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组织解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组织解剖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眼组织解剖课件眼的组织解剖眼的组织解剖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l眼球基本构建及各构建的生理功能。眼球基本构建及各构建的生理功能。l眼附属器:眼眶、眼睑、结膜、泪器及眼肌。眼附属器:眼眶、眼睑、结膜、泪器及眼肌。l眼的视觉通路l眼部血管和神经眼球眼球由眼球壁及眼内容物组织构成眼球由眼球壁及眼内容物组织构成u眼球壁包括: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u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n眼球壁的结构眼球壁的结构纤维膜:有角膜和巩膜构成纤维膜:有角膜和巩膜构成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
2、脉络膜的内侧,其上有视盘、黄斑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其上有视盘、黄斑l角膜(cornea)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呈向前凸的透明组织结构,横径约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角膜曲率半径的前表面约为7.8mm,后表面约为6.8mm。角膜厚度中央部约0.50.55mm,周边部约1mm。l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厚约35m,由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无角化,排列特别整齐,易与其内面的前弹力层分离;前弹力层前弹力层(Bowmansmembrane):厚约12m,为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基质层基质层:厚约500m,占角膜厚度的9
3、0%,由近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其间有角膜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并有粘蛋白和糖蛋白填充;后弹力层后弹力层(Descemetsmembrane):为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成年人厚约1012m;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厚5m,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细胞顶部朝向前房,基底面向后弹力层。l巩膜(sclera)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而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前接角膜,在后部与视神经交接处巩膜分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眼外肌附着处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1.0mm)。l组织学上巩膜分为
4、: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表层巩膜有致密的血管结缔组织,角膜缘后的区域有巩膜内血管丛(房水静脉)。此外贯通巩膜全层的巩膜导血管内有动脉、静脉和神经通过。其余巩膜几乎无血管。l巩膜表面被眼球筋膜(Tenoncapsule)包裹,前面又被球结膜覆盖,于角膜缘处角膜、巩膜和结膜、筋膜在此相互融合附着。n角膜缘(limbus)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由于透明的角膜嵌入不透明的巩膜内,并逐渐过渡到巩膜,所以在眼球表面和组织学上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角膜缘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因此十分重要。一般认为角膜缘前界
5、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各象限不同,宽约1.52.5mm。在外观上角膜缘部可见各约1mm宽的前部半透明区(即从前弹力层止端到后弹力层止端)以及后部的白色巩膜区(即后弹力层止端到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包含有小梁网及Schlemm管等组织结构)。n前房角(anteriorchamberangle)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根部的连接处。在角膜缘内面有一凹陷称巩膜内沟,沟内有网状组织(小梁网)及Schlemm管。沟的后内侧巩膜突出部分为巩膜突。如此,前房角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Schwa
6、lbe线)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可见到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葡萄膜n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在巩膜突、巩膜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在巩膜突、巩膜导水管出口和视神经三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导水管出口和视神经三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其余处均为潜在腔隙,称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其余处均为潜在腔隙,称睫状体脉络膜上腔。n虹膜(iris)为一圆
