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中考说明文学问点梳理 本文关键词:说明文,学问点,梳理,中考中考说明文学问点梳理 本文简介:中考说明文学问点梳理一、说明对象: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纳各种修辞手法,如比方、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美丽,如看云识天气。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说明文。中考说明文学问点梳理 本文内容:中考说明文学问点梳理一、说明对象: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较多地采
2、纳各种修辞手法,如比方、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美丽,如看云识天气。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_说明文。(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推断该文是说明详细事物还是抽象事理。)二、说明依次:时间依次、空间依次、逻辑依次。时间依次的详细分析:古今空间依次的详细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留意要抓住立足点)逻辑依次的详细分析:主一次、缘由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详细、整体一局部。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依次?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运用了说明依次(从_到_),对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填详细说明依次,其次空应填详细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如是事
3、理说明文,但不能精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依次?有何作用?答:运用了空间依次,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三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举例子:详细形象(真实)地列数字:精确详细地分类别:条理清楚地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精确简明地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纳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四说明语言:平实
4、、质朴、精确A、说明文语言特点:精确、严密B、说明文语言风格:生动、形象、精确分析说明语言的精确性(词语)典型试题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白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解除特别状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经常、常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方法:1、说明词语意思2、带词说明句子(结合详细内容分析);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
5、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不能。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白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解除特别状况。运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肯定表示天气晴朗,假如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精确。“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方法:1表态:不能替换;2定性:说明原词意思或带词说明句子;3定性:说明所换词语意思;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变更,不符合实际;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假如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肯
6、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精确。“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说明这个词或带词说明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精确。(太肯定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五、说明语句、段落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1)结构方面的作用:承接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内容方面的作用:总领全段(全文)、总结全段(全文)。(3)主题(中心)方面的作用:揭示(点明、深化、升华、突出)主题(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例题1:“我们还可以依据天上的云彩现象,推想
