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df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 1 荒漠化 练好题考点自测 2020 湖南长沙一中一测暗管排碱技术的基本原理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它的应用实现了“旱可灌、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地下水位可控”的目标。暗管排碱工程的实施首先要对盐碱地进行土壤钻孔调查,以掌握土层构造、渗透性、地下水位等,其次设计暗管埋设的方向、间距、选择管径和埋深。暗管埋藏于 1.52 m 深的位置,寿命可达 50 年甚至更久。表土下渗减弱会影响排碱。下图为暗管排碱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1.暗管排碱的主要缺点是()A.阻碍农业机械化 B.表层土壤损失大 C.管理维护费用高 D.暗管设计要求高 2.
2、大规模铺设暗管的地区()A.地下水位抬升明显 B.暗管排列整齐划一 C.深耕提升排碱效果 D.表土变干,蒸发减少 3.最适宜开展暗管排碱的地区及土壤是()A.南方地区 水稻土 B.华北平原 沙质土 C.高原山区 沼泽土 D.东北平原 黑土 2015 山东文综卷,56,8 分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 45 题。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3、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6.2020 安徽名校联考,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在距沙床面 10 cm 的高度内移动,移动沙粒的粒径及沙粒移动高度与风速呈正相关;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该地区在机械固沙(用稻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这种方式对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cm 的
4、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 0。(1)简述风速从 16 m/s 增至 20 m/s 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6 分)(2)判断风速在1620 m/s 时,该地区戈壁010 cm 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6 分)(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6 分)(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4 分)考点 2 水土流失 练好题考点自测 2018 海南地理卷,1617,6 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
5、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 78 题。7.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 A.B.C.D.8.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城市水土流失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为活动引发的新的水土流失。武汉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从空间格局看,由内到外其大致分为四个圈层:内圈为主城区(居民地建筑),第二圈层是都市发展区(居民地建筑与旱地交织分布,为主要的城市建设区),第三
6、圈层是农业生产区(武汉市的菜篮子和粮食生产区),第四圈层为丘陵低山林地区(武汉市主要的林地)。下图为 20062016 年武汉市水土流失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 910 题。9.武汉市的水土流失()A.强度以中度和强烈为主 B.都市发展区最严重 C.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D.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10.武汉市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A.内圈道路泥沙淤积严重 B.第二圈层城市建设受阻 C.第三圈层农业环境恶化 D.第四圈层林地转为耕地 11.(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黑土(广义的黑土也包括黑钙土),多分布于温带半湿润地区。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玉米、水稻等商品粮
7、供应地,粮食商品率居全国前列。东北黑土区在大面积垦殖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使肥沃的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黑土、黑钙土主要分布区图。(1)归纳图示区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4 分)(2)分析东北黑土区在垦殖过程中,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4 分)(3)针对我国黑土地不断退化的问题,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4 分)考点 3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练好题考点自测 2020 四川遂宁诊断速生桉,原产于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区,生长迅速,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但速生桉蒸腾作用强烈,素有地下“抽水机”之称。速生桉对土壤的养分消耗极大,其根系和腐烂的枯枝落叶会释放抑制其他植物生
8、长的物质。大规模单一种植速生桉的土地,除了桉树,往往寸草不生。据此完成 1214 题。12.从气候条件看,最适合引种速生桉的是()A.湖南 B.云南 C.福建 D.四川 13.大片的速生桉林下难以生长其他植被的原因是()局部气候恶化 土壤贫瘠 有害物质多 水分不足 A.B.C.D.14.在广西百色、河池等有高大山地的地区,速生桉仅限种植在海拔 300 米以下的区域,其原因最可能是()A.保护水源地 B.防止生物入侵 C.吸烟除尘 D.调节气候 15.2020 湖南衡阳八中摸底,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
9、巨大。海湾和河流入海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图 1 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被严重破坏。图 2 为红树林景观图片。(1)分析图示区域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4 分)(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6 分)(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8 分)(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6 分)考点 4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练好题考点自测 2019 天津文综卷,2,4 分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16.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
10、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上图),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2019 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目前这里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5 倍。三江平原原始湿地众多,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下图中的 N 区域示意三江平原原始湿地分布。据此完成 1718 题。17.三江平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的资源是()A.土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淡水资源 D.生物资源 18.开垦三江平原时,需要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A.水分 B.热量 C.微生物 D.地形 19.2020