7、盘状膜,自睫状体伸展到晶状体前面,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房与后房。虹膜悬在房水中,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褶称虹膜纹理和隐窝。虹膜的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pupil)。距瞳孔缘约1.5mm的虹膜上有一环形齿轮状隆起称为虹膜卷缩轮,此轮将虹膜分成瞳孔区和睫状区。虹膜周边与睫状体连接处为虹膜根部,此部很薄,当眼球受挫伤时,易从睫状体上离断。由于虹膜位于晶状体的前面,当晶状体脱位或手术摘除后,虹膜失去依托,在眼球转动时可发生虹膜震颤。虹膜根据人种不同所存在的虹膜虹膜根据人种不同所存在的虹膜色素不同,西方国家虹膜有蓝色色素不同,西方国家虹膜有蓝色和棕色,即我们看到的蓝眼睛和棕色,即我们看到
8、的蓝眼睛睫状体睫状体n睫状体睫状体(ciliarybody)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宽约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宽约67mm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巩膜突是睫状体基底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巩膜突是睫状体基底部附着处。睫状体前部附着处。睫状体前1/3较肥厚称睫状冠较肥厚称睫状冠(parsplicata),宽约,宽约2mm,富含血管,内表面有,富含血管,内表面有7080个纵行放射状嵴样皱褶称睫状突个纵行放射状嵴样皱褶称睫状突(ciliaryprocesses),后,后2/3薄而平坦称睫状体扁平部薄而平坦称睫状体扁平部(parsplana)。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
9、齿缘。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oraserrata),为睫状体后界为睫状体后界。n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肌由外侧的纵行、中间的放射状和内侧的环形三肌由外侧的纵行、中间的放射状和内侧的环形三组肌纤维构成,纵行肌纤维向前分布可达小梁网。组肌纤维构成,纵行肌纤维向前分布可达小梁网。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上皮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上皮细胞层由外层的色素上皮和内层的无色素上皮二细胞层由外层的色素上皮和内层的无色素上皮二层细胞组成。层细胞组成。房水由睫状体上的房水由睫状体上的睫状突产生睫状突产生脉络
10、膜脉络膜l脉络膜脉络膜(choroid)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周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组成小叶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状结构。脉络膜平均厚约脉络膜平均厚约0.25mm,由三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由三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Bruchsmembrane)与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睫状后长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睫状神经均经脉络膜上腔通过。血管睫状后长动脉
11、、睫状后短动脉、睫状神经均经脉络膜上腔通过。血管神经穿过巩膜导水管处,脉络膜与巩膜粘着紧密。神经穿过巩膜导水管处,脉络膜与巩膜粘着紧密。视网膜视网膜n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视网膜视网膜(retina)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心凹(fovea),临床上称为黄斑,临床上称为黄斑(maculalutea),乃由于,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上称中心小凹(foveola),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12、),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foveacentralis),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心凹反射。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心凹反射。n视盘视盘(opticdisc),又称视乳头(,又称视乳头(opticpapillae),是距),是距黄斑鼻侧约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
13、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opticcup)。视盘上)。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n视网膜是由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外层形成视网膜是由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层,视层,视杯内层则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杯内层则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neurosensoryr
