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pdf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混合身边的物质(一)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2、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5、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6、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7、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才是科学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难点:认识
2、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三、材料准备 每组透明杯子两个、一次性塑料杯 1 只、纱网 1 块、筷子或玻璃棒 1 根、黄豆与砂子各半杯、放大镜。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引入课题:出示杯中的黄豆和沙子,谈话: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观察的本领,这里有一些黄豆和沙子,比比谁发现得多?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学生从杯中取一些黄豆的沙子,分别放在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观察后放在一边待用)学 生综 合观察结果,发表观察发现。通 过 观 察了 解 混 合前 的 沙 和黄 豆 是 怎样的,为判断 混 合 后是 否 发 生变 化
3、做 好准备。混合沙和豆 实验 谈话:把这些豆和沙混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设问:你打算怎样把它们混合到一起?谈话:仔细观察,混合后的东西是怎样的?谈话:想想,给杯中的这些东西取个名字?综合学生的观点,引出“混合物”的概念。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设计混合的方法,各组合作进行混合。观察、描述观察后的沙子和豆子。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这样取名的理由。依 据 已 有经 验 进 行思 考 与 判断。选 择 合 理的 方 法 进行 实 验 操作。观 察 认 识混 合 后 的物 质 的 主要特征。通 过 取 名进 一 步 对混 合 的 物质 进 行 观察与认识。分离混合物 实验 创设问题:你有办
4、法再把这些豆和沙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让学的方案。看看教师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动手将它们分离开。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分离结果是否理想。谈话:与纸上的沙与豆比一比,分离出来的豆与沙子有没有发生变化?设问认为变化的学生:你认为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这时还能叫作豆,叫作沙吗?各小组议一议,制定各小组的分离方案。各小组交流方案。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或自制装置分离。小组观察、比较。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 极 寻 找解 决 问 题的 不 同 方法。从 多 角 度认识问题。学 习 对 自己 的 行 为进 行 恰 当的评价。促 使 学 生认识,沙与豆 并 没 有发 生 本 质特 征 的 变化。油与水的混合 出示一杯
5、水,一杯油,设问,将它们倒在一起会怎样?先将水倒入试管再将油倒入试管。设问: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充分混合在一起呢?将水和油充分混合在一起。设问水和油的混合物是怎样的?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将水与油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静止一定的时间,让油和水分离开来。让学生观察分离出来的油与水有没有变化?学生猜测、判断。观察试管中的水和油。说明见到的现象?(油和水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说说自己的方法。说明见到的现象?小组讨论,说明 自 己 的 设 想 方案。观察,发表意见。小结 设问:这节我们主要作了哪些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混合身边的物质。设问:我们身边有这类混合物吗?设问:这些混合物你能将其分离吗?回答:回答:混合身边
6、的物质(二)一、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3、继续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了解混合的世界有两种情况;5、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到“发生变化”和“不发生变化”具有同样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难点: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三、材料准备 每组透明杯子五个、火柴、碳酸氢钠、醋、石灰水、自来水一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
7、为 教学思路 引入教学活动 与学生谈论上一节课。出示研究材料,提出探究内容:仔细观察,说说两个杯子中的物质有什么特点。介绍所观察的物品的名称。提出探究任务:你认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回忆上节课的活动,说说上节课有些什么收获。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各自的发现。学生猜测,并交流。从观察与 讨 论 中捕 捉 探 究的问题,明确 探 究 任务。探究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的情况。实验 谈话:打算一下,你们准备怎样去研究,研究时注意什么?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猜测的情况一样吗?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讨:1、你认为,气泡是从哪里来的?2、气泡到哪里去了?3、你认为跑出来的是什么气呢?
