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作者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怒而飞 (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指长白 山天池)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古义:离开 今义: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一词多义 其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 去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划分层次 第一层 鲲鹏卓异不凡之外形。 第二层 大鹏同风而起之气势。 第三层 大鹏高空鸟瞰之景象。 分析讨论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夸张,比喻,想象 “几千里”极言鹏的背大得惊人,与上文的“鲲之大”相照应;“若垂天之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云,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鹏的形体之大。作者用想象、夸张的笔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鲲的
3、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把读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 文中引用齐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中的话,证明前文中大鹏南飞的描写是可信的,同时形象地写出了大鹏的硕大无比和乘风南徙时的恢宏气势。 3.试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 击、抟。传神、生动地勾勒出大鹏拍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 三千里 极写激起波涛之大,突出其力气之大 九万里 极写大鹏飞行高度之高 以奇特的夸张描述了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时击水而行、乘风而上的壮观景象 4.“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依靠气息。 作用:以它们都需要气息吹动,来解释体积庞大的大鹏飞往南海需乘
4、风而上的原因。 与大鹏相照应,共同揭示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有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由大及小,说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5.作者说大鹏视下如同人视苍穹意在说明什么? 大鹏在几万里高空俯瞰地面,也如同地面上的人仰望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大鹏飞翔高度之高,也表明人与大鹏的视力都有限。 6.庄子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都突出表现了其体型之庞大。 力大无穷。大鹏飞行时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可见其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大鹏迁徙,要从北海飞往南海,一北一南,行程遥远
5、,可见其志向之高远。 善借长风。大鹏之所以能够飞于天,万里南征,完成自己的南徙大志,是因为其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凭借劲风而扶摇直上,展翅南飞。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8.从鲲鹏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任何事物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我敬佩鲲鹏善于借助“六月息”扶摇直上的智慧。时代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机遇,我们也要好好凭借我们的“长风”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1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
6、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只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12.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1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课文主旨 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
7、大鹏凭借六月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 古今异义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定,安全) 子固非鱼也 (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固) 一词多义 是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我知之濠上也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分析讨论 2.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鱼之乐 庄子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惠子 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8、 面对惠子的步步紧逼,庄子回转话题,偷换概念,在既有“怎么”意,也有“哪里”意的“安”字上做文章,将惠子所问的“怎么知道”故意解释为“哪里知道”,避重就轻,轻易化解了难题,其机智灵活可见一斑。 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儿, 便觉得鱼儿也很快乐。他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所以他断定鱼“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在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中,
9、你认为谁是胜利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利者。 观点三:从两人的思想、性格来看,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抱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是带着欣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的,因此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各有各的道理,无所谓谁是胜利者。 6.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
10、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论辩特点和思想?整个论辩的氛围怎样? 惠子 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 巧辩、尚美、超然 氛围: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 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
11、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奇鸟形象。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美味。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乏想睡) 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学学半 (学习) 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分析讨论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最后引用兑
12、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的重要性,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委婉含蓄。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二者是主从关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教学相长 以“嘉肴
13、”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层层递进 类比论证 引用论证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
14、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7.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论证,引出论点。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构成对比,说明“学”与“
15、教”的情境。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8.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 成功。 9.“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0.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 11.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和学两方
16、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 12“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课文主旨 本文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大道之行也 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矜、寡、孤、
17、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儿子)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一词多义 故人不独亲其亲 (只是)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 天下为公 ( 读w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不必为己 (读wi,为了) 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18、用,幼有所长(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老年人”“中年人”“小孩”) 划分层次 第一层次(“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次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括全文。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贤”和“能”是标准。 社会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 2.本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作者理想中的
19、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
20、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何联系。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表现。大同社会的“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谐安定相似。 6.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不独亲其亲,不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六 单元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