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含解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32 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6 湖南雅礼中学模拟)16 世纪法国某一著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曾经说道:“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据此判断,该学者的思想滥觞于下图中的()解析 材料这段话是对生命的高度赞赏,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人文主义精神滥觞于古希腊。图中 C 是希腊,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 2.(2016 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
2、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墨子 B.韩非 C.普罗泰格拉 D.苏格拉底 解析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一方面否定了神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的倾向,同时他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智者是靠教授实用性的演说、修辞等技巧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符合材料“注重实利”,故 C 项正确。答案 C 3.(2017 福建龙岩模拟)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
3、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 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解析 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 A 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B 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 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 D 项错误。答案 A 4.(2016 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
4、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性高于感觉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美德即知识”解析 材料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感觉有可能受到外界限制,材料的后半部分反映了摆脱限制之后,人的理性的价值,故 B 项正确。答案 B 5.(2017 天津河东调研)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格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
5、.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解析“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体现注重个人权力与价值,与材料中普罗泰格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 D 项正确。答案 D 6.(2017 山东日照模拟)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解析 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现了苏格拉底的爱国情怀,并非追求个人自由,故 A 项错误;民主意识,参政意愿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故
6、 B 项错误;材料表明,苏格拉底是在强调自己本人对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并非要求“匹夫有责”,故 C 项错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说明苏格拉底在关注国家的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故 D 项正确。答案 D 7.(2017 山东聊城模拟)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答案 D 8.(2016 安徽百校联考)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
7、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性善论”的言论 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对真理的追求 解析“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所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才能发扬善性才能避免罪恶,故 A 项正确;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的主流,故 B 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说知识与善性的关系,意在指导人们通过教育接受知识,提高德性,而“认识你自己”只强调最终的人生价值,并没提出具体的手段或方法,与题干意思不合,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真理的地方,故 D 项错误。答案 A 9.(2016 湖南衡阳三模)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32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