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课件.pptx
《藏族民间舞蹈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民间舞蹈课件.ppt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藏族民间舞蹈舞蹈教程11藏族民间舞蹈概述 藏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式而存在,堪称藏族艺术之母。藏族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一般都具有活跃、热烈、朴实的特点。藏族与汉族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文化上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藏族与汉族的音乐语汇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五声性的歌曲随处可见。如爱木错孔雀吃水古来亚木尤子巴母却非突西阿节总巴等,也有一些六声或七声性的歌曲。藏族民族乐器有札木聂、扬琴、牛角胡、根卡、二胡、竖笛、大号、大鼓、热巴鼓、镲、串铃等。1藏族民间舞蹈概述 藏族的歌舞艺术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其中,堆谐是流传范围较广、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歌舞形式。堆谐是西藏西部
2、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堆”是地名,藏族人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定日、拉孜、萨迦及阿里一带叫做“堆”;“谐”是歌曲的意思,而舞蹈往往与歌曲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作堆谐。这种舞蹈后来在整个西藏广为流传,舞蹈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踏舞的形式,以拉萨地区最为盛行,人们称它为“踢踏舞”或“拉萨踢踏舞”。现在的堆谐实际上就是指流传在西藏各地的踢踏舞。传统的堆谐音乐中,大部分都带有宗教色彩。1.藏族民间舞蹈的类别(1)堆谐1藏族民间舞蹈概述 果谐,藏文原为圆圈歌舞的意思,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台、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果谐以2/4拍为主,步法札
3、实稳健,节奏鲜明,富有劳动气息,情绪欢快热烈。果谐属于农区古老的歌舞形式,不用乐器伴奏(有的地区用串铃伴奏),边唱边跳。西藏各地都有这种舞蹈,尤以山南“果谐”最有名。1.藏族民间舞蹈的类别(2)果谐1藏族民间舞蹈概述 弦子,藏语称其为“叶”“依”或“康谐”,流行于康、卫藏地区。表演时由一名操牛角胡或二胡的领头人边拉边舞,所以俗称“弦子舞”。它是典型的农业区的歌舞,以巴塘的弦子最为出名,故又叫“巴塘弦子”。在牧区,有一些热巴艺人表演的弦子,称“热巴弦子”。弦子的舞姿婀娜,动作舒展、柔美。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抒情、延绵连贯、婉转而深情,极富歌唱性。1.藏族民间舞蹈的类别(3)弦子1藏族民间舞蹈概
4、述“锅庄(卓)”“卓”是藏语对舞蹈的泛称,现在一般指锅庄。藏语卓的全称为“果卓”,“锅庄”是它的变音。也有人解释为从前人们因在簧火旁围着锅起舞,跳舞之处叫“锅庄”;因舞蹈时不用乐器伴奏而必须唱歌,所以又叫“歌庄”,是一种圆圈歌舞。锅庄的舞蹈动作粗犷有力、矫健奔放、劳动气息强,有模拟禽兽的各种动作。锅庄分舞为大锅庄(藏名“达尔嘎底”),小锅庄(藏名“达尔嘎薏依”)。锅庄的音乐曲式短小,是由24个乐句组成的分节歌,先清唱然后歌舞,歌舞时先慢后快,最后以快速结束。音乐节奏顿挫有力,比果谐更为粗犷、高亢、豪放。1.藏族民间舞蹈的类别(4)锅庄1藏族民间舞蹈概述“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
5、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被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这构成了藏族舞蹈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这五大元素的形成与藏族人民的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等有密切的关系,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藏族舞蹈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此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2.藏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1藏族民间舞蹈概述 藏族舞蹈的步法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
6、“扭”等12种基本步法。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族舞蹈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跨腿转、跳跨转、果谐转、推磨转、跪转、掖转、蹲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踏步翻身、点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吸腿跳、跨腿跳、撩腿跳、盖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缩影,是西藏近5 000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2.藏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2体态与动律 自然站立、微前倾、懈胯、眼睛平视。1.基本体态2.基本手型(1)自然手型大拇指置于手掌下方,其余四指自然并拢,整个手部自然放松。(2)扶胯手型
