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课件4脂质ppt.ppt
《食品化学课件4脂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化学课件4脂质ppt.ppt(1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hapter 4 Lipids脂质本章提要重点: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油脂中常见乳化剂的乳化原理;油脂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的机理,酚类及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机理;油脂加工的化学原理和方法;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脂肪过氧化值、酸价的测定。难点:油脂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4.1概述 Introduction1.脂质 Lipids脂质是指存在于生物体中或食品中,微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目前大量油脂除了消费在肥皂,油漆和其他非食用的工业产品外,世界上生产的大部分油脂仍继续作为我们人类的食物而被消费。油脂是食物中能量的基本来源,是所有食物中最浓缩的,每克约能供给9大卡的能量,而蛋
2、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各供给约4卡。l脂质共同特征: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大多具有酯的结构,并以脂肪酸形成的酯最多。都是由生物体产生,并能由生物体所利用(与矿物油不同)。例外:卵磷脂、鞘磷脂和脑苷脂类。卵磷脂微溶于水而不溶于丙酮,鞘磷脂和脑苷脂类的复合物不溶于乙醚。2.分类Classification按物理状态:脂肪(常温下为固态)和油(常温下为液态)。按来源:乳脂类、植物脂、动物脂、海产品动物油、微生物油脂。按不饱和程度:干性油:碘值大于130,如桐油、亚麻籽油、红花油等;半干性油:碘值介于100-130,如棉籽油、大豆油等;不干性油:碘值小于100,如花生油、菜子油、
3、蓖麻油等。按构成的脂肪酸:单纯酰基油,混合酰基油。按化学结构分3.脂质的功能 Function of Lipids(1)脂肪在食品中的功能热量最高的营养素(39.58kJ/g)提供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提供滑润的口感,光润的外观,塑性脂肪还具有造型功能赋予油炸食品香酥的风味,是传热介质。(2)脂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组成生物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能量贮存最紧凑的形式有润滑、保护、保温等功能4.2 脂肪的结构和组成1.脂肪的结构StructureofFats Fat是甘油与脂肪酸生成的一酯,二酯和三酯。R1=R2=R3,单纯甘油酯;Ri不完全相同时,混合甘油酯R1R3,C2原子有手性,天然油脂多为
4、L型碳原子数多为偶数,且多为直链脂肪酸。1.1脂肪酸的结构(1)饱和脂肪酸l定义:属于羧酸类化合物,碳链中不含双键的为饱和脂肪酸。l天然食用油脂中存在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是长链(碳数14)、直链、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奇碳链或具支链的极少,而短链脂肪酸在乳脂中有一定量的存在。(2)不饱和脂肪酸l定义:天然食用油脂中存在的不饱和脂肪酸常含有一个或多个烯丙基(-CHCH-CH2-)结构,两个双键之间夹有一个亚甲基。l分类: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l结构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脂肪酸的顺反结构2.命名Nomenclature(1)脂肪酸的命名系统命名法l以母体饱和烃或不饱和烃来命名l选择含羧基和双键最长的
5、碳链为主链l末端羧基C定为C1l明确双键位置例子:CH3(CH2)7CH=CH(CH2)7COOH9,12-十八碳二烯酸己酸9-十八碳一烯酸 12 9 1从这端编号,记作:数字或n-数字表示为:18:26或18:2(n-6);该方法仅适用于顺式双健结构和五炭双烯结构,即具有非共轭双健结构。从此端编号:表示为9,12-十八碳二烯酸数字命名法n:m(n-碳原子数,m-双键数)分子末端甲基碳原子开始确定第一个双键的位置6亚油酸Sn命名法(Stereospecific Numbering)酰基甘油(甘油酯)对于三酰基甘油常采用SN系统命名法,即立体有择位次编排(Stereos-pecifically
6、Numbering,SN),根据甘油的Fisher投影式,碳原子编号自上而下依次为13,C2上的羟基写在左边。油酸肉豆蔻酸硬脂酸Sn-甘油-1-硬脂酸酯-2-油酸酯-3-肉豆蔻酸酯1-硬脂酰-2-油酰-3-肉豆蔻酰-Sn-甘油Sn-18:0-18:1-14:0俗名或普通名油酸(oleicacid)(18:19)亚油酸(linoleicaicd)(18:26)硬脂酸(stericacid)(18:0)棕榈酸(palmitic)(16:0)花生酸(arachidicacid)(20:0)英文缩写一些常见脂肪酸的命名几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s,