7、天气的状况”这句话有何作用?答:承上启下、总领全段。例题2:看云识天最终一段有何作用。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可分析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六、阅读中的学问点(一)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说明文的标题具有很强的提示性,往往干脆交待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的石拱桥、统筹方法等,使读者轻易了解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什么事理。(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晰地熟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分其他事物的标记。如何抓住事物特征?分析标题,便能给说明文进行分类,其规律如下:有的标题就是对象或特征。留意抓中心句,看说明
8、对象及特征。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记,干脆写出特征。概括归纳法,如“笔”把各种笔(钢笔、毛笔、铅笔等)的各种不同的用途归纳起来。比较法,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加以比较。总之:事物说明文的特征多在开头或前面。事理说明文的特征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一、窑洞:黄土高坡上的穴居风景行走在沟壑纵横、墚峁交织的黄土高原上,视野中常常会出现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窑洞,这种千一百零一年来持续下来的民居景观,是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别建筑。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它西倚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秦巴山地,地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海拔高度在1010米2000米之间。黄土高原上除少
9、数石质山地之外,表面都覆盖着一层黄土,它们薄者数米,厚者可达200米。就是这些由黄土层构筑的独特地理环境,成了窑洞自然的建立场。墨子节用中说:“古人因丘陵掘穴而处。”新语中还有“天下之民穴居野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的说法,这些证明人类都曾有过穴居的历史。而从考古发觉的50万60万年前的三棱大尖状石器推断,古人可能从那时起就起先在黄土高原挖掘洞窟。他们在自然黄土断崖上凿洞而居的居住形式,干脆影响了今日在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形制相像的窑洞建筑群。那么,黄土高原为什么适合挖窑洞呢?来自地质专家的探讨表明,这是黄土的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的。据介
10、绍,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构成的粉砂为主,因而黄土地层构造质地匀称,抗压与反抗剪切破坏的强度都较高。在挖掘窑洞之后,仍能爱护土体自身的稳定。黄土的这些特点,正是建立窑洞的优势。在早期的干冷气候环境中,黄土高原上的土质还比较疏松,黄土中的胶结物含量也特别少,不具备土壤结构,所以抗侵蚀的强度比较低,一旦遇水就会崩解湿陷。雨水汇合径流在疏松的黄土地上切割,在黄土高原形成深浅不一的切沟。到了后来,气候变得暖和潮湿,大量的生物起先在黄土高原生长繁殖,它们促进了黄土高原成壤,并使古壤的有机质与胶结物含量得到提高,从而使黄土具备了较强的抗侵蚀力,这就为古人在黄土层上挖凿窑洞创建了条件。黄土高原的降雨偏少对在当
11、地挖凿窑洞也非常有利。黄土通常具有湿陷性,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遇到雨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但是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改变猛烈。整个黄土高原年均气温是614,年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730毫米。整个黄土高原的降雨量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也就是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的半潮湿地区,到晋中、陕北、陇东等中部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就成了半干旱区域,再向西北就成了完全的干旱区。以陕北的黄土高原为例,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毫米6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78%,特别适合建立窑洞。另外,黄土层的厚度对掏窑洞也有影响。在黄土高原不同的区域,黄土积累厚度的差别也很大,比
12、如甘肃境内通常在200300米之间,陕西北部主要在101200米之间,山西、陕西关中、河南豫西地区一般在50101米之间,其余地区在50米以下。在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流域(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在进入陕西长武县之后,一路把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纳入其中,再流经关中平原,在陕西高陵县陈家滩旁边注入渭河),黄土层厚度达一百零一米以上,而且黄土中不含沙石,非常黏牢,故而在此地构筑的窑洞相当坚实耐久。因而在以黄土墚状丘陵沟壑区为主的陕北,众多的土峁和黄土墚之间产生了星罗棋布的窑洞,它们点缀在沟、墚、塬、峁之间,呈现出连绵起伏的壮丽气概。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选文内容,分条概括黄土高原适合挖窑
