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教 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依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规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夯实根底 (1)序号为几的零件最接近标准? -(-) 0.025. 第2课时 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展推理训练。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索: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能否
2、举一两个例子来?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用于有理数范围吗?今日,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计算:20+(-30)与(-30)+20两次得到的和一样吗? 得出结论:20+(-30)=(-30)+20 换几组数去试:得到加法交换律:a+b= (学生填). 其实,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接触到运算律,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小学中除了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还学习了加法的哪种运算律?(结合律) 计算:(1)8+(-5)+(-4); (2)8+(-5)+(-4). 得出结论:加法结合律:(a+b)+c= . 【例1】计算: 16+(-25)+24+(-35) 【例2】课本P20例3 说明:把
3、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是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总结:在进展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在以下状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有相反数可以相互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有很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一样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 (三)应用迁移,稳固提高 【例3】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计算,使运算简便。 (1)(+9)+(-7)+(+10)+(-3)+(-9) (2)(+0.36)+(-7.4)+(+0.03)+(-0.6)+(+0.64) (3)(
4、+1)+(-2)+(+3)+(-4)+(+20xx)+(-20xx) 【例4】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上进展的,假如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14,-3,-11,+10,-12,+4,-15,+16,-18. (1)他将最终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与下午动身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公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敏捷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一般状况下,我们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相结合,同分母的分数相结合,能凑整数的数相结合,正
5、数负数分别相加,从而使计算简便。 (五)课堂跟踪反应 夯实根底 1.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18)+(+4)+(-6.8)+18+(-3.2)最适当的是( ) A.(+6)+(+4)+18+(-18)+(-6.8)+(-3.2) B.(+6)+(-6.8)+(+4)+(-18)+18+(-3.2) C.(+6)+(-18)+(+4)+(-6.8)+18+(-3.2) D.(+6)+(+4)+(-3.2)+(-6.8)+(-18)+18) 2.计算:(-2)+4+(-6)+8+(-98)+100. 提升力量 3.小李到银行共办理了四笔业务,第一笔存入了120元,其次笔支取了85元,第三
6、笔支取了70元,第四笔存入了130元。假如将这四笔业务合并为一笔,请你替他筹划一下这一笔业务该怎样做? 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大路检修线路,商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动身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动身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第3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受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会娴熟进展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
7、入新课 观看温度计: 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出多少度吗? 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比-3高7,进一步地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温差(减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 根据刚刚观看到的结果,可知4-(-3)=7 ,而4+(+3)=7 ,由可知:4-(-3)=4+(+3) ,上述结论的获得应放手让学生答复。 (二)动手实践,发觉新知 观看、探究、争论:从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结论:减去-3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3. (三)类比探究,总结提高 假如将4换成-1,还有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吗? 先让学生直观观看,然后教师再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验算。 计算
8、(-1)-(-3)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x与-3相加得-1,由于2与-3相加得-1,所以x应是2,即(-1)-(-3)=2 , 又由于(-1)+(+3)=2 , 由有(-1)-(-3)=-1+(+3) , 即上述结论依旧成立。 试一试:假如把4换成0、-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加上+3的结果一样吗? 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进展比拟,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一样的结论。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结果又如何呢? 计算9-8与9+(-8);15-7与15+(-7) 从中又能有新发觉吗? 让
9、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归纳:由上述试验可发觉,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展。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a-b=a+(-b). (在上述试验中,逐步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四)例题分析,运用法则 【例】计算: (1)(-3)-(-5); (2)0-7; (3)7.2-(-4.8);(4)-3-5. (五)总结稳固,初步应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学问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沟通,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学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0、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能正确运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娴熟运算和角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方位角在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奇怪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方位角的精确表示。 教学预备:预习书上有关内容 预习导学: 如下图,请说出四条射线所表示的方位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角常常用于航空、航海,测绘中领航员常用地图和罗盘进展这种角的测定,这就是方位角,方位角应用比拟广泛,什么是方位角呢? 二、精讲点拔,质疑问难 方位角其实就是表示
11、方向的角,这种角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的方向,如“北偏东30”,“南偏西40”等,方位角不能以正东,正西为基准,如不能说成“东偏北60,西偏南50”等,但有时如北偏东45时,我们可以说成东北方向。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如图:指出图中射线OA、OB所表示的方向。 (学生个别答复,学生点评) 例2若灯塔位于船的北偏东30,那么船在灯塔的什么方位? (小组争论,个别答复,教师) 例3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觉灯塔A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60,南偏西10,西北方向上又分别发觉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海岛D方向的射线。
