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ppt课件.ppt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离合聚散,甚至生离死别本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悲痛。来源:学_ 科_ 网有一份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他的“绝唱”之文中触摸得到。此文就是韩愈的-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
2、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背景介绍: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苏轼说:“读韩退之祭
3、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全文脉络 情 感(13)叔侄情深 悲家世不幸(49)噩耗传来 叹未老先衰(1012)祭奠亡灵 哀后辈孤苦悔“旅食京师”恨小病丧命疚丧葬难周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文章以情感人,文中那些语句集中表现什么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祭奠亡人之名作江城子记梦 苏轼 悼 王弗沈园二首 陆游 悼前妻唐琬的诗【摘抄积累】浣溪沙纳兰性德悼亡妻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回忆=悔意学习目标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破骈为
4、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古: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古:成长立业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吾去汴州吾与汝俱少年明年,丞相薨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今异义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皆不幸早世:敛不凭其棺:终葬先人之兆:以待馀年: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馐”,美味食物通“伶仃”,孤独的样子通“逝”,死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通“垗”,墓地通“余”,剩下的通“何”,什么通假字词类活用乃能衔哀致诚 不省所怙汝又不果来莫如西归而视茫茫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之纯明宜业其者苍苍者欲化
5、为白矣然后惟其所愿长吾女与汝女名,诚意动,实现,成为现实名,父亲状,向西名,视力动,继承事业名,愿望使动,使长大名,尽头名,黑发;白发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成家而致汝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书与汝日 恐旦暮死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遥远的地方,句中作动词“具”的状语名词作状语,在早晚之间名词用作动词,写信形容词作动词,保全使动,使来使动,使夭折省一词多义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 知道探望将成家而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使 来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汝之子始十岁始最初,初次才幸皆不幸早世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运希望虽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虽然即使未知其言之悲其后四
6、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代词,她的代词,那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揣测、推测连词,表假设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反问诚诚知其如此天者诚难测如果实在其未知其言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代词,她的代词,那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连词,表假设:如果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反问其悔“其”字的用法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2、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
7、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6、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1、第三人称代词,她的,指韩愈的嫂嫂 2、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韩会 3、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韩会 4、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韩会家族 5、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孩提 6、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指奴婢们 7、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 8、第三人称代词,她们,指吾子与汝子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9、止一岁,请归取其孥。10、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11、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9、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10、第二人称代词,你
8、的,指十二郎11、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们的”12、指示代词,那13、指示代词,那,指代前面一句话14、指示代词,这15、指示代词,那(些)1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4、呜呼!其信然矣!15、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些)”“那(些)”16、呜呼!其信然矣!1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18、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19、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20、吾实为之,其又何尤!16、副词,表示推测,大概。17、副词,表示推测,大概。18、副词,表示反诘,难
9、道19、表示反诘,难道,还20、表示反诘,难道副词:一、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二、表反诘,同“岂”,可译为“难道”21、死而有知,其几何离?22、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2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24、其然乎?其不然乎?2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21、连词,表假设,如果22、连词,表假设,如果23、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还是24、连词,表选择,是还是25、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连词:一、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二、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26、“彼苍者天”,“曷其有极”!27、梦也,传之非其真也。26、音节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与“曷”连用,
10、表疑问语气。27、用作形容词词头,一般不译。助词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汝从(吾)于东其然乎?其不然乎?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省略句是这样呢?或(还是)不是这样呢?“其其”格式构成选择复句。特殊句式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
11、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背景介绍: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
12、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题解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同志是-,-年-月生于-,在度过了他-时代
13、,并在-年-毕业后的他,从事-工作。为了-的需要,-年-月,他去。不幸于-年月-日,离开了我们,年仅-岁。-同志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并多次为他人排忧解难,对同事的事情认真对待。他的随和、热情,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让我们敬佩。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但人死不
14、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同志未做完的事业。同志安息!祭文示例祭十二郎文却与一般祭文不同。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翻译课文13段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应时鲜美的食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远:在
15、远方,形作状)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兄嫂。(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河阳。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中年:在中年,名作状)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
16、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嫂嫂曾经一手抚摸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二。孤苦相依,身负重任少孤失怙零丁孤苦形单影只未尝一日相离从嫂 与汝在孙惟汝,在子惟吾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我到宣州去看你。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