虚脉微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两齐散剂推荐比例:桂枝3炙甘草2生姜3大枣5附子1伤寒论条文:大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注:“若微恶寒者”宋本作“若微寒者”。胡希恕:这个脉促,这个各家的注解我认为都有问题,都根据王叔和的说法,说是“数中一止,谓之促脉”。就是快脉,有时候一止,我认为欠妥,这个不对。凡是“一止”,脉跳跳一止,就叫作结脉。无论数中见之,或迟中见之,都叫作结脉。结脉有数有迟,那么这个促,咱们平时说短促,近,促近,就是靠近。这个促脉,就是促与上,与外的意思,就是靠近于上,靠近于外。靠近于外,就是只见到上头,上头就是
3、寸位。所以只是关以上浮,关以下沉,这么一种脉象。尤其这一段,更注意说明这个问题,你们看看这一段,他说下之后,我们头前讲的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如前法”,也是今天讲的。那么这一段的“胸满”是什么东西?就是气上冲啊。他吃了泻药了,下之后,太阳病,不应该下,吃了泻药了,就气上冲,气上冲可表没解呢,气上冲以至于胸满,冲的挺厉害。气冲于上,同时他由于吃下药,虚其里。那么可见上实,气冲的关系,下虚。脉也应之,浮见上头下边就虚。所以这个脉与证是相应的,绝不象他们说的“数中一止”,没有那么大的热,那么大的热他不就烧起来了,不是,促,都是热,他这个不是,他由于气上冲,那么上边,所以这
4、个脉,他浮在关以上,叫促。而由于泻下的关系,腹气虚,所以这个下脉沉,关以下沉,应该是那个脉。那么由于表没解,还用桂枝汤,同上边桂枝汤一样,由于这个浮,虚了,我们后头就有了,桂枝加芍药,“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他把芍药三钱增到六钱,腹满时痛要加芍药。在这儿把他去了你想什么道理?腹虚,不但不满,而腹气虚了,所以他把芍药不要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用芍药的确是治腹满,我常治肝病啊,常治肝病把芍药大量用,这个下腹满他就起作用,那么满的反面就是不满,虚的厉害了反倒,那就要去芍药,这不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底下虚,上头实,所以脉也应之上浮而下沉,这不很对嘛!决不是数中一止。那么这个桂枝去芍药,就是这个桂枝汤证
5、气冲的更厉害,我们刚才讲了桂枝汤,芍药这个药呀,能制桂姜的辛散。那么气冲的厉害,这个桂枝要发挥作用,桂枝治气上冲,所以芍药在里头有碍于桂枝,同时腹气虚,它也不应该要,所以把它去掉了。那么这个方剂的体会呀,就是桂枝汤证气冲比桂枝汤较为厉害一些,而胸满,脉促者,我们根据这个来用它,没问题。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变化,桂枝汤去芍药,这个方子加减也挺管用,以这个方子为基础。另外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桂枝汤把这个大枣生姜也去掉了,就是桂枝甘草汤,这是桂枝汤又一个变化,桂枝汤有这么三个大阶段。这是一个,这个就是胸比较满,桂枝治气上冲,那么他又是腹气比较虚,所以把芍药去掉。22条和21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
6、成无己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汤去芍药汤主之,若脉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它是一段,这个书它搁成两段,两段这个前后就是不对头了。而且成无己他给改成“微恶寒”,“微恶寒”不对,他不是恶寒,假设是微微恶寒的话,那正是表不解嘛,加哪门子附子呀?“微寒”是对的,这个“微寒”是接着上面这段,就是“脉促胸满”,如果微陷于阴寒证,微寒,没有那个恶字,赵开美本是对的,在玉函经是“微寒”,不是“微恶寒”,就是微陷于阴寒证。那要加附子,那和桂枝加附子是一样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这个方子运用很多,后头的痉湿暍病风湿相搏里就用这个方子起作用了。桂枝汤证胸满上冲比较剧胜一些,而满脉促
