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53页54页的内容是本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熟悉,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仿照力量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制造条件和时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胜利的欢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方形和
2、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熟悉,这为顺当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根底,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肯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洁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拟简单发觉,而且便于绽开直观的操作试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试验猜测验证概括” 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教师赐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忙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
3、成正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学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四、说学法 合作沟通法 自主探究法 观看发觉法 动手操作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稳固,情境导入 1首先复习两个概念,一是面积,二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区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复习,为学习新学问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领悟方法 2有四个步骤: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 首先做一做,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例题1,在预习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再沟通。例 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想方法测量出它的面积。小组成员可能三种方法:(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
4、两种摆法:一是全摆上,二是只摆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学们合作沟通后得到共识:用乘法计算最简便。接着猜一猜,我将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猜测?有人可能会说出:这个长方形面积 = 长宽。我会确定这一猜测是对的,然后提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然后验一验,学生自己依据预习纸上的3个图形(图1:3行2列,图2:2行5列,图3:4行3列),摆一摆填一填,之后再汇报结果。通过刚刚的过程验证了这个猜测是对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最终说一说,我以例题1为例设疑诱导,找同学说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断的提问:长方形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行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
5、正方形?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几行?(同时协作课件的演示)连续提问:这个长方形每行摆5个正方形,摆了3行,一共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5、3、15是长方形的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最终得出结论:每行摆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长,摆的行数是宽,小正方形的个数(即长方形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也就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三)利用迁移,探究学问 首先引导学生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把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坛,渐变成边长6米的正方形花坛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测、发觉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
6、长。接着让学生沟通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最终让小组沟通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四)应用学问,解决问题 1竞赛能手 2足球场的长是80米,宽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学巧用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课堂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白,根本概况的本节课的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3页上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熟悉”的根底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把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
7、质、小数的大小比拟、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学问。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阅历为背景,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详细情境“笑笑买文具”让学生经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熟悉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结合“买文具”的详细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能认、读、写简洁的小数。 培育学生观看,思索以及与同伴沟通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能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详细熟悉小数的特征。 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 结合详细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
8、义。 五、设计理念: 由于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为了完成从分数到小数的过渡,我力求在课上表达以下几点: 1、注意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状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阅历动身,严密结合“笑笑买文具”这一详细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表达数学教学的朴实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熟悉”“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写法”等学问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熟悉及小数特征的探究,力求在学生自我观看,自
9、主思索,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意层次性和思索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育学生的思索力量,让学生在思索的根底上进展沟通,使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开学了!我们又发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你能写下来吗?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写的定价:7.40元。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它读作:七点四零元。 说一说:这个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提醒课题:熟悉小数。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轻轻松松
10、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根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觉。 、小数的熟悉。 (1)观看情景图: 板书:买文具 让学生看买文具的情景图,在小组里自由地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2)在班内汇报沟通,让学生读出小数: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 水彩笔:16.85元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沟通想法,由于小数表示价格在生活中比拟常见,很多学生已经有体验,并已了解局部相关学问,让学生沟通互学,效果会比拟好。) (3)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A熟悉小数点 让学生观看小数,跟同桌说说小数有
11、什么特点,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进展补充讲解,这个数中的点叫做小数点。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7,27等数都叫做整数。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生汇报后,师做小结:像0.50,1.06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熟悉小数的两个局部 师:我们可以把小数分为三个局部:整数局部、小数局部、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是整数局部,右面是小数局部。 1。06 整数局部小数局部 (“小数”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触熟悉。对于小数各局部的熟悉应以教师的介绍和强调作为重点,不必让为学生盲目地去猜测和争论,以免误导。) 2、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再读一读“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逐一板
12、书“0.50读作:零点五零元”等等。 (读小数和写小数的学习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口读一读,动手写一写,才能使学问落实到位。) 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课中,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1)我们刚刚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7.40元,那么它究竟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2)学生独立思索后在小组内争论,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3)班内沟通:7.40元表示7元4角0分。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做小结:整数局部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其次位数是几就是几分。 (4)让学生说出每一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
13、:16.85元 学生独立思索后在课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内反应。 4、小数的写法。 (1)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出总共是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 (2)班内反应:10元2角5分10.25元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索过程。 师做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的其次位。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反应。对做全对的学生进展鼓舞。 (三)稳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书上练一练。 2、实践活动。 笑笑买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这学期的教科书的价格统计出来,我们也一起来帮她统计一下吧。 三年级下册数
14、学说课稿 篇3 敬重的各位教师,你们好! 今日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243页的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根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展说课。 说教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 说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5、帮忙学生把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力量。 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把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难点: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说学情: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根底学问,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根底上学生能简单列出算式进展计算。 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拟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法,制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看法、比拟法、发觉法和争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力量找到猎取新知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1: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移动小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 。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寻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系) 【精品】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