7、EFA)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些脂肪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主要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人体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提高记忆力。抗血栓、降胆固醇、治疗糖尿病。1.2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评价1、油脂的消化率:与其熔点有密切关系。油脂的消化率和吸收速度直接说明了油脂的利用率,消化率高,吸收速度快的油脂,利用率就高。2、油脂稳定性:油脂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或受不利因素影响发生变质酸败,不仅有异味,且营养价值下降,因其中的维生素、脂肪酸被破坏,发热量下降,甚至产生有毒物质,不宜食用。3、脂肪酸和维生素的种类
8、和含量: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脂溶性维生素高,被认为营养价值高。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主要来源。某些植物油中含的谷固醇能抑制胆固醇在肠的吸收,有利于防止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脂肪酸摄入的健康比例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 510:1多不饱和脂肪酸n-6脂肪酸n-3脂肪酸(1)WHO,FAO,中国营养协会推荐4.3脂肪的物理性质1.气味和色泽(Smell and Colour)纯脂肪无色、无味 多数油脂无挥发性,气味多由非脂成分引起的。芝麻油 椰子油 菜油乙酰吡嗪 壬基甲酮黑芥子苷2.熔点和沸点MeltingPointsandBoilingPoints没有敏锐的熔点
9、和沸点。熔点: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二酯三酯。一般熔点最高在40-55之间。碳链越长,饱和度越高,则熔点越高。熔点96%。沸点:一般在180-200之间,沸点随碳链增长而增高。3.烟点、闪点和着火点烟点:指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温度。闪点:指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但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着火点:指试样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烧不少于5秒的温度。4.结晶特性 同质多晶: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烃亚晶胞有7种堆积方式,主要有 型、型、和型三种。几种晶体的基本特点:型:有点阵结构但脂肪酸侧链呈现不规则排列 型:有点阵结构且脂肪酸侧链
10、全部朝着一个方 向倾斜。型:位于中心的亚晶胞取向与位于4个顶点的亚晶胞 取向不同。稳定性差别:型 型 型 熔点:正交(型)三斜(型)六方(型)烃亚晶胞堆积的一般类型甘油三酯在晶格中分子排列成椅式三酰基甘油型排列方式三月桂酸甘油酯晶格中的分子排列 各种晶型之间的转化:不同晶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变,转变是单向的,即只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如在一定条件下,型可转变为型或型,型也可转变为型,但不可逆向转变 由一种脂肪酸构成的三酰基甘油,当其熔融物冷却时,可结晶成密度最小,熔点最低的型。若进一步使型冷却,则链更紧密的堆积,并逐渐转变为型。如果型加热至熔点,可迅速转变成最稳定的型。型熔融物冷却并保持温度
11、高于熔点几度,可直接得到型。加热型至熔点温度,则发生熔融,并转变成稳定的型。易结晶成型的脂肪:大豆、花生、玉米、橄榄、椰子油和红花油,以及可可脂和猪油等。易形成稳定的型晶体:棉籽油、棕榈油、菜籽油、乳脂和牛脂以及改性猪油。型晶体适合于制备起酥油、人造奶油,可用于焙烤食品中,因为它们有助于大量的小空气泡的掺合,使产品产生更好的可塑性和奶油化性质。可可脂主要甘油酯 StOSt(30%)POSt(40%)POP(15%)St硬脂酸;O油酸;P棕榈酸晶型:6 种同质多晶型(-)晶型熔点:依顺序增大晶型稳定性:I 型最不稳定,V晶型最稳定。V型结构,使巧克力涂层外观明亮光滑。通过适当的调温可以得到这种晶
12、型,即成型前加温使部分结晶的物料在32左右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并在16左右贮存。不适当的调温或在高温下贮存,都会使巧克力的-3型结晶转变为熔点较高的-3型,结果都会导致巧克力表面起霜,即表面沉积小的脂肪结晶,使外观呈白色或灰色。巧克力起霜与-3V 型变成-3VI 型有关。5.熔融特性(Melting properties)熔化 图中表示简单三酰基甘油的稳定型和亚稳态型的热焓曲线。固态变为液态时吸热,曲线A,B,C 表示型的热焓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在熔点时吸热(熔化热)温度不上升,直至全部固体转变成液体时温度才继续上升(最终在B 点熔化)。从不稳定的多晶型转变成稳定形式时放出热量(图中从E