7、,他要用桂枝去芍药。这个证,如果陷于阴寒证的话,要加附子。李冠杰:那么原文呢是这样的:“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那么这个下面的内容呢,在宋本里边是另外一条,是第22条。那么在康平本呢,它是一条内容。就是说这两条呢是同一条内容,是一段文字。那么我们呢就把这两段文字放到一块儿来学习。下面的内容就是“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这原文里边康平本和宋本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字,啊有这么一字之差。康平本呢第22条呢,开头,也就是这仅有的一个症状名字啊,“若微恶寒者”,那么宋本呢是“若微寒者”,没有这个“恶”字。这里边差别不小,那么咱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呢,会具体到这讨论这。那
8、么这两条呢在康平本里边也是顶格的条文。顶格的条文呢,我在平时习惯了啊,我就把它整理了之后我自己跟自己心里说这是一级条文。那么我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呢,伤寒论我有一个资料是什么呢?就是伤寒论的条文明细,就是把每一条条文都拆开,这一个条文呢,它自己就占一页。比如说我想找第21条,那么我打开这个文件夹找到目录的第21条就行了。但是我目录当中有一个名字啊,那么这个名字呢其中呢就分ABC,那么这就是凡是顶格条文呢,都属于A级的。但是这儿呢,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之所以之前啊,在春节前后开始跟刘观涛老师交流的时候,刘观涛老师曾经有一个建议,他说按照康平本的这种分类,我们是不是把每一条前面加一个小人头。
9、啊,你比如说那个退一格的条文呢加上张仲景的头像,那么退两格的条文呢加上王叔和的头像。嗯,这种方式啊想得非常得好,很奇妙啊,非常好。其实这里边,我们说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这个东西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其中你比如说有的方剂,大部分的方剂都是降一字格的,方子和方后注基本上都是降一字格这种排版方式。但是有的方剂是顶格的,有的方剂是退两格的,这是一个。而且还有的段落,同一段落的文字,它出现了什么?出现了前边的文字是退一格,就是降一字格的,其中最后几个字是顶格的,这就明显的肯定就是抄错了。所以这里边考虑上这方面的因素的话,有抄错了的原因,所以说呢,有一些条文啊,还不能简单地去把它套上去。你比如说啊,
10、大概是第140条,那条就完全就是以脉定证,但是它是退一字格排版的。那么按我们简单的分类呢,大概就属于张仲景的文字,那绝不是出自张仲景之手,那一看就知道是王叔和的写的。所以说呢,我们不能机械地、过于依赖于某种形式上的东西。那么这样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啊,这些问题我们逐一地都会碰到,碰到的时候我会跟大家详细的来做分析。但是有一个,特别是通过今天的学习啊,大家就能体悟到这一点,我们之所以讲每一条的时候都会提到康平本,是因为这个康平本的价值会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你会越来越体悟到它的重要性。那么这两条呢我们也做了一个直译,用我们今天的话说,那就是说:太阳病误下之后,表现为脉促胸满的,为桂枝去芍药汤主治之证
11、,如果同时又伴有微恶寒的为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证。那么下面呢我们解读一下:“太阳病,下之后”,这肯定是误治,啊。咱们前边说过,尽管咱们学的条文不多,但是碰到这类情况我已经跟大家说了,太阳病的正治是发汗,但是如果用泻下的方法治疗的话,这就是误治。那么误治的结果或多或少它就会造成里虚的这么一种情况。啊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这么说,应该说什么啊?就说它不仅仅表证不能得以解除,而且它还会伤到里。也就是说对人体的整个消化道系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伤害的结果会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表仍不解,还需要去解表,就是说人体的这个平素的体质比较好,下上一两次呢,还不至于到影响大局的情况,它还是保持着以前的,虽然