7、五指并拢,手心微凹,手指和手掌成钝角,使手部可以完全贴合于胯骨上,如图3-19所示。2体态与动律2.基本手型(3)垂柳手型在自然手形的基础上,食指微向上翘,有延伸感,与手掌平行,其余三指并拢,整个手部保持自然放松,如图3-20所示。2体态与动律3.基本手位(1)双扶手位 如图3-21所示。(2)单臂袖。(3)旁展单提袖。一手头上方提袖,手心向下,一手侧旁略下方自然直臂。(4)髋前划手。2体态与动律4.基本脚型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脚型为自然勾脚。5.基本脚位(1)小八字位 如图3-22所示。2体态与动律5.基本脚位(2)丁字步位,如图3-23所示。(3)大丁字步位,如图3-24所示。2体态与动律6
8、.基本动作规律和特点 藏族舞蹈手、臂的运动规律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摊、抹等元素。(1)外晃内盖。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为晃,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为盖。(2)绕是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它多为水平面的流动。绕动要松弛、协调。(3)抛是指在晃手流动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4)拉是指手在外将袖向身体方向回拉,臂的流动要有意识。(5)抽是指以胳膊肘带动向外发力,留手于后呈直线外出。在抽的基础上小臂将袖直线快出。(6)摊抹。摊指手心朝上由里至外;抹指手心朝下由外至里。摊抹多是双手同时动作,动作时稍用内在的力量。在藏族舞的各种样式中,动律上有一个共同特点
9、,即膝部分别做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的屈伸。这种步法形成的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进行运动,使手臂动作多为辅随而动,上身动作不能有丝毫的主动。3基本动作介绍 1.上肢基本动作介绍(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屈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逆时针划圆,左手顺时针划圆。齐眉晃手有大、中、小之分,大齐眉晃手于额头前上方;中齐眉晃手大致与眉毛的高度相齐;小齐眉晃手在腹前和胸前。(2)晃盖手。一只手晃,另一只手屈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由旁至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动。单手的晃盖多出现于腰旁和腹前。(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依次交替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逆时针
10、,左手顺时针。髋前划手动作与齐眉晃手动作属于规律性连接。(4)前后摆手。双手下垂,垂于身旁,依次交替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5)横向摆手。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小臂辅随运动。3基本动作介绍 2.步法动作介绍(1)平踏步。小八字位准备,在颤膝律动的基础上双脚交替平踏地面。(2)第一基本步。小八字位准备,膝盖连续的颤动,直的同时吸起左腿,左脚抬起来后紧靠右腿踝关节,同时右前脚掌抬起,右膝关节屈,脚掌打地(此动作又称“冈达”)。然后,保持颤膝原地踏步,再接反面动作,可加上手的左右摆动。(3)第二基本步。准备同第一基本步,身体面向“1”方向。前两拍身向左行进做一次第一基本步配合双手
11、左右摆动,后两拍右脚原地跺步一次,同时左手扛手,再经右、左、右、左平踏四步回到原位,此动作可做反面。动作演示如图3-25所示。3基本动作介绍 2.步法动作介绍(4)退踏步。准备同第一基本步,双臂体两侧下垂。右脚后撤半步,脚掌踏地,接左脚原地踏落,然后右脚前踏落,这样一退一踏,交替反复。双手于体侧前后摆动,身体左右摆动,如图3-26图3-28所示。3基本动作介绍 2.步法动作介绍(5)抬踏步。准备同第一基本步,右脚“冈达”的同时,左脚经上弧线自然勾回,左脚踏落自然位,重心左移,体对前方,右脚右丁字步踏落,体对右斜前方,上肢配合晃盖手,可双手做也可单手做。(6)嘀嗒步。丁字位准备,右脚“冈达”,同
12、时屈膝,左脚自然勾脚,原位抬起、落地,双腿直膝,如图3-29所示。3基本动作介绍 2.步法动作介绍(7)第三基本步。第三基本步跟嘀嗒步有类似的关系,嘀嗒步是原地的嘀和嗒,而第三基本步除了原地的嘀和嗒以外还有身体重心的一前一后的移动。(8)七下退踏步。该动作过程略为复杂,它是两个“冈达”后退加一个抬踏步形成。右脚“冈达”换脚后退,在左丁字步基础上做两次右脚“冈达”,右脚于右前丁字步踏落。除了和单手的晃盖手相配合外还可以和双手的晃盖手相配合。(9)七下转身退踏步。做七下转身退踏步,注意最后一步时做“活的结束”,所谓“活的结束”就是指左脚踏出去,左边转身时用“冈达”。(10)悠踢步。该动作是以一只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藏族 民间舞蹈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