14、etina),二者间有,二者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nRPE为排列整齐的单层六角形细胞,黄斑部较厚,周边部变薄。为排列整齐的单层六角形细胞,黄斑部较厚,周边部变薄。RPE呈极性排列,基底部与脉络膜的呈极性排列,基底部与脉络膜的Bruch膜紧密连接,细胞顶部有膜紧密连接,细胞顶部有较多微绒毛,将光感受器的外节包埋于粘多糖间质中。较多微绒毛,将光感受器的外节包埋于粘多糖间质中。二、眼内容物二、眼内容物n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房水房水
15、晶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玻璃体角膜角膜眼的屈光介眼的屈光介质质房水房水n房水房水(aqueoushumor)为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为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前房房。前房(anteriorchamber)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约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约0.2ml。前房中央。前房中央部深约部深约2.53mm,周边部渐浅。后房,周边部渐浅。后房(posteriorchamber)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m
16、l。房水总量。房水总量约占眼内容积的约占眼内容积的4%,处于动态循环中。,处于动态循环中。晶状体晶状体n晶状体(lens)形如双凸透镜,位于瞳孔和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约6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晶状体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晶状体前极和后极。晶状体直径约9mm,厚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加,中央厚度一般约为4mm。n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囊为一层具有弹性的均质基底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囊为一层具有弹性的均质基底膜,前囊比后囊厚约一倍,后极部最薄约为膜,前囊比后囊厚约一倍,后极部最薄约为4m,赤道部最厚
17、达赤道部最厚达23m。前囊和赤道部囊下有一层立方上皮,后囊下缺如。晶状体纤维为赤道前囊和赤道部囊下有一层立方上皮,后囊下缺如。晶状体纤维为赤道部上皮细胞向前、后极伸展、延长而成。一生中晶状体纤维不断生成部上皮细胞向前、后极伸展、延长而成。一生中晶状体纤维不断生成并将原先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并将原先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晶状体富有弹性,但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核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晶状体富有弹性,但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玻璃体玻璃体n玻璃体玻璃体(vitre
18、ousbody)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内容积的球内容积的4/5,约,约4.5ml。玻璃体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以容纳。玻璃体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以容纳晶状体,其它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其间以视盘边缘、黄斑中晶状体,其它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其间以视盘边缘、黄斑中心凹周围及玻璃体基底部即锯齿缘前心凹周围及玻璃体基底部即锯齿缘前2mm和后和后4mm区域粘连紧密。区域粘连紧密。玻璃体前表面和晶状体后囊间有圆环形粘连,在青少年时粘连较紧密,玻璃体前表面和晶状体后囊间有圆环形粘连,在青少年时粘连较紧密,老年时变松弛。玻璃体中部有一光学
19、密度较低的中央管,称老年时变松弛。玻璃体中部有一光学密度较低的中央管,称Cloquet管,从晶状体后极至视盘前,为原始玻璃体的遗留,在胚胎时曾通过管,从晶状体后极至视盘前,为原始玻璃体的遗留,在胚胎时曾通过玻璃体血管。玻璃体血管。眼眶及眼附属器眼眶及眼附属器n(一)眼眶(一)眼眶n眼眶眼眶(orbit)为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开口向前,锥朝向后略偏内侧,为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开口向前,锥朝向后略偏内侧,由由7块骨构成,块骨构成,即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即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成人眶深为成人眶深为4050mm,容积为,容积为2528ml。眼眶有四个壁:上壁、