11、福建泉州五校第一次联考,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沼泽地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区,每年 610 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通过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 世纪前,该沼泽地区常住人口不足 3.5 万,当时的人们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20 世纪初,该沼泽地区种植了 4 000 公顷的甘蔗,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泊与沼泽地的联系。甘蔗生长喜光热,需水量大却怕涝。下图示意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区。(1)说明 18 世纪前该沼泽地区种植业仅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4 分)(2)分析该沼泽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热量条件。(4 分)(3)分析该沼泽地区在大量种植甘蔗后水质变差的原
12、因。(6 分)考法 1 森林的保护与生态效益 12018 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表。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 750 m3/s (1)汾川河流
13、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 A.B.C.D.(3)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综合思维 植被与河流水文特征(水位、含沙量)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通过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率对河流洪峰和含沙量影响的差异,以此提升人们认识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从而规范人类活动,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地协调发展的实施途径。(1)(2)(3)(1)B(2)B(3)D 答题反思 第(3)
14、题设问新颖,同时难度也偏大。因为第 6 次降水,无论是历时、强度,还是降水量都不大,偏偏含沙量极大,因而其含沙量可从洪峰的角度去分析。由于洪峰流量过高,植被覆盖坡面被侵蚀,含沙量增加。该题中 C 项的“裸露坡面”迷惑性最大,其实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可知,前几次降水河流的含沙量都较小,说明“裸露坡面”较少。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教材中基本规律、原理的内涵,要深入理解,不妨尝试将同一规律或原理放到几种不同的情境中去应用、分析。1.2018 海南地理卷,21,2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15、。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 分)(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 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 分)2.2016 全国卷,36(3),6 分(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如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
16、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考法 2 通过动物栖息地的变化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2016 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17、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综合思人类活动与大熊猫栖息地变化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维 的综合分析。人地协调观 通过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加深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2)(3)(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1987 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
18、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思维拓展 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镶嵌的狭小地带,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
19、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薪柴的需求量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加之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乱捕滥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问题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试答:提示:从图中分析白头叶猴栖息地得整体和主要分布特征。问题 2:简析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试答:提示: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方面进行分析。问题 3:简述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试答:提示:试题主要考查协调人类生产与保护
20、动物的措施,可从推广新能源、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恢复生物多样性、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加大执法力度、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等方面考虑。思维构建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与解决措施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阿拉山口位于阿拉套山和玛依力山之间的狭谷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常年盛行西北风,冬季风力强劲,其东南侧的艾比湖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中期艾比湖上游地区因开荒而大量截引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湖泊面积急剧萎缩。20 世纪 40 年代,艾比湖面积有 1 200 km2,20 世纪 80 年代湖面只有约 500
21、km2。湖面缩小后,水盐运动发生变化,盐尘暴活动频繁,对该地区乃至新疆北部造成了严重影响。(1)简述艾比湖附近盐土区的分布特点。(2)分析艾比湖周边地区土地盐渍化加剧的主要原因。(3)指出土地盐渍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2)(3)(1)地区分布不均,集中在该区域西北部和东南部。(2)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引水增多,入湖径流减少,水位下降,湖盆裸露,盐分结晶残留;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方式。(3)沙尘暴频发,荒漠化加剧;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土地生产力下降;水体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盐尘吸入,影响人体健康。1.2019 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
22、题。很久之前,库布齐是一片丰茂的草原。目前库布齐成为我国有名的沙漠区。20 世纪 50 年代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推进数十米,入河泥沙 1.6 亿吨。20 世纪 90 年代,库布齐地区开始实施沙棘生态建设工程,采用“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沙棘喜光,抗严寒、风沙,耐干旱和高温,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沙棘叶富含蛋白质。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及区域降水分布。(1)分析库布齐沙漠的形成原因。(8 分)(2)说明库布齐沙漠对黄河的影响。(4 分)(3)分析沙棘成为库布齐沙漠治理首选树种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教师 第十五 单元 区域 生态环境 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