8、学生小组制定简单的研究步骤,明确研究的过程和注意点。学生小组展开研究活动,观察研究现象。学生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看法。明确研究任务,保证 有 序 合理 地 开 展研究活动。重视对观 察 到 的现 象 进 行整理。通过问题的引导,加 深 对 实验 现 象 的理解。实验 教师演示点燃的火柴伸进空杯和装有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物的杯子。教师设问:你见到了怎样的情况?有什么想法?从师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混合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一般空气的气体。学 生 观 察 现象。学生说说见到的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对此现象的想法。引 导 学 生思 维 向 深层次发展 整合两种混合的现象 设问:今天的混合后的结果和
9、沙与豆子的混合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归纳学生的话得出:上一次的实验中,混合后的沙与豆子是能分离开的,也没有什么新的物质产生。今天的混合实验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小组组讨论,交流观点。促 进 学 生新 旧 经 验的融合,使其 更 全 面地 理 解 混合的世界。扩展 实验 教师出示一杯石灰水,让学生向水中吹气。要求观察现象。设问:这个实验属于哪一种混合。(机动)混合 1/4 杯自来水与石灰水,引导学观察现象,判断属于哪一种混合。学生做一做。交流现象,并做出判断。扩展认识,形成判断。生活中的混合 学生说说,见到过哪此混合物。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混合物,引导学生看标签,说说是由哪物质混合成的。要求
10、学生在家中寻找两种混合物,并记录它们的成份。想一想说一说。观察教师提供的混合物。分 离 混 合 物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2、学生通过对面粉和粳米、铁钉和木屑分离方法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3、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本身的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4、指导学生按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几种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分离物质的本质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课前准备:1、粳米和面粉、铁钉和木屑的混合物每小组一份。2、纸盒、筛子、彩色墨水、滤纸、烧杯、滴管等每组各一份。教学 内容 教学 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实
11、物 投影 仪展 示。1、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齐读课题。通过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为下文作好铺垫。粳米 面粉 纸盒 1、辨别物品。2、回答对面粉和粳米的认识。学生通过辨别和猜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对面粉和粳3、小组讨论分离的方法。4、动手进行分离面粉和粳米的混合物。5、汇报分离的结果。6、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得出要根据事物的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7、再次进行分离操作。(运用其它方法。)8、汇报分离结果。米作用的认识,知道分离的必要性。教师通过启发指导学生自己研究设计分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木屑 铁钉 磁铁 水槽
12、等 1、说出物品的名称。2、小组想办法分离铁钉和木屑的混合物。3、汇报分离的方法及选用此方法的原因。4、分析这两种物品还有什么本质的不同?5、根据不同特征再次选择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在学生对分离混合物要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来选择分离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对铁钉和木屑特征的研究,选用有效的分离方法进行实验,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滴管 滤纸 墨水 等 1、观察分离好的黑墨水的样品。2、听介绍。3、动手试着分离黑墨水和绿墨水。4、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黑墨水和绿墨水是不是混合物。墨水对于学生来说很想到它是混合物,特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分离更是无从着手,教师通过出示分离好的样品可发提高学生的
13、积极性,也能很顺利的进入对墨水的分离这一环节。通过分离黑、绿墨水,使学生了解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很多,激发学生对分离混合物的研究兴趣。1、总结这节课中使用过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说说分离混合物要根据事物本质特征选择分离的方法。3、在家长的帮助下分离盐和水的混合物。通过对本堂课中运用的分离方法的总结,加深学生对常用分离方法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回家对盐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可以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分离方法,同时也把有限的课堂 40 分钟打破,使之延伸到了课外。研究土壤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度简单的研究计划。2、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同学都有进行实践
14、活动的机会。3、通过讨论参考再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二、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研究实际问题,思维在前,实践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三、材料准备:学生采集土壤,并记录采集地点;小组材料:土样、白纸、透明塑料瓶、水、放大镜、筛子、酒精灯、石棉网、火柴(证明有腐殖质的器材)、玻璃杯、水(证明有空气的器材)。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一、导入 1、土壤是混合物吗?师板书学生说的要点。2、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是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土壤不是混合物,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土壤不是混合物?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不是混合物?