12、有一点变化吧,但它还保持着,主要还是表证,还要继续解表。按照经方的治疗原则,应该还是服桂枝汤了。但是呢同时也可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变证,那么这个地方呢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个其中之一呢是一种情况,相对地说也比较特殊的。因为这个地方呢主要是讲表证为主的。这是经过下了以后,表证还没有完全好,但是又有了新的症状,是这么一种情况。那么下面的症状呢是“脉促”,这个“脉促”啊,历代的注家有多种解释,但是解释最多的就是按照王叔和的那个“数中一止”,也就是说脉跳的很快,然后呢它还会出现停跳的,就是我们现在间歇了,出现间歇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这种脉象啊,它严格地说应该叫做结脉。而且呢这个脉象跟这一条里边的方证,也就是
13、说跟这个方剂的适应证,也不相吻合。那是循环系统出了问题了,心脏出了问题。但是这儿所治的不是。但是就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所偏差,造成了一系列的偏差,那么后边会慢慢地跟大家介绍。那么这个“促”,在这个地方应该做什么讲?胡老呢有个解释,大家呢也可以去查一查字典。那么字典上的这个促字啊,有很多的意思。那么比较贴近于这个方证的,应该是短小和靠近,这么两个意思比较贴近于这个具体的这个方证。当然他有一个“快”的这么一层意思。但是这个快在这儿不太合适。要如果说脉数的话,那么他无非就那么几种情况。一种是有热,另一种是虚极了。大概就这么几种情况吧,但是都跟这个方证不靠谱。所以说呢他不可能是这样一种意思。那么实
14、际这个脉象应该是什么样呢?这个短小又靠近,靠近哪儿?应该是靠近上端。那么古人用了这么简单的叙述方式,让人感觉到非常费解。但是古人啊,我们今天在学条文的时候啊,就有几处有类似这样的意思啊,就是说这个古人写东西啊,他前后都是互相佐证的。那么你要如果说把它当做数脉来看,这个促本身有数急的这么一个意思。那么你要如果说按这个来看的话,他跟这个方剂不能相统一。就是说它这个方剂所治疗的症状里边不应该有这样的脉象。所以说呢,你一对照方剂就比较明白了。那么胡老的解释,胡老怎么能够自己独具慧眼,把这个问题给澄清呢?就是因为,当然也不排除是参考了比如说日本的一些学者的观点,但是,能接受,这也是一个,得有水平。知道这
15、些观点的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但是能接受的不多。那么这个促呢,拿我们临床当中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脉象呢?实际上就是一个关尺,咱们那个脉不是分三部吗?有寸关尺,关尺偏沉的这么一种脉。我呢这个事儿呢也想了。一开始我自己啊,我没把它写出来。我自己以前就怎么去理解它呢?就是说它是一种寸脉独浮,也就是说你摸起来只有寸脉浮。但是这个事儿呢有时候啊如果说人稍虚弱一点的话,可能寸脉是一种近似于常脉,那么关脉和尺脉很沉,也是这一种脉象。也是靠近手腕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这个脉的上端,靠近手的这一端啊,寸脉的这个地方你比较容易摸到。但是其他的脉相对来说,就是关和尺相比起来就比较沉。那么要如果说这样去理解的话,反倒你会觉得
16、,古人你别看他用了这么少的文字,他的这么一种论述,反倒是非常客观的。你要是说他关尺脉沉,这事儿有时候也不一定,或许也表现为寸脉独浮,关尺脉近乎于平脉,这也有可能的。但是总的呢,因为这种脉象,跟方剂的适应症是相应的。“胸满”嘛,后边还有“胸满”嘛。这是这个脉象。至于说“胸满”,这个“胸满”呢,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下”。它前面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说“下之后”。那么就是因为有“下”这一个原因,造成人的里虚。但是“下”啊,也可能造成里实热的这样一种情况,也未必不可能,要如果说造成就不是这种脉象了。那么所以说呢这前边呢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说太阳病下了以后,造成这样一种脉象,而且同时有“胸满”。那么这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桂枝 芍药 附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