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pdf
《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单元活动 学用专题地图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专题地图的分类和不同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综合思维)2.学会阅读常见的专题地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3.能够绘制简单的专题地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一、形形色色的专题地图 1概念: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要素或人文现象的地图。2人口专题地图:分为人口分布图、人口迁移图,以及反映人口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在不同区域分布状况的图等。3专题地图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表示方法(1)点值法:在地图上用一定数量的小圆点表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的范围、数量及密度变化。(2)等值线法:在地图上,
2、将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接成平滑曲线,例如常见的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3)分级统计图法:根据统计资料,以行政区域或其他区划单元为基础,按制图对象的密度、强度或发展水平等指标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级别高低,在相应区域以不同颜色显示地理事物或现象数量上的差异。二、阅读专题地图 阅读方法:1读图名,初步了解专题地图展示的主要内容。2认清图例和注记,了解所示图例各表示哪些特定内容。3读懂地图上所展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哪里?4分析“为什么”。图表点拨 教材第 24 页图 1-4-2,该图展示出:(1)本图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专题地图;(2)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五大生态功能区。三、动手做:绘制专题地图
3、 1 目的:学会绘制专题地图,能将有用的地理知识(包括文字信息)“落实”在地图上。2绘制步骤(1)打开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网页,在“标准地图服务”栏目下载一幅适用的空白地图。(2)设计图例和注记。(3)编绘草图,在修改的基础上,完成地图清绘。(4)在图幅上方标注图名。1常用地图不包括专题地图。()2点值法制成的专题地图一般表示连续、渐变现象的数值分布。()3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都是用等值线法绘制成的专题地图。()4有用的地理知识可以落实在地图上绘制成专题地图。()5下列不属于专题地图的是 ()A地形图 B人口分布图 C人口迁移图 D地质图 提示:1.地形图、政区图以及专题地图都是常用地图。2 等
4、值线法绘制成的专题地图一般表示连续、渐变现象的数值分布。3 等降水量线和等高线图都是在地图上,将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接成平滑曲线制成的专题地图。4 学会绘制专题地图,能将有用的地理知识(包括文字信息)“落实”在地图上。5A 地形图和专题地图都属于普通地图的一种。专题地图的判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区域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下图是表示我国区域资源 环境承载力的专题地图。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 问题 1(综合思维)上图中是用何种方法表示的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示:分级统计图法。问题 2(综合思维)上图中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体
5、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提示: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问题 3(区域认知)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说明三点即可)。提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差异等。(任答三点即可)。归纳提升 专题地图的阅读方法 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要素或人文现象的地图。随着社会的发展,专题地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会阅读专题地图能更好地掌握“有用”地理知识。其具体阅读方法总结如下:(1)读图名,初步了解专题地图展示的主要内容。如: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2)认清图例和
6、注记,了解所示图例各表示哪些特定内容。如: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中,图例表示出了不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箭头显示出了不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由高到低的变化。(3)读懂地图上所展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哪里?如上图中我国资源环 境承载力的分布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下降的趋势。(4)分析“为什么”。如上图中可分析我国东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原因。俄罗斯部分官员向政府提议: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下列有关该专题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图名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 图例表示的是人口密度大小 该图为人口专题地图 该
7、图的采用的表示方法是点值法 A B C D(2)俄罗斯部分官员的提议是为了解决()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3)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 B气温 C资源 D河流(1)A(2)D(3)B 第(1)题,该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图例表示的是人口密度大小,属于人口专题地图,采用的是分级统计图法。第(2)题,根据该提议的内容“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 6%的薪水”可以看出其目的是解决人口负增长问题。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南部河谷地带,所以气温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题组 1 形形色
8、色的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是集中表现某种主题内容的地图。据此完成 12 题。1在专题地图上,表示连续、渐变现象的数值分布,常用()A点值法 B等值线法 C分级统计图法 D分层设色法 2下列有关专题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专题地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 人口受教育程度图,是人口专题地图的一种 表示中国人口分布可用点值法 分级统计图法不能表示中国的人口分布 A B C D 1 B 2.C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是常用地图。在专题地图上,表示连续、渐变现象的数值分布,常用等值线法。人口受教育程度图是人口专题地图的一种;点值法、分级统计图法都可以表示中国人口的
9、分布。题组 2 阅读和绘制专题地图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 36 题。3该图上用于表示人口密度的方法是()A点值法 B等值线法 C分级统计图法 D图形统计法 4关于该图的阅读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分布”为该图的图名 B“人口密度”是该图的图名 C该图的图例表示出了不同人口密度 D该图所展示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疏密差异 5图中序号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区 6图中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湿热 B干热 C干旱 D高寒 3C 4.B 5.C 6.D 第 3 题,该图根据统计资料,以七
10、大洲为基础,按世界人口密度的大小,在相应区域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应该为分级统计图法。第 4 题,“世界人口分布”为该图的图名。第 5 题,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第 6 题,图中地为撒哈拉沙漠,应对应干旱;地为亚马孙平原,应对应湿热;地为南极洲,应对应严寒;地为青藏高原,对应高寒。教材 P23活动 1提示:第一幅图为山西省地形图。该图主要展示出了山西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该图采用的表示方法为等值线法。即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相邻等高线间按照海拔高度的不同涂上不同颜色,可以很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山西省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第二幅图为山西省政
11、区图。该图展示了山西省的行政区划状况。采用的表示方法为面状分布要素表示法,该法可以表示出成片分布的地理要素;第三幅图为山西省的旅游与交通图。该图主要展示出了山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及其交通线路的分布状 况。用点状符号表示出了旅游景点的位置,用线状符号表示出了交通线路的位置、类别和等级。2提示:教材 P3图 1-1-2 世界人口分布示意(2016 年),该图是用等值线法表示的世界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在图上把人口密度相同的区域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相邻等值线之间按照人口密度的不同涂成不同的颜色,可以很直观、准确地反映出世界各地人口的疏密状况。教材 P24活动 提示:以教材 P24图 1-4-2 为例
12、第一步:读图名“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初步了解该专题地图展示的主要内容和我国的生态安全有关。第二步:认清图例和注记。图例中展示了“两屏三带”生态功能区的符号,注记中主要标明了各省的省会和“两屏三带”的名称。第三步:读懂地图上所展示的主要内容。该专题地图上展示的主要是我国的生态工程“两屏三带”的位置及名称。第四步:分析“为什么”。分析“两屏三带”及其划分依据,提出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两屏三带”是我国构筑的生态安全战略,是根据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生态任务划分的。图中用“绿色模块”形式标注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从而
