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公债和货币供给.ppt
《财政收支公债和货币供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收支公债和货币供给.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财政收支、公债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第四篇 宏观均衡1第十五章 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第四节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国债与货币供给2第十五章 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一些财政概念 3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学习、探索宏观金融理论,对于有关国家财政学习、探索宏观金融理论,对于有关国家财政的一些基本概念、
2、范畴掌握的深度,应该不逊于专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掌握的深度,应该不逊于专门学习、探索国家财政理论所必须掌握的深度;门学习、探索国家财政理论所必须掌握的深度;就如同学习、探索国家财政理论,对于有关金就如同学习、探索国家财政理论,对于有关金融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掌握的深度,应该不逊于融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掌握的深度,应该不逊于专门学习、探索金融理论所必须掌握的深度一样。专门学习、探索金融理论所必须掌握的深度一样。4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赤字赤字1.赤字的两种口径;赤字的两种口径;2.IMF的口径的口径国际交往中通用的口径;国际交往中通用的口径;3.中国赤字口径的演变;
3、中国赤字口径的演变;4.账面赤字与隐蔽赤字账面赤字与隐蔽赤字5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其他问题其他问题1.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比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比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的特点;特点;2.“预算外预算外”、“制度外制度外”及其他及其他;3.预算的收支与预算的收支与GDP的比的比中外比较和中国自中外比较和中国自身的演变(从下面的表可以看出什么问题?)身的演变(从下面的表可以看出什么问题?)6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其他问题其他问题7第十五章 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
4、系的历史演变联系的历史演变 8第十五章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 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1.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铸币的铸造和纸币的发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铸币的铸造和纸币的发行,除少数阶段,都由国家垄断。行,除少数阶段,都由国家垄断。2.在西方,上古、中古时期,纸币罕见,铸币流通在西方,上古、中古时期,纸币罕见,铸币流通则较中国发达。铸币与财政的联系,中外一理。则较中国发达。铸币与财政的联系,中外一理。3.中国朝廷垄断铸币铸造的中国朝廷垄断铸币铸造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目的,目的,管子管子一书一书“御轻重御轻重”之说
5、,是理论概括,不之说,是理论概括,不应忽视。应忽视。9第十五章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1.就资本主义的财政理论来说,早期的平衡预算就资本主义的财政理论来说,早期的平衡预算观点也包含着不使财政动摇币制稳定的意向。观点也包含着不使财政动摇币制稳定的意向。从实践中看,现代货币供给制度的具体操从实践中看,现代货币供给制度的具体操作的确同财政脱了钩。作的确同财政脱了钩。2.但是,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但是,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而且理论研究的作用,有时甚
6、至是决定性的。而且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说明财政与货币供给脱钩,也不的不断推进,说明财政与货币供给脱钩,也不见得是建立现代货币制度的必要条件。见得是建立现代货币制度的必要条件。10第十五章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财政与信贷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财政与信贷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财政与信贷是货币供应总量形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财政与信贷是货币供应总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千丝成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还牵涉到国有经济的背景。万缕联系还牵涉到国有经济的背景。2.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日常最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日常
7、最“平凡平凡”的联的联系说,各级财政均在银行开户,银行代收税、费系说,各级财政均在银行开户,银行代收税、费和罚款,代为汇划各种上解下拨款项;财政碰到和罚款,代为汇划各种上解下拨款项;财政碰到先支后收的矛盾,银行则为其垫款,等等。这是先支后收的矛盾,银行则为其垫款,等等。这是现代经济生活中避免不了的联系。现代经济生活中避免不了的联系。11第十五章第二节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财政与信贷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财政与信贷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3.除去这种日常的联系,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还有除去这种日常的联系,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还有财政收支差额的解决,不能不借助于信贷的货币财政收支差额的解决,不
8、能不借助于信贷的货币形成机制。形成机制。金融体系也事实上不断得到国家财金融体系也事实上不断得到国家财政的强大财力支持。政的强大财力支持。4.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财政与信贷的联系形式,逐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财政与信贷的联系形式,逐步借鉴市场经济国家久已采用的模式。但这一过步借鉴市场经济国家久已采用的模式。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程,并非一蹴而就。5.财政与信贷的紧密联系是现代经济中的必然。无财政与信贷的紧密联系是现代经济中的必然。无论从哪种类型的经济体制来看,概莫能外。论从哪种类型的经济体制来看,概莫能外。12第十五章 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 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财政收支与货币供