20、。眼眶有四个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眼眶外侧壁较厚,其前缘稍偏后,眼球暴露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眼眶外侧壁较厚,其前缘稍偏后,眼球暴露较多,有利外侧视野开阔,但也增加了外伤机会。其他三壁骨质较薄,较多,有利外侧视野开阔,但也增加了外伤机会。其他三壁骨质较薄,较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较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骨折,且与额窦、筛窦、上颌窦毗邻,这些鼻,且与额窦、筛窦、上颌窦毗邻,这些鼻窦病变时可累及眶内。窦病变时可累及眶内。眼睑眼睑n眼睑眼睑(eyelids)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分上睑和下睑,其游离缘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分上睑和下睑,其游离缘称睑缘称睑缘(palpebralm
21、argin)。上、下睑缘间的裂隙称睑裂。上、下睑缘间的裂隙称睑裂(palpebralfissure),其内外连结处分别称内眦和外眦。正常平视时睑裂高度约,其内外连结处分别称内眦和外眦。正常平视时睑裂高度约8mm,上睑遮盖角膜上部上睑遮盖角膜上部12mm。内眦处有一小的肉样隆起称泪阜,为变态的皮。内眦处有一小的肉样隆起称泪阜,为变态的皮肤组织。睑缘有前唇和后唇。前唇钝圆,有肤组织。睑缘有前唇和后唇。前唇钝圆,有23行排列整齐的睫毛,毛囊周行排列整齐的睫毛,毛囊周围有皮脂腺围有皮脂腺(Zeis腺腺)及变态汗腺及变态汗腺(Moll腺腺)开口于毛囊。后唇呈直角,与眼球开口于毛囊。后唇呈直角,与眼球表面
22、紧密接触。两唇间有一条灰色线乃皮肤与结膜的交界处。灰线与后唇之表面紧密接触。两唇间有一条灰色线乃皮肤与结膜的交界处。灰线与后唇之间有一排细孔,为睑板腺的开口。上下睑缘的内侧端各有一乳头状突起,其间有一排细孔,为睑板腺的开口。上下睑缘的内侧端各有一乳头状突起,其上有一小孔称泪点。上有一小孔称泪点。结结膜膜n(三)结膜(三)结膜结膜结膜(conjunctiva)是一层薄的半透明粘膜,柔软光滑且富弹性,是一层薄的半透明粘膜,柔软光滑且富弹性,覆盖于眼睑后面(睑结膜)、部分眼球表面(球结膜)以及睑部到球覆盖于眼睑后面(睑结膜)、部分眼球表面(球结膜)以及睑部到球部的反折部分(穹窿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形
23、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部的反折部分(穹窿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称结膜囊囊状间隙,称结膜囊(conjunctivalsac)。近年的研究认为穹窿部结。近年的研究认为穹窿部结膜以及睑缘部结膜可能是结膜干细胞所在之处。膜以及睑缘部结膜可能是结膜干细胞所在之处。n1.睑结膜睑结膜(palpebralconjunctiva)与睑板牢固粘附不能被推动,正常情况下可见小血与睑板牢固粘附不能被推动,正常情况下可见小血管走行和透见部分睑板腺管。上睑结膜距睑缘后唇约管走行和透见部分睑板腺管。上睑结膜距睑缘后唇约2mm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较易存留异物。较易
24、存留异物。n2.球结膜球结膜(bulbarconjunctiva)覆盖于眼球前部巩膜表面,止于角膜缘,是结膜的覆盖于眼球前部巩膜表面,止于角膜缘,是结膜的最薄和最透明部分,可被推动。球结膜与巩膜间有眼球筋膜疏松相连,在角膜缘附近最薄和最透明部分,可被推动。球结膜与巩膜间有眼球筋膜疏松相连,在角膜缘附近3mm以内与球筋膜、巩膜融合。在泪阜的颞侧有一半月形球结膜皱褶称半月皱襞,相以内与球筋膜、巩膜融合。在泪阜的颞侧有一半月形球结膜皱褶称半月皱襞,相当于低等动物的第三眼睑。当于低等动物的第三眼睑。n3.穹窿结膜穹窿结膜(fornicalconjunctiva)此部结膜组织疏松,多皱褶,便于眼球活动。
25、此部结膜组织疏松,多皱褶,便于眼球活动。上方穹窿部有提上睑肌纤维附着,下方穹窿部有下直肌鞘纤维融入。上方穹窿部有提上睑肌纤维附着,下方穹窿部有下直肌鞘纤维融入。泪器泪器n泪器泪器(lacrimalapparatus)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n1.泪腺(泪腺(lacrimalgland)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长约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长约20mm,宽,宽12mm,借结缔组织固定于眶骨膜上,提上睑肌外侧肌腱从中通过,将其分隔成,借结缔组织固定于眶骨膜上,提上睑肌外侧肌腱从中通过,将其分隔成较大的眶部泪腺和较小的睑部泪腺,正常时从眼睑不能触及。泪腺的排出管较大的眶部泪腺和
26、较小的睑部泪腺,正常时从眼睑不能触及。泪腺的排出管1012根,开口于外侧上穹窿结膜。泪腺是外分泌腺,产生浆液,每一腺体含腺细胞根,开口于外侧上穹窿结膜。泪腺是外分泌腺,产生浆液,每一腺体含腺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分支泪腺动脉。和肌上皮细胞。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分支泪腺动脉。n泪腺神经有三种成分,其中第泪腺神经有三种成分,其中第V颅神经眼支的分支为感觉纤维;来自面神经中的颅神经眼支的分支为感觉纤维;来自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和颅内动脉丛的交感神经纤维,司泪腺分泌。副交感神经纤维和颅内动脉丛的交感神经纤维,司泪腺分泌。此外尚有位于穹窿结膜的此外尚有位于穹窿结膜的Krause腺和腺和W