13、 点开始延长至曲线AB)热焓或膨胀熔化曲线固体分数ab/ac 液体分数bc/ac固体脂肪指数(SFI)在某一温度时,塑性脂肪(软化脂肪)的固体和液体比例称为固体脂肪指数(SFI)。油脂的塑性概念:固体脂肪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超过分 子间的作用力时,开始流动,但是当外力停止 后,脂肪恢复原有的稠度。(在一定外力下,固体脂肪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影响因素:固体脂肪指数(SFI):适当脂肪的晶型:型多,可塑性越大;型多,可塑性越小。熔化温度范围:熔化温度范围宽则可塑性越大。(3)液晶态(Liquid crystals)固态脂类的分子在三维空间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构,而在液态中,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
14、,分子自由运动成为完全无序状态。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为介晶相或液晶态。层状结构 这种结构相当于生物膜的双层膜,是由被水隔开的双层脂类分子构成图(a)。粘性和透明度比其他介晶结构小类双层间大约有16 厚的水层层状液晶相在加热时易转变成六方型或立方介晶相。六方型六方型:在这种结构中,脂类按正六方形排列成圆柱体,圆柱体内充满液态烃链,圆柱体之间的空隙被水所占据。六方型:圆柱体内部充满水并且被兼亲物质的极性基团所包围,烃链向外伸延构成圆柱体之间的连续相。6.乳化及乳化剂 油脂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种均匀分散的介稳状态体系乳浊液。乳浊液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中一相是以直径0.1-50m的液滴分散在另一相
15、中,以液滴或液晶的形式存在的液相称为“内”相或分散相,使液滴或液晶分散的相称为“外”相或连续相。疏水端 亲水端分散相(1)、乳浊液的分类(2)乳浊液的失稳机制分层:重力作用可导致密度不同的相分层或沉降。絮凝:分散相液滴表面静电核不足导致液滴之间斥力不足,液滴之间相互接近而导致絮凝,但液滴的界面膜尚未破裂。聚结:液滴的界面膜破裂,液滴与液滴结合,小液滴变成大液滴,严重时会完全分相。(牛奶的脂肪上浮现象)(3)乳化剂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之形成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 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 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
16、样就能阻止分 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 较稳定。(4)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减小界面张力增大电荷排斥力细微固体粉末稳定作用大分子物质稳定作用液晶的稳定作用连续相粘度增加对稳定性的影响A、界面张力 大多数乳化剂是两亲化合物,它们浓集在油水界面,明显地降低界面张力和减少形成乳状液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界面张力是使乳状液保持稳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添加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界面张力,但界面自由能仍然是正值,因此,还是处在热力学的不稳定状态。B、电荷排斥力 乳状液保持稳定主要取决于乳状液小液滴的表面电荷互相推斥作用。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分散的颗粒受到两种作用力,
17、即范德华吸引力和颗粒表面双电层所产生的静电斥力。乳状液小液滴的表面电荷互相推斥作用。C、细微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与分散的油滴大小相比,是非常小的固体颗粒,其界面吸附可以在液滴的周围形成物理垒(physical barrier),使乳状液保持稳定,同时,从界面驱出固体颗粒需要吸收能量,因为这样会引起油/水界面增大。粉末状硅胶、各种粘土、碱金属盐和植物细胞碎片。D、大分子物质的稳定作用 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某些树胶和蛋白质,都能在乳状液液滴的周围形成厚膜,因此,对聚结产生物理垒当蛋白质被吸附时可出现伸展并在界面取向,使非极性基团朝着油相排列,同时它们的极性基团朝着水相排列。对乳状液起稳定作用主要取
18、决于蛋白质薄膜的流变学(粘弹性)性质和厚度。多数大分子乳化剂是水溶性蛋白质,它们一般有助于O/W 型乳状液的形成并使其保持稳定。蛋白质溶液分散体在油中一般是不稳定的。因此,增强乳状液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使被吸附的大分子膜分散在连续相中,而且这种膜应该具有凝胶样的弹性。E、液晶的稳定作用 液晶对乳状液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乳状液(O/W或W/O)中,乳化剂、油和水之间的微弱相互作用,均可导致油滴周围形成液晶多分子层,这种界面能垒使得范德华力减弱和乳状液的稳定性提高,当液晶粘度比水相粘度大得多时,这种结构对于乳状液稳定性将起着更加明显的作用。F、连续相粘度 任何一种能使乳状液连续相粘度增大的因素都
