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尝文章布满活力的语言。 2.难点: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观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猜猜它们跟哪个季节关系最亲密。(生观赏几幅图片,答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推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1.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并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精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2.感悟:请以“这是一个_的夏”,说说自
2、己听后的感悟。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具有紧急、热闹、急促的旋律的夏,这是一个生气蓬勃的夏,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文句 请你找出课文中你最喜爱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一)品尝句子教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 (1)似乎炉子上的一锅水在渐渐泛泡,冒气而最终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范:“沸腾”二字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闹,此句运用比方、拟人手法,并且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3、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大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示范:烘烤:太阳温度高。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概。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示范: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忱。 同学们,从这些俊美的文辞中,你读出了蕴涵其中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体会情感 请完成下面的句式:这是一份_的感情。 师小结:这是一份喜爱自然,喜爱夏季的感情,是对旺盛生命力的讴歌。这是一份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讲到这里,教师心中还有个疑问,(打出大屏幕:
4、(三)质疑探究:在的眼里,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颜色莫非只有金黄的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发表见解)选取金黄作为夏季的颜色,是否有其特别的用意呢?请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补充(便于了解本文和他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简介: n 1946年生于山西 n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2)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梁衡很虚心梁衡待人恳切 梁衡品行高尚得令人心颤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3)就在林(则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
5、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最终一位戴罪的功臣 师小结:正是由于梁衡有着一颗不需要强调的百姓心,所以他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怜悯百姓的疾苦,讴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我们展现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林则徐,为我们描绘一幅八百里秦川炽热的夏季劳作图。这真是文如其人啊。 观赏完北方的夏,我们再来品尝品尝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长: 正如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爱夏天“紧急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
6、蔷薇一院香。 师小结: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闲适拘束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布满“紧急、热闹、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格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对这种布满激情的炽热生活的憧憬。 五.课堂小结 下面教师想用这样几句话为我们这节课,也为梁衡的这篇文章作个小结: 梁衡有心创夏感,词铿句锵显情意。同学何幸赏佳作,摩拳擦掌见活力。 六、作业: (1)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留意写景方法2.体会感情 (2)写作要求:1.紧扣住夏的一个特点进展描写。 2.字数在15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急急促热闹 自然景物一般劳动者 喜爱赞美 憧憬
7、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2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尝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学问链接】 走近: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讨论。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
8、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自主学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匍匐( )( )澹澹( )芊芊( ) 磅礴( )( )黛色( )贮满( ) 2、解释以下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布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急、热闹、( )的旋律。 A。急迫B。剧烈C。急促D。赶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 4、细读这样的美丽句子:“山坡上的芊芊
9、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谈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表达和谈论,但本文有点特殊,以描写居多。很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其次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其次段末尾的句子,应当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6、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7、举例说明,是如何抓住夏天景物特征来描写夏天的? 8、文章如何采纳比照的手法来突出夏
10、天的特点的? 9、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 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盼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值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盼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终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急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夫,弯着腰
11、,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顶着悄然生长B。长着结着悄悄前行 C。挑着举着匍匐前进D。舞着摇着欢快行进 11、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终的冲刺。 秋的终点: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可是: 12、结合语境,说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13、其次段结句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
12、两季”一句,与第一段中哪一句相照顾? 14、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5、阅读上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遍地黄金 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懊丧而又无奈。 前日突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夏感 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