13、洞的缘由。2、第3段中划线的句子引用相关文献资料的目的是什么?3、第7段中加点的“只有”能否删掉,为什么?4、细致阅读47段,说说这几段的依次能否颠倒?二、汽车的新“粮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身边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在马路上行驶须要燃烧汽油,用汽油作燃料,不仅价格昂贵,还简单造成环境污染,况且石油资源的可开发量越来越少。为了减轻石油资源日益削减所带来的压力,提倡低碳生活,科学家们正在设法为将来的汽车制造新的“粮食”。欧美等很多西方国家正在研制以玉米芯、高粱杆、甘薯、蔬菜、小麦等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代替汽油,给汽车供应动力。这些植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糖分,把这些糖干脆转化为制造石油燃料的基础原料,完全可
14、以使植物成为石油燃料的替代品。如何从玉米芯、甘薯等生物原料中提取石油燃料呢?由于玉米、甘薯等蔬菜中葡萄糖的含量都很高,科学家们将这些生物原料发酵,酿造出一种酒精,然后借助一种液体溶剂,用金属铬的氯化物跟生物酒精起反应,产生出一种制造燃料的基础原料。在制作的过程中,温度只要限制在90左右,就可将这些生物原料转化为石油燃料。用高粱杆、玉米芯等原料酿造出来的酒精作为汽车燃料,排出的尾气不会有难闻的气味,还具有类似花草散发的香味。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的巴西,石油燃料缺乏的紧迫感始终摆在专家面前。专家们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能源替代石油制品。巴西是闻名的甘蔗生产大国,专家们从甘蔗中提炼燃料酒精(乙醇)用于轻型汽
15、车。利用粮食生产酒制成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污染性微小。但是利用粮食做燃料供应汽车工业,有人觉得未免有些奢侈,而且用粮食生产酒精简单造成粮食价格的上涨。为了削减不必要的粮食消耗,近年来,巴西专家利用餐馆的泔水提炼出一种油脂,把收集的油脂经过热处理,然后再跟甲醇混合,把这种液体在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变成氢和氘,再把这些气体液化用于汽车燃料,以此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和节油性能。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很多城市采纳自然气作为汽车燃料。自然气包括液化石油气、液化自然气等。运用自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可以使汽车的排放性能更好,且经济实惠,降低了成本。由于自然气成本低,平安牢靠,被很多发达国家公认为一种较志向的替
16、代燃料。用自然气替代惊慌的石油是世界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美国等大国为了解决从国外进口石油的压力,纷纷扩大自然气生产规模。美国在非洲很多国家投资开采石油气。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自然气资源分布很广,储量特别丰富。在我国代用燃料汽车中,已广泛运用压缩自然气和液化气替代石油;美国则把很多出租车改为自然气汽车;德国的自然气汽车居世界之首。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一种物质,储量丰富,可以用电生产出来并压缩成液体。氢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很大,是汽油的3倍。另外,氢与氧在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排放出的是很纯净的水,没有任何污染,是一种志向的替代石油的燃料。由于氢的能量密度高,释放的能量大,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汽车发动机
17、也能很轻易地运转。因此,它是21世纪汽车替代燃料中最志向的能源。不过,氢极易挥发,会给运输带来许多不便。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核电提取液态氢,这样将会降低氢的消耗。汽车新“粮食”替代传统的燃料,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面对日益缺乏的石油资源,这些新“粮食”必将逐步替代石油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的新“粮食”在选文中详细指什么?2、阅读全文,请概括说明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设法为将来的汽车制造新的“粮食”?3、第3段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为什么说“用自然气替代惊慌的石油是世界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5、阅读8、9两段,说说运用氢能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6、依据
18、选文内容和你平常的积累,你还能为汽车找到哪种新“粮食”?三、花开千年,花叶永不见“它静静地伫立在林间的草丛中,圆润面光滑的绿茎上,绽放着一簇艳丽的黄花,那窄窄的花瓣带着皱波向后翻卷着,蜂拥成一只缕空般的小灯笼,一丝丝晶莹瘦长的花蕊从花瓣的中心迸射出来,宛如尽情盛放的烟花。虽然没有绿叶的衬托,照样卓尔不群;明知没有观众的追捧,却兀自伸展着纤细的花瓣,演绎着发自肺腑的妩媚与妩媚。”这就是每年秋季在江南山林间娇艳盛放的石蒜花。石蒜是一种多年生球根花卉,喜潮湿环境,却性格随和不挑,也能耐干旱。在偏酸性的土壤,特殊是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中生长最好。球茎花卉都有休眠的习性,石蒜也不例外。不过,它的休眠期不
19、在冬天,而在夏季。每当盛夏高温草木繁茂之际,石蒜的球茎却特立独行地在泥土底下睡大觉,始终要到秋高气爽之时,石蒜的花蕾才静静钻出鳞茎,昂首挺胸地从四周的草丛中窜将出来,妩媚地绽放出一簇簇艳艳的花朵。大多数球茎花卉,如水仙、一百零一合、郁金香、风信子等,都是先长叶子后开花,石蒜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年秋风一起,“叶未动,花先行”,花骨朵儿急急地从鳞茎中钻了出来,而叶片还在鳞茎里“睡觉”,要等到花儿败谢、寒风渐起时,石蒜的叶子才起先慢悠悠地萌发。因此,石蒜是一种典型的先花后叶植物。石蒜的习性别出心裁,它的身姿同样出类拔萃。我们先来看它的花,高约半米的花茎孤高挺立,一簇伞形花序顶生其上,花瓣反卷如龙爪,雄
