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津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2013年天津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天津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年天津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案例分析题(40分)1、要求指出材料中S市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要求对照材料中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材料字数3000字左右。写作无字数限制。【深度解析】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入了飞速增长期。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城市的个性特色、魅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道十分急迫而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参考答案】当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如下问题:(1)、面对经济增长、人口急增、城市化十分紧迫的局面,我们缺乏现代理念的应对之策,文化遗产保
2、护工作受到阶段性弱化;(2)、全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对文化遗产存在不正确的认识;(3)、法制意识淡薄,公民依法办事、政府依法行政的自觉和氛围远未形成;(4)、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不完善,给地方政府逃避法律责任、行政不作为以可乘之机;(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不健全,经费短缺,难以胜任繁重的历史文 化遗产保护任务。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的研究,并使之尽快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有关部门应携手合作,加快立法的进程,促使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保护的行政法规、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尽
3、快出台;(2)、调整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职责,加强执法和执法检查;(3)、调整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职责,加强执法和执法检查;(4)、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遗产保护意识,消除各种误解;(5)、完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首先,充分发挥文化、文物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对地方政府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工作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创新监督方式,加大实质监督的力度,把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结合起来,增强监督效果。其次,加强行政执法,强化国家和省级文物、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督
4、导职责,对地方政府贯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要求,并进行跟踪检查。设立历史文化遗产濒危名录,适时向社会通报。第三,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契机,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和合作,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地方政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工作的透明度。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在严肃处理的基础上予以曝光,努力遏止文物违法现象不断蔓延的势头。第四,加强司法监督。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唯上,不惧权,通过司法途径,依法加强对各级政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的监督。2、要求根据材料写出M市成功治理内涝的经验,材料字数3000字左右, 写作无字数限制,无方格。【深度解析】中
5、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了。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对突然发生的积水和交通瘫痪等不能容忍。城市内涝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事实上,城市内涝本身,就是各种“城市病”集中发威的结果。【参考答案】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
6、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进行污水管网建设,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 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合并大量小型污水处理厂,组建大型污水处理厂, 提高效率。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并且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 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 技术支持。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又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度
7、链读】国内外治理城市内涝的成功案例与先进经验水工业市场:国内外在治理城市内涝方面有哪些成功案例与先进经验值得 借鉴?谢映霞:国外排水系统的建设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而发展,比我国早,他们非 常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例如德国汉堡等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洪 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的能力,削减洪水,大规模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 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另外德国绿化率非常高,减少了雨水径流,值得国内 城市借鉴。近些年来国外还运用一些生态方法改善雨水系统条件,如采用透水砖 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状等,既能蓄水又能防涝。国内城市的地 表,大都是硬质铺装,一遇暴雨,大量的水既不能渗,也不能蓄