13、形成一个整体绿色发展的生态轮廓。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重点保护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东北森林带”重点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多样性,发挥东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北方防沙带”重点要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发挥“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南方丘陵山地带”重点加强植被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教材 P25活动 提示:略。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
14、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不均衡 稀疏区 胡焕庸 社会消费 学思心得 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同,进而影响了人口迁移的方向与规模,影响了人口的分布 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条件优越,对人口产生了强大的拉力作用,而且老龄化使社会劳动力短缺,客观上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条件。因此,目前世界上人口迁移的总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也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加上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也形成了许多人口密集区。总之,人口
15、分布是自然、经济、社会诸多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2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受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地区,往往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同样对人口具有吸引作用,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又阻碍了人口的迁入。1年龄中位数是将区域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据此完成(1)(2)题。区域 年龄中位数(岁)全世界 28.4 日本 44.7 法国 39.9 美国 36.9 中国 34.5 巴西 29.1 印度 25.1(1)年龄中位数不断增大,反映人口总体逐渐老龄化。上表列出了世
16、界和部分国家的年龄中位数(2010 年),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美国的年龄中位数居世界第三 B中国的年龄中位数明显高于印度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 C吸纳发展中国家移民能增大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 D年龄中位数与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密切相关(2)我国各地区的年龄中位数不同,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A自然环境优越 B大量人口的迁入 C自然增长率高 D经济发展水平高(1)D(2)D 第(1)题,表中只列出了世界部分国家年龄中位数,无法判断美国年龄中位数在世界的排位;中国年龄中位数明显高于印度,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印度突出,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速度
17、减缓;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吸纳移民将降低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人口增长速度越慢,年龄中位数越大。第(2)题,我国年龄中位数东部大于西部,说明东部地区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这主要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关。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 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 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
18、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 2 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填“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解析 第(1)题,可从图中读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这些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有关,也与本地经济发达,医疗条件、生活条件好,人口平均寿命长有关。第(2)题,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比西部优越,因此人口稠密,
19、而且今后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加剧的趋势。第(3)题,云、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较小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降低其人口承载量,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答案(1)沪、苏、津、粤。原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2)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趋向:十年间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不断加剧。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3)变小 原因:通过区域间合
20、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人口容量变大(或 理论承载密度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 类型 特点 例图 判读方法 具体判读方法 通用判读方法 坐标类 图 柱状图 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短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短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一般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 读图名 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 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进行图表转换 曲线图(或折 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配规律。能直观反
21、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折点 三角形 统计图 由三个坐标轴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 100%。判读时可 用“逆 右 顺左”四字口诀来进行: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3 条)向右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数据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向左的平行线,再读
22、出数据(或图图转换)结构类图 扇形图 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 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 饼状图 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量 如何阅读坐标图 一般分三步:第一,读清图中的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例如人口增 长坐标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数。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例如人口变化曲线的坡度陡缓和起伏大小等特征,都表达不同的含义,如:人口增长曲线坡度的陡缓、起伏的大小能反映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
23、。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平和。第三,思考几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特别注意曲线起伏转折点所表示的含义、形成原因。3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去远方的大城市务工,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示意 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显示 2015 年我国农民工()A总人数已超过了 3 亿 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出务工人数 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 61%D月人均收入超过 4 000 元(2)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交通条件
24、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C人口政策调整 D城市发展,就业机会增多(3)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市场供需 B能源价格的波动 C劳动力年龄结构 D产业结构的调整 (1)C (2)D(3)A 第(1)题,由图可知,2015 年我国农民工总人数不到 3亿,A 错;本地务工人数少于外出务工人数,B 错;经过计算可知,外出务工人数约占农民工总数的 61%,C 对;月人均收入略超过 3 000 元,D 错。第(2)题,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发展快,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导致农民工家乡周边的就业机会增多,使得一部分人不再去远方的大城市务工,而
25、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第(3)题,一般来说,劳动力供大于求,工资水平低;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水平高,故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供需。4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甲 2012 年 A 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乙 2012 年 A 市从业人员构成(1)以下关于 A 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缓解了人地矛盾 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重了该市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地理 鲁教版 必修 第二 教案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