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pdf
《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pdf(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地理实践力)一、目的和要求 1要求(1)了解家乡的基本地理环境。(2)了解并初步掌握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2 目的:在地理社会调查中丰富阅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地理科学素养,增强观察、调查、写作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二、方法和步骤 1基本方法: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单独访谈法、会议座谈法。2基本步骤:室内准备实地调查成果总结。3人文地理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引言、调查内容、问题分析、结果与建议、结语、参考文献。三、动手做:调查城乡土地利用现状
2、调查步骤:(1)查找地图。(2)规划考察路线并根据调查工作量,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3)实施调查:沿途观察、观测、记录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填写人文地理野外调查记录。路线考察有助于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其变化。典型地段调查有助于较深入地认识被调查区域。(4)在调查中发现问题。(5)结合多种调查方法对调查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并完成综合性或专题性调查报告。1人文地理社会调查主要有文献法和问卷法。()2对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人文现象可采用问卷法。()3抽样调查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4人文地理社会调查不需要掌握被调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5下列关于典型地段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3、()A有助于了解地理事象分布及变化 B有助于较深入地认识被调查区域 C只适合调查城乡土地利用类型 D只适合用观察法进行 提示:1.人文地理社会调查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单独访谈法、会议座谈法。2 对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人文现象可采用单独访谈法、会议座谈法。3 抽样调查一般采用问卷或访谈等方法。4 综合性调查要在掌握被调查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人口、交通、土地利用以及产业发展等人文地理内容,并根据调查目的而有所侧重。5B 地理调查一般可根据被调查区域的大小,开展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调查,也可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典型地段调查有助于较深入地认识被调查的区域,可结合多
4、种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并完成综合性或专题性调查报告。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下图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学校所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后所绘制的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问题 1(地理实践力)对于该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进行调查可采用哪些方法?提示: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单独访谈法、会议座谈法。问题 2(综合思维)在考察中,该小组同学开展了路线考察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提示:有助于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其变化。问题 3(人地协调观)如果该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为合理的是哪个地区?为什么?提示:地最合理。因为居住用地应处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区,、都不合理;是林地,在这里布
5、局新的居住用地会破坏林地,也不合理;是未利用的盐碱地,盐碱地不适合种植作物,用来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为合理。归纳提升 1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说明 特点 文献法 通过上网查询等多种手段获取文献资料,对被调查区域的历史和现状形成初步印象 文献资料内容广泛 问卷法 将调查中提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编制成调查表,分发给被调查人员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根据调查任务,用自己的感官或相机等辅助工具观察记录,获取第一手资料 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访谈法 对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人文现象可采用访谈法。主观性强,需要进 访谈形式一般分为单独采访和会议座谈,并根据内容确定采访
6、对象 一步调查核实 抽样法 对涉及范围广,包含数量大的地理事象,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来获取信息。抽样调查一般采用问卷或访谈等方式 采样点的选择须注意随机性和分布的均匀性 2.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步骤 人文地理调查一般可分为室内准备、实地调查、成果总结三个阶段,并可细化为以下步骤: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的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式。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其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下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
7、,分别为城市中的()A工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仓储区 D市政区、园林区(2)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 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 B C D(3)该考察小组在考察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观察法,下列关于该调查方法说法 正确的是()A该调查法必须用相机进行观察记录 B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C必须再用访谈法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 D不具有系统性和可重复性(1)B(2)D(3)B 第(1)题,据图可知,甲地在上、下班时间共享单车停车数量最小,说明该时段共享单车使用量大,因此甲地最可能为住宅区;乙地白天共享单车停车数量
8、大,夜晚停车数量小,说明乙地白天人流量大,夜晚人流量小,最可能为商业区。第(2)题,共享单车是新型环保出行方式,有利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提高,缓解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规划会有所影响;单车出行多为短途,对公交客流不会造成大的影响。第(3)题,观察法所采用的方式需要根据调查任务选择;科学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对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人文现象可采用访谈法,并非所有现象都必须采用。题组 1 社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1下列关于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环境 B了解并初步掌握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C获取地理知识,解释地理问题 D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地理科学素养
9、 A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是要了解家乡的基本地理环境,以此来分析区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2下列属于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目的的是()A学会绘制地理草图 B学会绘制专题地图 C掌握人文地理考察的基本原则 D丰富阅历,培养实践能力 D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在地理社会调查中丰富阅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地理观察、调查、写作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题组 2 调查方法和步骤 3下列不属于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的是()A文献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讨论法 D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抽样法。4某地理兴趣小组要对家乡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有
10、()查找城乡规划图 规划考察路线 沿途观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撰写调查报告 A B C D A 人文地理调查一般可分为室内准备、实地调查、成果总结三个阶段。沿途观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属于实地调查阶段,撰写调查报告属于成果总结阶段,因此答案 A 正确。题组 3 动手做:调查城乡土地利用现状 下图为某地理户外考察小组绘制的“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56 题。5 如果在调查中发现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6如果调查发现 P 地存在水污染,则 P 地最有可能布局的是()A钢铁厂 B服装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5B 6.C 第 5 题,工业