8、,只能顺着地面 排,而排的时候又没有好的渠道,加剧了城市内涝影响。国内城市应该学习国际 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 增加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 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 有条件的地区应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和蓄滞 能力,以达到防治内涝灾害、控制面源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的目的。雨水影响评价与内涝风险评价制度是进行雨洪管理的依据。澳洲、日本、欧 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均有雨水影响评价和雨洪风险评估制度,都有洪涝灾害分 布图,以表达城市
9、遭遇不同暴雨频率下内涝发生的可能性、淹没时间、淹没范围 以及淹没深度,从而展示城市建设用地(地块)的淹没风险,识别城市开发建设给 城市雨水排放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洪涝灾害区划,进行规划和用地管 理工作。我国城市还没有建立雨水影响评价与内涝风险评价制度,但已经在这方 面进行努力和尝试。为提升排水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和城市风险管理水平,我国应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雨水影响评价与内涝风险评价制度。程晓陶:国内外在防治内涝方面的成功案例非常多,也都按照现代化城市体 系在建设。但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是在一个较长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 的,已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爬坡阶段,区域
10、之间、人与 自然之间基于水的脆弱平衡必然会被打破。如果说发达国家当前是维持固有的平 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我国目前的状况则是原来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迫 切需要构建新的平衡。这种问题成因与防治需求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地 照搬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当然,像我国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世界上并不 是没有先例,比如日本与韩国,更早经历了城市快速扩张的阶段,在当时也难以 避免“先地上,后地下”的建设模式。他们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之后,也出现了城市水患频发的现象,随之进入了加强治水力度的阶段。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加大排水能力,随之出现城市河流水位异常升高,对排水系统产生严重的顶托、倒灌现象,由于河道两边都
11、是高楼大厦,已难以通过拓宽河道来提高行洪能力,为此开始探讨一系列综合治水的对策。由于内涝防治体系的建设是公益性的,难以向居民收费或向企业融资,因此 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这些也是需要立法规定的。通过法律规定政府每年财政收入 中必须拿出一定比例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而不是仅凭一届政府的 意愿来选择,这样才能保证规划制定的合理性与规划实施的延续性,形成相关部 门与全社会的合力治水,并为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很好的商机。日本 与韩国洪涝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立法以及技术措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至于立法之后,如何保证法律有效执行,则需要在立法时完善执法机制。比 如美国制定的国家洪水保险
12、,实际上是国家推进洪泛区管理计划的手段,而不是 为了保险而保险。联邦政府意识到,洪泛区管理必须依靠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 未必肯下力气去做这种得罪人的事。因此洪水保险法规定,只有地方政府参加洪 泛区管理计划,社区居民才能买到优惠的洪水保险,从而给地方政府施加了双向 的压力。进而又将保费分为十个等级,根据地方风险等级的评价,确定收取保费 的多少。如果地方政府采取了适宜的防护措施,风险等级评价较低,则可以少交 保费,从而鼓励地方政府重视防灾的前期投入。美国洪水保险法的执行是强制性 而不是强迫性,是从机制设计上让公民认识到只有守法、执法,才能给自身带来 更大的利益,反之则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也是值得
13、我国学习的经验。周玉文:我们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来构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系统时,应该 注意语言的一致性。我们说起洪水和内涝一直是两件事,而英文语境里,只有一 个单词就是“flood”。这导致出现一个“语言”问题,就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学丢了一样,他们有城市排水设施,我们有;他们有防洪设施,我们也有;但他们有防御内涝的设施,我们缺了。国外防御内涝的工程设计标准和防御洪水的标准是一样的,在他们的概念 里,两者是一回事。但我们则一直都把防御内涝的标准和城市排水标准定成了一 个标准。在亚洲发展银行资助中国的技援项目“城市雨水管理与内涝灾害防治” 中,已经明确了这一差别,并指出构建城市防涝系统的重要性。因此,
14、国家层面 要求提高防灾减灾标准,经过业内广泛论证终于达成共识,决定把缺失的内涝防 御工程补出来。在最近更新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已经明确了新的排水和防 涝工程设计标准,我国将建设排水、防涝、防洪三套工程来保证城市的安全。我们现在所构造的城市预防洪水和暴雨灾害三套工程体系的任务是不同的。 城市防洪工程是解决城市的生存的问题,构建城市防洪工程是保证城市在设防标 准以内避免遭河道洪水泛滥造成城市受灭顶之灾。城市防涝工程实施是解决城市 安全运行的问题,保证在大暴雨条件下城市的各行各业不受内涝灾害困扰,确保 城市的运行安全。城市排水(雨水)设施则是解决市民方便生活的问题,保证在 设计标准内的降雨期间不发生
15、严重积水。所以排水标准定的都不高,国外也一样, 一般是5到10年左右;但国内城市在之前的实际建设中,大部分都采取“1年” 的标准,用“1年”的设施应对50年、100年的降雨事件,当然不行。张光明:有一个观点需要澄清,就是不能盲目参考国外。其实我们要学习国 外的成功案例,不是学习国外的今天,而是学习国外的过去。就像是污染治理的 问题,我国一直提倡跟国外合作,但实际上国外与国内面临的污染状况完全不一 样,没有必要非要学习“国际前沿”,更不能照搬国外的治污模式。国外很多理念是对的,确实很先进,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一个国家管理体系的发展,一定是有一个历史脉络的,其实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外国一些本质的东西
16、,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首先,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只看表面的东西,学习表面的东西,我们要认识到巴黎、华盛顿的排水体系实际上是一百多年前建造的,因为人家有一百多年的眼光。全世界没有足以抵御一百年两百年的防洪标准,除非是特殊的构筑物,所有城市的防洪标准都是3到5年。管网体系能够使用百年,并不是由于长期更新维护,而是从设计源头考虑全面、建设用料扎实。就比如建造房屋,如果一开始房屋就盖歪了,即使后期如何更新维护,最终房子都是要坍塌的。而如果一开始房子就建造得扎扎实实,打好地基,则可以多年完好无缺,管网的构造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定要区分法定标准和真正实施方案之间的差异,法定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并且具有法