12、 (教师分析,一学生上黑板,学生点评) 四、延长拓展,稳固内化 例4某哨兵上午8时测得一艘船的位置在哨所的”南偏西30,距哨所10km的地方,上午10时,测得该船在哨所的北偏东60,距哨所8km的地方。 (1)请按比例尺1:000画出图形。 (独立完成,一同学上黑板,学生点评) (2)通过测量计算,确定船航行的方向和进度。 (小组争论,得出结论,代表发言)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应 练习:请使用量角器、刻度尺画出以下点的位置。 (1)点A在点O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离点O的距离为3cm。 (2)点B在点O的南偏西60的方向上,离点O的距离为4cm。 (3)点C在点O的西北方向上,同时在点B的正北
13、方向上。 作业:书P1407、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受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详细到抽象的熟悉过程,进展符号意识。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依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
14、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假如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忆以前所学的学问,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54至55页,完成以下问题: 1.假设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依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请写出: (1)列车2 h行驶的路程为_200_km. (2)列车3 h行驶的路程为_300_km. (3)列车t h行驶的路程为_100t_km.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假如消失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_或_省略不写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
15、优待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展现点评】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4页例1的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假如消失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如第(3)小题,就不能写成a2h. 【小组争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反思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的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用字母表示简洁的数量
16、关系 活动二:阅读教科书例2中的四个问题,思索: 顺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 逆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 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5页例2的解答过程。 【展现点评】列式表示关系时,肯定要搞清“和”、“差”、“积”、“倍”等关()系。 【小组争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应留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留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 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 3.消失除式时,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需要带单位时
17、,式子要用“()”; 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留意的问题。 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1整式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其中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1)阴影局部的面积是多少? (2)你能推断它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的次数是多少? 2.1整式课后练习含答案 学问要点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
18、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全部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列举了学生熟识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大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
19、学问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特别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全部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提醒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表达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肯定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拟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
20、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局部 4、正确理解肯定值的概念是难点 依据有理数的。肯定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肯定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肯定值 (2)有理数的肯定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肯定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肯定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肯定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推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把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
21、数、肯定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肯定值 (4)会利用数轴和肯定值比拟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究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学问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舞学生探究规律,并在合作沟通中完善标准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肯定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肯定值 2、难点:精确理解负数、肯定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肯定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22、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能推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积极思索,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把握推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预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23、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大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安排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常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消失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削减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
24、.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展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日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
25、和负数在很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上升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稳固