11、区位于居民区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布局才是合理的,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居民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可判断当地盛行风为东北风。第 6 题,P 地位于居民区河流上游,不适合布局有水污染的工厂,在四个工厂中印染厂有水污染,因此 P 地最可能布局的是印染厂。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环境污染 生态可持续发展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学思心得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12、: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 (2)资源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 F、G、H 的含义分别是()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2)E 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 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 B C D(1)B(2)C 第(1)题,主要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13、,其中 E 表示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资源,F 表示产业活动,G 表示人类消费各种产品,H 表示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第(2)题,E 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获 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燥的气候 B人口增长过快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1)C (2)B 第(1)题,由图可知,导致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有三个:一是草地变成旱地;二是压缩草场面积,
14、牧场超载;三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由此可推知该区域的环境特征是干旱,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由图可知,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压缩草场面积使牧场超载,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某环境问题加剧,故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
15、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概念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效益 生态上的良性循环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规律,大大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 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农、林、牧、副、渔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全面发展,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其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换
16、,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生、相养规律,减少了化肥、农药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 3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1)A(2)B 第(1)题,读图可知,区内丰富的高铝煤炭有利于铝产业发展,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第(2)题,读图
17、可知,生产诸多环节紧密相联,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4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浙闽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居民集中 A B C D (1)D(2)B 第(1)题,甘蔗、水稻的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水源缺乏,不宜种植水稻和甘蔗;黄淮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受水源条件限制,不宜大
18、规模发展水稻和甘蔗种植业;辽东丘陵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甘蔗。第(2)题,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镇化、人口迁移关系不大,所以不选。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优缺点。(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理解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的作用: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
19、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提醒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 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交通布局的分类: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外部交通布局以及城市内部交通布局。2科学合理的外部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条件。(2)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
20、(3)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4)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3城市内部交通(1)作用: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2)城市路网:是在一定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而建设的。(3)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 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停车场。明确道路分工。加大道路建设。错开出行高峰。减少出行距离。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发展 1古代扬州:繁华都市(1)春秋时期,吴国为北上伐齐运输粮草而开凿“邗沟”,将长江与淮河贯通。这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河段。(2)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通道,沿岸城市商业繁荣,扬州成为南北水运中心。(3)明清时期,扬州凭借水陆交通区位优势,形成
21、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及商业繁荣的世界级大都市。2近代扬州:逐渐衰落(1)19 世纪初,海运兴起,扬州交通地位大不如前。(2)20 世纪初,海运完全取代运河漕运以及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扬州地位一落千丈。3今日扬州:重新焕发活力(1)大运河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了扬州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进入21世纪,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2)“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连通,扬州与苏南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1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代,聚落形态多呈条带状分布。()2铁路比水运速度快、运费低,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优先发展的运输方式。()3城市外部交通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4解决城市交通问
22、题要优先加大道路建设。()5我国运输最繁忙的南北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 B京沪线 C沪杭线 D京九线 提示:1.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期,城镇多沿江河、湖泊及沿海港湾伸展,聚落形态多呈条带状分布。2 铁路比水运运输速度快、运费高。3 城市内部交通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4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以便缓解交通拥堵,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改善城市环境。5B 京沪铁路是我国运输最繁忙的南北铁路干线。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材料 北京与张家口近百年来交通运输的变化示意图。问题 1(区域认知)近百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注意从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线、网等角度分析。比较 19
23、05 年交通示意图和现代交通示意图可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很大,出现了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增多,交通运输网越来越密集。问题 2(综合思维)该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区域兴衰有何影响。提示:由现代交通示意图可知,古驿站已成遗址,说明古驿站衰落。由古今两副图的对比可知,部分城市(张家口、崇礼)等级提升。归纳提升 1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主要运输方式 聚落位置 举例 古代 北方 陆路交通 陆路干道附近 邯郸 南方 水路交通 临水分布 扬州、苏州 现代 铁路 铁路沿线 郑州、石家庄 公路 公路沿线 海洋运输 海岸沿线 上海、天津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3交通运输影响区
24、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交通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了经济带。它是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知识拓展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项目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速 最慢 较快 较慢 最快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较好 最差 连续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成本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居中 投资大 投资大 1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影响下形成的。据图回答 (1)(2)题。(1)图
25、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A B C D(2)下列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火车电车时期 B是高速公路时期 C是汽车时期 D是步行马车时期(1)A(2)B 图城市布局紧凑,是步行马车时期的城市形态;图形成城市群,是高速公路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图是火车电车时期,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线扩展而形成的星状城市形态;图为多层次星状城市形态,是汽车时期形成的。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 年 5 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连淮扬镇高铁()、徐宿淮盐高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地理 鲁教版 必修 第二 教案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