27、olfring腺,分泌浆液,称副泪腺。腺,分泌浆液,称副泪腺。l泪道泪道(lacrimalpassages)是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是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囊和鼻泪管。1、泪点泪点(lacrimalpuncta)是泪液引流的起点,位于上、下睑缘后唇,距是泪液引流的起点,位于上、下睑缘后唇,距内眦约内眦约6.06.5mm的乳头状突起上,直径为的乳头状突起上,直径为0.20.3mm的小孔,贴附于眼的小孔,贴附于眼球表面。球表面。2、泪小管泪小管(lacrimalcanaliculi)为连接泪点与泪囊的小管。从泪点开始后为连接泪点与泪囊的小管。
28、从泪点开始后的的12mm泪小管与睑缘垂直,然后呈一直角转为水平位,长约泪小管与睑缘垂直,然后呈一直角转为水平位,长约8mm。到达。到达泪囊前,上、下泪小管多先汇合成泪总管后进入泪囊中上部,亦有直接进入泪囊前,上、下泪小管多先汇合成泪总管后进入泪囊中上部,亦有直接进入泪囊的。泪囊的。3、泪囊、泪囊(lacrimalsac)位于内眦韧带后面、泪骨的泪囊窝内。其上方为盲位于内眦韧带后面、泪骨的泪囊窝内。其上方为盲端,下方与鼻泪管相连接,长约端,下方与鼻泪管相连接,长约10mm,宽约,宽约3mm。4、鼻泪管鼻泪管(nasolacrimalduct)位于骨性鼻泪管内,上接泪囊,向下后稍位于骨性鼻泪管内,
29、上接泪囊,向下后稍外走行,开口于下鼻道,全长约外走行,开口于下鼻道,全长约18mm。鼻泪管下端的开口处有一半月形瓣。鼻泪管下端的开口处有一半月形瓣膜称膜称Hasner瓣,有阀门作用。瓣,有阀门作用。n泪液排出到结膜囊后,经眼睑瞬目运动分布于眼球的前表泪液排出到结膜囊后,经眼睑瞬目运动分布于眼球的前表面,并汇聚于内眦处的泪湖,依赖于眼轮匝肌的面,并汇聚于内眦处的泪湖,依赖于眼轮匝肌的泪液泵泪液泵作用作用,由接触眼表面的泪点和泪小管,进入泪囊、鼻泪管由接触眼表面的泪点和泪小管,进入泪囊、鼻泪管到鼻腔。正常状态下泪液每分钟分泌到鼻腔。正常状态下泪液每分钟分泌0.92.2l,如超过,如超过100倍,即
30、使泪道正常亦会出现泪溢。当眼部遭到外来有倍,即使泪道正常亦会出现泪溢。当眼部遭到外来有害物质刺激时,则反射性地分泌大量泪液,以冲洗和稀释害物质刺激时,则反射性地分泌大量泪液,以冲洗和稀释有害物质。有害物质。眼外肌眼外肌n眼外肌眼外肌(extraocularmuscles)是司眼球运动的肌肉。每眼眼外肌有是司眼球运动的肌肉。每眼眼外肌有6条,即条,即4条直肌和条直肌和2条斜肌。条斜肌。4条直肌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它们均起条直肌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它们均起自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向前展开越过眼球赤道部,分别附着于眼自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向前展开越过眼球赤道
31、部,分别附着于眼球前部的巩膜上。直肌止点距角膜缘不同,内直肌最近为球前部的巩膜上。直肌止点距角膜缘不同,内直肌最近为5.5mm,下直肌为,下直肌为6.5mm,外直肌为,外直肌为6.9mm,上直肌最远为,上直肌最远为7.7mm。内外直肌的主要功能是使。内外直肌的主要功能是使眼球向肌肉收缩的方向转动。上、下直肌走向与视轴呈眼球向肌肉收缩的方向转动。上、下直肌走向与视轴呈23度角,收缩时除使度角,收缩时除使眼球上、下转动的主要功能外,同时还有内转内旋、内转外旋的作用。眼球上、下转动的主要功能外,同时还有内转内旋、内转外旋的作用。2条斜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斜肌起自眶尖总腱环旁蝶骨体的骨膜,沿眼眶
32、上壁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斜肌起自眶尖总腱环旁蝶骨体的骨膜,沿眼眶上壁向前至眶内上缘,穿过滑车向后转折,经上直肌下面到达眼球赤道部后方,向前至眶内上缘,穿过滑车向后转折,经上直肌下面到达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外上巩膜处。下斜肌起自眼眶下壁前内侧上颌骨眶板近泪窝处,附着于眼球的外上巩膜处。下斜肌起自眼眶下壁前内侧上颌骨眶板近泪窝处,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后外上伸展附着于赤道部后外侧的巩膜上。上、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后外上伸展附着于赤道部后外侧的巩膜上。上、下斜肌的作用力方向与视轴呈下斜肌的作用力方向与视轴呈5度角,收缩时主要功能是分别使眼球内旋和外度角,收缩时主要功能是分别使眼球内旋
33、和外旋;其次要作用上斜肌为下转、外转,下斜肌为上转、外转。旋;其次要作用上斜肌为下转、外转,下斜肌为上转、外转。视路视路n视路视路视路视路(visualpathway)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枢的神经传导通路。n视神经(opticnerve)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脚这段神经称视神经,全长平均约40mm。按其部位划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四部分。(二)神经眼部的神经支配丰富,与眼相关的颅神经共有6对。第II颅神经视神经;第III颅神经动眼神经,支配睫状肌、瞳孔括约肌、提上睑肌和除外直肌、上斜肌以外的眼外肌;第IV颅神经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第V颅神经三叉神经,司眼部感觉;第VI颅神经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第VII颅神经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第III和第V颅神经与植物神经在眼眶内还形成特殊的神经结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