15、学生讨论和交流 1、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研究实际问题,思维活动在前,实践活动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和表达,促成学生把所有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二、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土样、白纸、透明塑料瓶、水、放大镜、筛子、酒精灯、1、实验前,先说说打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分工和合作。2、研究土壤 参照“王康这一组的学生讨论并协商。讨论以后再参照“王康这一组的研究方法”分组制定计划。学生实验。先按经验作出判断,再先讨论并设想,接着参考一个较完 整 的 实 验 过程,再讨论和设计。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在实石棉网、火柴、玻璃杯、水 研究方法”分组实验:(1)
16、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找出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里地小动物。(2)取比较干的土壤捻碎,然后用不同网孔的筛子筛。(3)加水混合、摇晃、沉淀,借助水观察土壤中有死亡了的植物、动物变成的腐殖质、泥土和细砂。3、然后按计划研究土壤。4、土壤里还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想方法证明的方式证明土壤里水分和空气。验计划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四、交流和表达 1、你们都观察到了土 壤 中 的 哪 些 成分?2、我们可以判断土壤 是 不 是 混 合 物吗?学生综合得出结论:土壤是泥土、沙、死亡了的生物残体、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五、拓展 1、种花需要怎样的土壤?2、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土壤中?了解
17、空气 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学生用(4 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
18、刀、铁钉、吸管等。教学步骤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谜语导入 二、感觉空气 塑料袋、气球 1、我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里不了。2、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3、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1、收集空气。我们怎么把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2、感觉空气。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4、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 猜谜语 学生提出问题 1、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
19、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激发兴趣导入 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 念 化 的 方 向 发展。第二课时 材料准备:每个 小 组的 学 生准 备 两个 可 密封 的 透明 玻 璃瓶(如带 胶 塞的 医 用盐水瓶,要洗净),一 只 两用 打 气筒,一架天平;气球两只;一根 线;一 根 小木 棒;每 个 学生 一 张科 学 文件夹。教学步骤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1.
20、引入。1、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同学们说说都在哪里找到了?2、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学生思考。复习旧知,承上启下。三、纸的奇遇 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五、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课外活动 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 1、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上“纸的奇遇”这段文字。师介绍魔术(实验)的注意点。魔术成功了吗?有什么发现?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3、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1、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指导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活动。2、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
21、杯子里的空间?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3、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和第一个魔术里的结果一样,说明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1、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还有什么地方空气占据空间?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学生实验。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并讨论,揭示秘密。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魔术,认识
22、纸团不湿的秘密是 空 气 占 据 空间。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 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拓 展 学 生 的 思路。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2.瓶 里 的空气。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两用打气筒、橡胶管、水 1、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气。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
23、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一满瓶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空气增多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2、从充满空气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气后结果会怎样?猜猜看。结果怎么样?一满瓶空气,抽出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的空气减少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3、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4、如果往盛满水的瓶子里再打入一些水,结果会怎样?抽出一些水结果会怎样?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5、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打入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抽出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
24、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空气和水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尝试解释,不追求完全解决。引导学生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推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先猜想,再实验证明说明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它的形状和体积取决于盛装它的容器的形状和体积。这个推测和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物体的一些性质:通过比较瓶中的空气和水,进一步认识空气(一定量的)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而水(一定量的)虽然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却有一定的体积,它不能随时充满它 所 在 的 空间。3称称空气 透 明 玻 璃瓶、
25、天平、气球、线、小木棒 1、称空气。用空气做跷跷板的游戏。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节平衡。这说明天平的两边怎样?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2、用简单秤测量空气有没有质量。把两个吹了气的气球挂在杠杆的两学生猜测并讨论。学生猜测并实验。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比较认识空气有质量。质量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主要还是渗透,仍需要使用重量、轻量的说法。边,调节平衡。如果一边变轻了,秤会怎么样?放掉一边气球里的空气再称,结果怎样?轻重怎样变化了?3、我们发现了什么?4.综合认识,整理资料,比较、认识固体、液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