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2节 土壤的形成.pdf
《2020-2021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2节 土壤的形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2节 土壤的形成.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晨鸟教育 Earlybird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热点链接】2019 年 12 月 5 日是“世界土壤日”,主题为“阻止土壤侵蚀,拯救我们的未来”。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地球表面形成 23 cm 厚的土壤需要长达 1 000 年的时间;土壤面临的头号威胁是侵蚀,每 5秒钟可以侵蚀一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土壤。设立“世界土壤日”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保护土壤的意识;应对土壤管理中日益严峻的挑战;提升土地健康的质量等。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水平 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土壤类型。水平 2
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说明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措施。水平 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土壤,分析土壤的成因。水平 4:结合区域和典型土壤,分析某类土壤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土壤。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土壤类型,探讨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 土壤概述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01 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 02 疏松表层。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03 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的 04 物质基础。二 成土因
3、素 1成土母质 晨鸟教育 Earlybird(1)含义:01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 02 结构疏松的 03 风化物。(2)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 04 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05 物理和 06 化学性质。2气候(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07 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08 性质与09 强度。(2)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10 旺盛,全年都能 11 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 12 减少。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3生物 生物是土壤 13 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14 最活跃的因素,土壤15 肥力与 16 生物作用密切关联。4地形
4、(1)地形垂直变化与土壤: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 17 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2)不同地形类型条件下的土壤: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18 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 19 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20 深厚的土壤。5时间因素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21 成熟。1.判断正误。(1)土壤的形成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2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晨鸟教育 Earlybi
5、rd B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 C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答案 B 解析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氧化分解作用弱,不利于有机质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能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氧化和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多呈酸性。3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提示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密切;成土母质
6、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三 土壤剖面 1.含义:土壤剖面是指地面垂直向下的 01 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 02 土层所构成。2土层(1)有机层:土壤表层的 03 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 04 有机质为主。(2)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 05 黑色。(3)淋溶层:由于 06 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 07 低,色泽较淡。(4)淀积层:常与 08 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5)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形成发育的 09 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 10风化碎屑物质,
7、母岩层为坚硬的 11 岩石。晨鸟教育 Earlybird 1.判断正误。(1)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2)土壤剖面包括整个土体层。()2某地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答案 A 解析 上层土壤为沙性土壤,有利于水分下渗;中层土壤为作物根系所在土
8、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应为有机肥;下层为底层,为了防止水肥下渗,应为黏土层。3就土壤剖面而言,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提示 森林土壤有枯枝落叶层。主题探究 成土因素 材料一 土壤有机质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晨鸟教育 Earlybird 材料二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
9、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 2.2829.55 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 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 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下表为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土层深度(cm)土壤有机碳(g/kg)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10、。(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成果展示(1)分布特征: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原因: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2)变化特点:减少。晨鸟教育 Earlybird 理由: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低(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 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3
11、)与黑河中游湿地相比,洞庭湖湿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纬度更低,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通过输入更多生物残体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度减慢,形成大量积累。1土壤的形成过程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 (2)生物与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晨鸟教育 Earlybird (3)气候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时间与土壤
12、 土壤形成时间越长,土壤发育程度越高,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与土壤 读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晨鸟教育 Earlybird (1)图中 A、B 分别代表自然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则 A、B 分别是()A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B成土母质 风化物 C原始土壤 成土母质 D原始土壤 风化物(2)图中甲、乙代表土壤由 B 阶段进入成熟土壤阶段过程中生物循环的作用,甲、乙两种作用说明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主导作用,甲、乙分别表示()A岩石的风化 原始土壤的形成 B岩石的风化 人类活动的参与 C有机质的积累 养分元素的聚集 D有机质的积累 养分的流失 科学思维 成土因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2节 土壤的形成 2020 2021 地理 湘教版 必修 一册 土壤 形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