19、可以明显地推迟絮凝和聚结作用的发生。明胶和多种树胶,其中有的并不是表面活性物质,但由于它们能增加水相粘度,所以对于O/W 型乳状液保持稳定性是极为有利的。(5)乳化剂的选择Selection of Emulsifiers亲水-亲脂平衡(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6)食品中常见的乳化剂EmulsifiersinFood甘油酯及其衍生物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
20、及其衍生物丙二醇脂肪酸酯硬脂酰乳酸钠(SSL)大豆磷脂(卵磷脂)各种植物树胶4.4脂肪的化学性质TheChemicalPropertiesofFat1、脂类氧化(oxidation)油脂及含油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生挥发性化合物,不良风味(哈喇味);受多种因素影响;氧与不饱和脂类反应。(1)自动氧化(autoxidation)油脂的自动氧化指活化的含烯底物(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氧(基态氧)之间所发生的自由基类型的反应。此类反应无需加热,也无需加特殊的催化剂。链引发(诱导期):RHR+H(1)引发剂R烷基自由基链传递:R+O2ROO(2)ROO+RH ROOH+R(3)ROO
21、过氧化自由基链终止:R+R R-R(4)R+ROO ROOR(5)ROO+ROO ROOR+O2(6)ROOR非自由基产物脂类的自动氧化是典型的自由基反应,其反应机理如下:自动氧化的特征 干扰自由基反应的物质会抑制脂肪的自动氧化速度 光和产生自由基的物质能催化脂肪的自动氧化 反应产生大量氢过氧化物 纯脂肪物质的氧化需要一个相当长诱导期(2)光敏氧化(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在油脂中含有一些天然色素如叶绿素、核黄素等光敏化合物,在光照时可产生单线态氧,它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发生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光敏氧化的特征 不产生自由基 双键的顺式构型改变成反式构型 与氧浓度无
22、关 没有诱导期 光的影响远大于氧浓度的影响 受自由基抑制剂的影响,不受抗氧化剂影响 产物是氢过氧化物(3)酶促氧化 Enzyme-Induced Oxidation 脂肪氧合酶专一性的催化具有1,4-顺,顺-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例如亚油酸所发生的反应:由反应及产物可以看出,脂肪氧合酶催化的反应其反应机理和产物均和自动氧化相同,只不过无需自由基引发剂,不是链反应而已。(4)氢过氧化合物的反应氢过氧化物是脂类氧化的主要初期产物,无味,但不稳定。ROOH的O-O断裂烷氧基自由基烷氧基两侧的C-C断裂小分子聚合三戊基三噁烷臭 味哈喇味(5)影响脂肪氧化速率的因素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不饱
23、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饱和脂肪酸快。顺式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反式脂肪酸快。含共轭双键脂肪酸易氧化。游离脂肪酸比甘油酯(结合脂肪酸)氧化略高。氧气低氧浓度(分压)时,油脂氧化与氧浓度(分压)近似正比。单线态氧反应速度比三线态快(1500倍)。当氧浓度很高时,氧化速率与氧浓度无关。V氧化氧压温度温度增加,油脂的氧化速度提高。原因:温度提高游离于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油脂加工时的温度条件也能影响其以后的加工和 贮藏特性。一般经较高温度的提取或精 炼过程的 油脂(如猪脂)较容易氧化,原因:因为提取过程已经使油脂经历了链引发过 程,其中有了引发反应的自由基。水分总的趋势是当水分活度在0.33时,油脂的氧化反应
24、速度最慢。随着水分活度的降低和升高,油脂氧化的速度均有所增加。表面积油脂表面积越大,氧化反应速度越快;这也是油性食品贮藏期远比纯油脂短的原因。助氧化剂 一些二价或多价,如Cu 2+、Zn2+、Fe3+、Fe2+、Al3+、Pb2+等的金属离子常可促进油脂氧化反应的进行,称这些金属离子为助氧化剂。金属催化能力强弱顺序:铅铜黄铜锡锌铁铝不锈钢银 金属离子催化油脂氧化的三种方式:A.促进氢过氧化物分解产生新的自由基 B.直接使有机物氧化 C.活化氧分子:光和射线光线或射线是能量,可以促使油脂产生自由基或促使氢过氧化物分解。抗氧化剂即能防止或抑制油脂氧化反应的物质。这类物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发挥作用,有
25、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6)抗氧化剂 能推迟具有自动氧化能力的物质发生氧化,并能减慢氧化速率的物质。主抗氧化剂n 自由基接受体,可以延迟或抑制自动氧化的引发或 停止自动氧化的传递n BHA、BHT、PG、TBHQn 天然食品组分:VE、胡萝卜素次抗氧化剂(协同剂、增效剂)n 增加主抗氧化剂的活性n 柠檬酸、VC、酒石酸、卵磷脂分类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中断链的传播 自由基接受体 既作为氢给予体,又作为自由基接受体 主要与ROO作用,而不是与R作用链传递反应 ROO+RH ROOH+R 抑制反应 ROO+AH ROOH+A循环二聚合或歧化,不循环竞争机制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两类协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化学课件 脂质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