9、给联系 的理论模型的理论模型 13第十五章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最简单的理论模型: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最简单的理论模型: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1.当流通只有现钞这一种形态的货币时,这是必然当流通只有现钞这一种形态的货币时,这是必然的。的。2.当现代经济生活中已经发展有存款货币时,这种当现代经济生活中已经发展有存款货币时,这种必然性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必然性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14第十五章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最简单的理论模型: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最简单的理论模型: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3.如果用如果用“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替换替换“现金现金”,那么赤字
10、,那么赤字的大小对整个经济中货币供给总量的增减变化是的大小对整个经济中货币供给总量的增减变化是否存在着一对一的决定关系?否存在着一对一的决定关系?假如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其他可以引起货假如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其他可以引起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这样的判断自然可以成立。币供给变动的因素,这样的判断自然可以成立。15第十五章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加进银行信用因素的模型加进银行信用因素的模型1.但问题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决定货币供给但问题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决定货币供给增减的原因并不限于财政收支这一个因素;信贷增减的原因并不限于财政收支这一个因素;信贷的扩张与紧缩更直接左右着货币
11、供给的数量变化。的扩张与紧缩更直接左右着货币供给的数量变化。2.信贷的扩张与紧缩,首先是导源于经济生活对信贷的扩张与紧缩,首先是导源于经济生活对贷款的需求;此外,也导源于由国际收支顺差和贷款的需求;此外,也导源于由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增减变化。逆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增减变化。3.所以,企图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现代复杂所以,企图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现代复杂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供给,是不成立的。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供给,是不成立的。16第十五章 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 第四节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国债与货币供给17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国债国债平衡财政收支离不开的项目平衡财政收支
12、离不开的项目国国际际货货币币基基金金组组织织的的国国家家财财政政统统计计项项目目中中的一个恒等式:的一个恒等式:发债净额发债净额 赤字赤字 18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对国债观念的演变对国债观念的演变1.建建国国后后的的三三年年恢恢复复时时期期和和“一一五五”时时期期,是是运运用用国债工具的。国债工具的。2.“既既无无内内债债,又又无无外外债债”的的政政策策是是1958年年以以后后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3.改革开放后的改革开放后的19811981年开始发行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国库券”,20多年来,国债发行额逐年增长。多年来,国债发行额逐年增长。19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
13、币供给对国债观念的演变对国债观念的演变20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积极财政政策与国债的发行积极财政政策与国债的发行1.1997年,政府提出了年,政府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以启,以启动经济增长。动经济增长。2.这这是是对对国国债债观观念念的的再再一一次次演演进进:国国债债的的功功能能开开始始由由“被被动动型型”向向“主主动动型型”转转变变,即即按按照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调控宏观经济。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调控宏观经济。21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国家财政的或有债务国家财政的或有债务1.1.或或有有债债务务是是一一个个边边界界相相当当模模糊糊的的概概念念,属属于于隐隐性的
14、财政债务。性的财政债务。国国内内外外对对中中国国或或有有债债务务的的估估算算值值,差差异异极极大。大。2.作作为为转转轨轨经经济济,我我国国财财政政或或有有债债务务较较大大难难以以避避免免:如如应应由由财财政政弥弥补补未未补补的的国国有有经经济济的的亏亏损损累累积积,未未列列入入财财政政收收支支的的公公共共部部门门的的债债务务,社社会会保保障障基金的欠帐等。基金的欠帐等。22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国家财政的或有债务国家财政的或有债务3.具体的剖析对于论证或有债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具体的剖析对于论证或有债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非常必要。响非常必要。如如有的或有债务是必须要求财政资金予以有的或有债
15、务是必须要求财政资金予以补偿的,有的会以不同比例要求财政资金予以补偿的,有的会以不同比例要求财政资金予以补偿,有的则有可能自行化解补偿,有的则有可能自行化解4.对或有债务既不应不肯正视,也不要轻信笼统对或有债务既不应不肯正视,也不要轻信笼统的,故意耸人听闻的说法。的,故意耸人听闻的说法。23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国际通用的国际通用的国债发行警戒线国债发行警戒线1.国国际际通通常常采采用用的的警警戒戒值值只只是是起起警警戒戒作作用用的的一一般般性经验指标。性经验指标。2.国国际际上上通通常常采采用用的的国国债债发发行行警警戒戒线线有有:国国债债依依存度、国存度、国债负债负担率、国担率、国