17、律效应。在地下改造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积极采用地面改造措施。首先,我们可 以学习国外绿化带和缓冲带建设。目前X市区的绿化带仍然是高于地面的,不 利于排水,对于内涝的改善没有帮助。国外的先进经验就是所有的绿地、池塘和 工地都要利用起来,作为缓冲带。土地是最好的储水剂,等雨水过后再去利用。 其次,我们可以学习国外渗水路面的建设。目前我国很多道路的地面都采用防水 地砖,不利于地面渗水;而国外很多城市对于不需要承受压力的地面,则采用渗 水砖,从而提供更大面积的渗水功能。对于人行道、停车场等非受压地段,我们 应该考虑采用渗水砖,确保雨水更好地排放,而不是任由雨水四处溢流形成内涝 积水。这些渗水路面的技
18、术是成熟的,在路面建设的时候,只需要采用渗水砖就 可以。其实排水系统涉及建筑物的方方面面,应该考虑各种细节,这些都是国外 先进的措施和例子,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目前国内普遍提倡的还有一个“生态河流”的概念,国外的先进经验,就是不要违反大自然,在充分利用大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河道最天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泄洪,我们优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河道的泄洪功能,而不是景观功能。这里面我们应该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是把所有城市河道都做成水泥底部,这有利于城市泄洪,但是城市河道的天然生态却被完全破坏了。二是“生态河流” 建设,则有些矫枉过正。生态是大概念,景观是小概念,目前用景观代替生态是 错误的,河流首
19、先要实现其基本功能,而不是作为一种景观。如果城市河流没有 容纳能力,无论管网建设再好,都无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黄顺江: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将防洪排涝与蓄水利用结合得很好,提 高了排水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德国降雨是比较均匀的,暴雨很少, 而我国多暴雨。因而,我国在规划建设排水设施时,应增加防洪的功能:一方面, 提高排水能力,即将管沟挖得深一点,或排水管径扩大一点;另一方面,增加调 蓄能力,即多建一些蓄水池或滞洪工程,以容纳暴雨时瞬间增加的大规模雨水。 为此,应根据各地自然环境特点,多保留城市内部及外围地带的沟谷、坑塘、湖 泊、洼地等,不要见到坑洼就平(以便于城市建设),而应因地制
20、宜,就势利用 为蓄水设施。所以,城市(尤其是周边)应多一些生态用地,增加缓冲空间,以 减轻自然灾害(洪水)对城市带来的威胁,并提高自然资源(雨洪)的有效利用 程度。另外,日本在城区利用运动场、停车场等作为暴雨时的临时蓄水池,也值得 国内城市学习。曹长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是两句形容桂林市和阳朔 镇的诗句。古人在桂林与阳朔城防涝方面的设计思想值得今人好好体会并发扬光 大。现在的桂林中心城区就是古代的桂林城,周边是宽深的城濠与漓江沟通,常 水位时城濠水面高过漓江水面三米左右,城濠内的水可自流入漓江,城濠内水主 要来自于城区的雨水,通过雨水沟排向城濠,城濠与漓江通过雨水阐门联系,
21、类 似于现在的单向水力自动阀门,当漓江水位高于城濠时关闭,低于城濠时打开。 城濠雨水调蓄容积,可以抵挡百年一遇的雨水频率。而城濠平时可作为市民休息 游览的去处,城濠内的鱼与各种水生生物,配合岩边的优美树种,构成了一道独 特的风景。阳朔镇是现在阳朔县城所在地,城内有一条来源于县城西部山地的小溪 双月溪,该溪婉蜒流经县城,古县城有大小池塘几十处,直至在1980年出版的 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县城还有池塘20个,水面面积达817公顷,当时的池塘 调蓄容积,可以抵挡百年一遇的暴雨。我国古代在城池布局方面的智慧对现代城市内涝的预防有借鉴意义。古人没 有今天的给排水科学知识,但有朴素的生态系统理论,没有现代
22、强大的工程能力, 但通过化害为利的做法,把雨水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巧妙地解决了城市内涝与河 流洪峰相互叠加的难题。二、公文写作题(20分)根据一个访谈材料,主题是某城市建六型社区,成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点推广模式。要求不机械照抄材料,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写一份以改进社区服务模式为目的的总结,向领导汇报,字数600-800字。【出题背景】2012年“六型社区建设”访谈回顾主持人: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您周四下午三点收看X市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节目。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2007年民政部提出在全国建设和谐社区,党的“十七大”明确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发
23、展目标,2011年8月,X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X市六型社区指导标准细则,提出围绕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建设“六型社区”,推进本市和谐社区建设。2012年,X开始了创建六型社区的实质工作。今天,X市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节目就请到民政系统的相关负责人来为大家介绍六型社区的建设工作。主持人: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在座的三位嘉宾:X市民政局社区工作处处长董明慧,欢迎您。董明慧:各位网友下午好。主持人:X市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红武,欢迎您。王红武: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主持人:顺义区民政局副局长韩福军,欢迎您。韩福军: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一、六型社区的工作内容主持人:我记得董处长去年也作
24、客过直播间,今天我们聊的是六型社区的创建工作,跟去年有所不同,正式开始访谈之前,有必要请您帮我们回顾或者是介绍一下六型社区包括的内容有哪些?董明慧:2011年8月份召开了X市六型社区建设大会,提出了建设六型社区的目标,重点打造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社区,实现社区的环境整洁,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安全稳定,健康幸福,文明祥和。应该说,六型社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也是推动首都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开创新局面的突破点。具体来说,六型社区主要是指在干净社区方面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是六型社区的直接体现,是社区的形象。干净社区要做到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环境卫生基础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天津 市直机关 遴选 公务员 考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