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docx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教师:大家早上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观看物体的第一课时熟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分如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课前谈话。 今日,有这么多的教师来听课,哪位小朋友情愿来作一下自我介绍?(由学生自愿上台介绍) 这时师确定:面对大家,落落大方,真不错!我们跟人打招呼就应当这样正面对着别人。还有哪位小朋友情愿上来作一下自我介绍?(再请一位学生上台自我介绍) 师再次确定:特别自信的正面对着大家,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时教师站在一侧说:你能转过身来让教师熟悉一下吗?并问其他学生:
2、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他的哪面。 (侧面)。 这一课前谈话的设计,不仅能消退学生紧急的学习心情,而且能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其次步导入新课。 首先谈话:以前上课都是一个教师在讲,今日这节课我们转变一下方式,教师预备请张教师跟我一起来和同学们上课,大家欢送吗?(欢送)那么请看录象,从而引出张教师上课的导入片段:美术上画同一物体杨桃,却得到了不同的画面,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物体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观看物体,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观看物体,从而导入新课。 第三步探究新知。 1、熟悉书柜
3、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首先播放录象,由张教师带着学生观看教室的书柜。提问:你能指出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接着我组织学生观看教室里的书柜并争论哪里是正面,哪里是侧面,哪里是上面。最终,再由张教师总结:一般状况下,有门的是正面,左右的面叫侧面,柜顶上的一面叫上面。 (从学生熟识的教室场景入手,让学生熟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练习 播放录象:生活中有很多类似图书柜的物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是他的正面,哪里是他的侧面,哪里是他的上面。下面我们就来看想想做做一,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接着由我组织学生争论完成并谈谈是如何
4、思索的。最终再由张教师总结,拼出图形。 (这样的演示既清楚又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并表达了从直观逐步抽象过度的过程,学生比拟简单承受和理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熟悉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首先播放录象:由张教师抛出疑问洗衣机,冰箱的上正面、侧面和上面是相对固定的,不受位置的转变而转变,那么长方体模型我们该如何确定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呢?接着组织学生同桌争论沟通,由于观看的方法不同,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需要对其进展观看的指导。我就适时请出张教师对学生进展观看的示范、指导,并完成想想做做3你能说出下面正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再次组织学生观看、争论、沟通。接着由张教师作
5、出总结并提问:桌上这个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各是什么颜色的吗?转变它的位置你还能说出来吗?最终再由张教师来总结:观看者的位置不变,转变物体的位置,观看到的图象也会发生转变。 4、练习 首先播放录象: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推断,并在小组里说说理由后组织学生下位观看验证自己的想法。 最终由张教师总结:观看者站的高矮不同,观看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教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看、猜测、验证,得出结论,不但解决了本课的一大难点,同时
6、也让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 5、活动。 (1)观看文具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文具盒,先坐着观看,再站着观看,然后下位从不同方位观看并思索: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两个面?在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先组织学生观看争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最终总结:由于正方体、长方体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观看正方体。 观看正方体,从它的正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从它的侧面看呢?上面呢?为了能精确的讨论,先请张教师进展观看前的指导然后再组织学生按教师示范
7、的方法观看、活动。最终还是由张教师对本次活动进展总结:从正方体的每一个面观看得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 (3)观看两个正方体。 同桌两人合作,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说说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同桌两人争论,说说你是怎么思索的?然后由张教师总结。 (4)嬉戏拍照片。 首先播放录象:由张教师提出拍照片的要求:(1)只拍到粉笔盒的正面;(2)只拍到粉笔盒的正面和右侧面;(3)粉笔盒的正面和左侧面和上面都要拍到。紧接着组织学生争论:你觉得该站在粉笔盒的哪面拍呢?说说你的想法。然后再组织学生活动验证。 第四步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物体,你有些什
8、么收获?请大家课后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观看,看看各能看到几个面,说给别人听一听。说到这里教师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呢?联系我们今日学习的学问想一想,也可以请教你 的爸爸妈妈。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索,敬请各位评委批判指导。感谢!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教师们: 大家好!我是南排河镇后徐小学教师高红娜,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根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
9、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展说课。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确立三维目标: 1、学问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忙学生把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力量。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
10、: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四、说学情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根底学问,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根底上学生能简单列出算式进展计算。 五、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拟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法,制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看法、比拟法、发觉法和争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忙学生积极思维,进展智力,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力量找到猎取新知的途径。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的引入局部我设计了拍球竞赛,由3个女生与3个男生拍球的数量,抛出问题:依据统计数据,你认为哪
11、组获得了成功?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计算总数的方法得到答案,获胜队欢呼起来。这时我参加到失败的一队,把我拍球的数量加到他们队的数量上,再比拟两队的输赢。这时有同学提出质疑不公正,由于两队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合理,我抓住时机设疑:那怎样才能公正合理呢?鼓舞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总结出最正确方法是通过求平均每人拍球个数来比拟。从而引出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宠爱的课外活动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活泼了气氛,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从而能到达引出平均数的效果。) 二、探究新知、建构感知 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寻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
12、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系) 出示课件1:在一个方形鱼缸中,设置3块挡板,把鱼缸分成4块相等的水域,且每一块水域的水的高度各不一样,由此提问:把挡板拿开,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2: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 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方形鱼缸中的水和移动小球两个动画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三、深化理解、稳固新知 1、出示课件(课本例1):学生们收集旧塑料瓶的图画和统计图 要求:、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发觉的一些信息(对应图画) 、能运用“移多补少
13、”的方法进展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指着统计图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设置认知冲突,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那是不是任何状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我来到学生中间, 叫起一名同学和他比身高,问到假如求我们两人的平均身高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们在一片哄笑声中说出不行,那有更好的方法吗?迫使学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还能用计算的方法。 、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此步可实行同学之间相互争论、相互帮忙获得答案,由于对于个别同学而言还是有肯定困难,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总个数,再平均分,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最终嘱咐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必需加上括号并写答语) 在同学们把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回来
14、解决拍球嬉戏中还没解决的问题。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随之教师引导学生在一组数据中发觉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 (平均数肯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四、综合运用、拓展延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稳固学问,形成技能,进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把握学问,熬炼力量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留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出示课件:快速找出平均数。 (运用以上所学方法来解决,着重说最终一题,以此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敏捷性。) 2、出示课件:四(1)班学生参与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其次组种了
15、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棵。 A:181B:165c:145 (平均数肯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3、出示课件: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其次天上午读了8页,下午读了6页,他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1286)2、(1286)3 (这道题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份数加深印象) 4、出示课件: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急?为什么? (这道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亲密相关的,并会用已学学问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设计,我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做了许多的预设。由于学生是具有不同学问阅历的生命个体,备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级数 学说 范文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