26、练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把握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项数和次数。 3.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概念。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观看、归纳、理解多项式,并与单项式进展比拟,运用化归思想,让学到的学问系统化。 重点:把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把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学法指导 从实际问题引入多项式的项,项数和次数的概念,通过详细分析所列式子,归纳多项式,留意和单项式的概念进展比拟,帮忙学生理解。在把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相关概念的过程
27、中,体会式子是解决问题和进展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体会在实际问题情景中运用整式的意义,进一步进展学生数学符号感。 2.1.3多项式同步四维训练含答案 新学期,两摞规格一样预备发放的数学课本整齐地叠放在讲台上,请依据图中所给出的数据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整齐叠放在桌面上的x本数学课本最上面距离地面的高度(用含x的整式表示); (2)桌面上有56本与题(1)中一样的数学课本整齐叠放成一摞,若从中取走14本,求余下的数学课本最上面距离地面的高度。 2.1.2多项式课时练习含答案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多项式ax2+bx+c是二次多项式 B.四次多项式是指多项式中各项均为四次
28、单项式 C.-ab2,-x都是单项式,也都是整式 D.-4a2b,3ab,5是多项式-4a2b+3ab-5中的项 2.假如一个多项式是五次多项式,那么它任何一项的次数( ) A.都小于5 B.都等于5 C.都不小于5 D.都不大于5 3.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b,a2-b3,a3+b5,a4-b7,其中第10个式子是( ) A.a10+b19 B.a10-b19 C.a10-b17 D.a10-b21 4.若xn-2+x3+1是五次多项式,则n的值是( ) A.3 B.5 C.7 D.0 5.以下整式:-x2;a+bc;3xy;0;+1;-5a2+a.其中单项式有,多项式有。(填序号)
29、6.一个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二次项系数为2,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都是-3,则这个二次三项式为。 7.多项式的二次项系数是。 8.教师在课堂上说:“假如一个多项式是五次多项式”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甲同学抢着说:“这个多项式最多只有六项。”乙同学说:“这个多项式只能有一项的次数是5.”丙同学说:“这个多项式肯定是五次六项式。”丁同学说:“这个多项式最少有两项,并且最高次项的次数是5.”你认为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谁说得对,谁说得不对?你能说出他们说得对或不对的。理由吗? 9.假如多项式3xm-(n-1)x+1是关于x的二次二项式,试求m,n的值。 10.四人做传数嬉戏,甲任取一个数传给乙,乙把这个数
30、加1传给丙,丙再把所得的数平方后传给丁,丁把所得的数减1报出答案,设甲任取的一个数为a. (1)请把嬉戏最终丁所报出的答案用整式的形式描述出来; (2)若甲取的数为19,则丁报出的答案是多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熟悉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育学生操作、观看、分析、猜想和概括等力量,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 【教学预备】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
31、、球、棱柱、棱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观赏漂亮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观看:垂柳像什么?安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查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奇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熟悉,感知学问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城市的位里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 二
32、、争论(动态讨论) 课件演示:绚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观看、争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科书第114页练习(动手转一转)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观看感受,经受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学问的生成、变化、进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制造力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 三、争论(静态讨论) 教师展现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
33、面、曲面、直线、点等。 让学生找诞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 四、探究 1、课本112页观看,并答复它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看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113页练习(供应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思索以下问题: 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争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 1、“当你远远地去观看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
34、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表达的理解和体会 2、阅读教科书第119页的试验与探究,并思索有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稳固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把握数轴的意义及构成特点,明确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直观对应关系。 课前预备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
35、探究新知(投影展现) 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5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学生结合上述问题分组争论,明确以下问题: 1、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表达距离、方向)? 2、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3、什么叫数轴?它有哪几个要素组成? 4、数轴的用处是什么? 5、你会画数轴吗并应用它吗? “问题”解决:课件投影课本p8图1、2-1,同时说明其产生的过程及合理、简明的特点; 结论:正数、0和负数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3、展现温度计图形,比拟其与图
36、1、2-1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温度计也可以看作将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的情形; 不同点:温度计是竖直的,方向感不直观。 4、描述数轴的意义(课本p9中间,由学生阅读,并尝试画一条数轴,强调) (1)数轴的构成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 (2)数轴的用处是:把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课本p9图1、2-3),说明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5、归纳 (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2)数轴的消失将图形(直线上的点)和数严密联系起来,使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
37、助图直观地表示,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 二、例题分析 例1先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表示以下各数: -1、5,0,-2,2,-10/3 例2、数轴上与原点距离4个长度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三、稳固训练 课本p10练习 自我检测 (1)数轴的三要素是; (2)数轴上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侧,与原点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3)数轴上表示5与-2的两点之间距离是单位长度,有个点; (4)如图,a、b为有理数,则a0,b0,ab 课堂小结 (1)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作业 1、课本14页习题1、2 2、完成“自我检测” 3、共性补充 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xx。 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全部整数。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共享的7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盼望能够让您对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