16、债偿债债偿债率。率。3.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须结合国情。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须结合国情。24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国国债债发发行行虽虽然然并并不不全全部部直直接接卖卖给给中中央央银银行行(或或通通过过商商业业银银行行间间接接转转到到中中央央银银行行),但但却却是是现代社会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现代社会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各各国国中中央央银银行行往往往往在在二二级级市市场场进进行行公公开开市市场场操操作作,通通过过买买卖卖国国债债吞吞吐吐货货币币,从从而而达达到到调调控控经济的目的。经济
17、的目的。25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发债与货币供给的相关关系发债与货币供给的相关关系1.要具体分析:如果国债的一部分直接由中央银行要具体分析:如果国债的一部分直接由中央银行承购,这立即使基础货币增加;如果不允许中央银承购,这立即使基础货币增加;如果不允许中央银行直接承购国家债券,由于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由行直接承购国家债券,由于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由于国债抵押贷款和回购协议等途径,国家债券的相于国债抵押贷款和回购协议等途径,国家债券的相当部分仍会成为中央银行的资产,并引起基础货币当部分仍会成为中央银行的资产,并引起基础货币的变动。的变动。途径不同,国债作用于货币供给的速度、结途径不同,国债作
18、用于货币供给的速度、结构会有所不同。构会有所不同。26第十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发债与货币供给的相关关系发债与货币供给的相关关系2.就逻辑的推理,发债的确可以既弥补赤字又有就逻辑的推理,发债的确可以既弥补赤字又有可能不使货币供给增加。可能不使货币供给增加。这一论断,在这一论断,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世界年代中期,在世界似乎找到了既有赤字又不加重通货膨胀压力的似乎找到了既有赤字又不加重通货膨胀压力的途径;途径;1998年以后,中国的实践也可作为分析年以后,中国的实践也可作为分析的依据。的依据。但决不可以认为,这样的要求能够轻而易但决不可以认为,这样的要求能够轻而易实现。实现。27第十
19、五章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国债是市场经济中财政与金融的主要联结点国债是市场经济中财政与金融的主要联结点 财财政政收收支支作作用用于于货货币币供供给给,主主要要是是通通过过发发债的途径;债的途径;国国债债是是发发挥挥财财政政政政策策和和货货币币政政策策合合力力作作用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操作手段;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操作手段;必必要要的的国国债债规规模模还还是是金金融融机机构构调调剂剂头头寸寸之之所必需所必需28第四篇 宏观均衡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货币均衡与总供求29第十六章 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第三节第三节
20、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30第十六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31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1.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MsMd 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了货币需求,MsMd32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过程
21、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货币供求决定均衡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利率水平r0;或在均衡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见图:态。见图:33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3.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见图:给。见图:34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
22、货币供求对比状况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1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以年度贷款增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以年度贷款增长率作为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替代指标,以国民长率作为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替代指标,以国民收入指标收入指标Y代表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中的收入变代表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中的收入变量,贷款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量,贷款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增长率分别为12.8%和和6.93%,前者快于后者,前者快于后者几近几近1倍。倍。如果以如果以1952年为基期,作图:年为基期,作图:35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中国集中计划体
23、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36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2.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整体的增长速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不足以证明货币供给大于对货币的需求;度,不足以证明货币供给大于对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过多的判断,毋宁说是根据实货币供给过多的判断,毋宁说是根据实际感受:际感受:37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消费品数量少,花色品种单调。大多消费品数量少,花色品种单调。大多数必要消费品,或计划供应,或限量供应;数必要消费品,或
24、计划供应,或限量供应;在生产品领域,计划分配的原材料、在生产品领域,计划分配的原材料、零配件,往往满足不了需要;零配件,往往满足不了需要;无论是消费品还是生产品,都是无论是消费品还是生产品,都是“卖卖方市场方市场”;在计划体制下的价格虽然绝大多数是在计划体制下的价格虽然绝大多数是官定的,但在集市,价格会上涨;计划分配的官定的,但在集市,价格会上涨;计划分配的物资也存在变相的上涨价格,等等。物资也存在变相的上涨价格,等等。38第十六章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1.货货币币供供给给大大于于货货币币需需求求是是传传统统计计划划体体制制下下宏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收支 公债 货币 供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