20、蕊及花柱突出基长,花型奇妙漂亮,花色或红或黄或白,纯正光明、明丽夺目。再看它的叶,形态秀美、色泽青翠,亭亭玉立,别具风姿。虽然花与叶不会同时生长,却各有韵味,尤其是在开花季节,那缺少绿叶衬托的孤挺花朵,使其身姿更显娇艳,散发出一种难以言说之美。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习性随和、外形娇美的石蒜,竟在民间遭遇了很多误会,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在一些乡村,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石蒜喜好在破败的坟堆上生长,因此是从死人身上长出来的不祥之灵,是很不吉利的。背负了“邪恶”骂名的石蒜,自然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农村的老人们都会告诫家里小孩,千万不要去碰这种“不吉利”的花草,以免惹祸上身。从科学的角度看,老人们让孩子远离
21、石蒜,是有肯定道理的。因为石蒜是一种有毒物,它的植株含有一种名为“石蒜碱”的毒素,能使人中毒甚至丧命。其中,石蒜的花朵和鳞茎毒性最大,被拗断的茎干渗出液中也含有这种有毒物质,皮肤接触液汁后立刻会红肿发痒,进入呼吸道更会引起鼻子出血;假如有人误食了它的花朵和鳞茎,还可能出现语言障碍,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它的鳞茎常被用来制作农药,其毒性之烈可见一斑。石蒜的毒性,让它又多了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别名毒蒜。其实,只要善加利用,石蒜的毒性完全可以造福人类。石蒜碱具有消肿、杀虫之功效,只要驾驭好剂量,可通过外用来治疗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等,还可用来灭蛆、灭鼠。另外,石蒜碱还有
22、强力的催吐作用,可拿来“以毒攻毒”,治疗食物中毒。石蒜在民间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佛经中,它被视为天上的花草,法华经上的“曼珠沙华”,就是红花石蒜的别称。有意思的是,石蒜还有一个更具梵境意味的别称“彼岸花”。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石蒜的花和叶永世无法相见,所以才得此名。因为在佛经中有“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的说法,石蒜正是这种境界的生动写照。其实,彼岸花也好,曼珠沙华也好,毒蒜也好,都是人们借石蒜表达自己情感而已。石蒜就是石蒜,它以自己独特的习性和姿态,尽情演绎着妩媚与漂亮。1、依据选文内容,请你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石蒜的主要特点。2、选文第1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3、是什么?3、选文第5段说“石蒜的习性别出心裁”,这种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呢?4、选文第8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你任选一例试作赏析。6、读完这篇选文,我们不仅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有关石蒜花的学问,还能从石蒜花的身上获得一些人生启迪。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答案一、窑洞:黄土高坡上的穴居风景1、(1)黄土地层构造质地匀称,抗压与反抗剪切破坏的强度高,自身稳定性强(2)黄土具备较强的抗侵实力(3)黄土高原的降雨偏少,避开产生较大的沉陷(4)黄土层的厚度较大。2、详细说明白窑洞的历史渊源和悠久历史,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厚重感。3、不能。“只有”说明陕北
24、的黄土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很少,特别适合建立窑洞,有突出强调作用,去掉之后强调的意味就不显明了。4、不能。第4段和后3段之间是总分关系;第5段说的事“黄土的特征”,第6段说的是“当地的气候条件”的改变及其对“黄土的特性”的影响,第7段说的是“当地的气候条件”,这三段对应第4段中的“这是黄土的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的”;颠倒之后层次不清楚,上下文不一样。二、汽车的新“粮食”1、指替代汽车传统燃料的新燃料,包括植物能源(生物能源)、提炼处理过的油脂、自然气和氢。2、传统燃料价格昂贵,易造成环境污染,可开发资源日益削减,而且是不行再生能源。3、运用设问,既承上启下,又引起读者的思索。4、运用自然气作为
25、汽车燃料,可以使汽车的排放性能更好,且平安牢靠,经济实惠,降低成本。5、优点:储量丰富、能量很大、没有污染。缺点:极易挥发,运输不便。6、示例:电力、太阳能、二甲醚(甲醚)等。三、花开千年,花叶永不见1、习性独特、姿态娇美、毒性很大。2、描写和争论。充分呈现石蒜的妩媚与漂亮,引出说明的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爱好。3、喜潮湿而又耐干旱(喜湿耐旱),夏季休眠秋季开花(夏季休眠),先开花后长叶(先花后叶)。4、举例子。详细详尽地说明白只要善加利用,石蒜的毒性完全可以造福人类。5、示例:“每当盛夏高温草木繁茂之际,石蒜的球茎却特立独行地在泥土底下睡大觉,始终要到秋高气爽之时,石蒜的花蕾才静静钻出鳞茎,昂首挺胸地从四周的草丛中窜将出来,妩媚地绽放出一簇簇艳艳的花朵。”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精确贴切地选择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说明白石蒜夏季休眠秋季开花的独特习性。6、示例: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都要努力绽放自己的漂亮,充分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