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
《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选择。随着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和日本的“再兴战略”等,加强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前瞻性布局,加快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谋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控制力和产业竞争优势。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 制造强国20
2、25,提出“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同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要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国际分工的时代背景下,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网络协同能力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将成为大国博弈和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抓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这一“黑天鹅”事件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面临中断的风险,由此引发的经济金融系统动荡对生产流通、产能合作、劳动力流动和对外投资等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供应链恢
3、复正常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对我国而言,疫情冲击叠加结构性矛盾和新技术革命,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维护全球供应链“中国之环”地位的短期冲击明显。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抓住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后疫情时代”的政策取向洪 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北京 100033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北京 100083摘 要:疫情冲击是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维护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关系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验观察,提出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重点从供给、
4、需求视角以及区域、行业和企业规模维度对疫情冲击的影响展开分析,综合对疫情期间金融、财税和就业等相关纾困政策的简要述评,提出“后疫情时代”,通过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制造业金融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协同能力。关键词:新冠疫情;制造业供应链;全球产业链;产业协同;产业政策;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融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图分类号:F752;F2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350-2020(06)-0003-10作者简介:洪卫,男,经济学博士,经济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
5、,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和数字经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3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制造业产业链复工复产这个“牛鼻子”,强化财税金融政策纾困和支持,以巩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枢纽性地位,发挥全球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一、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供应链网络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重目标函数且内部层次复杂的生态系统,受供应链内、外部风险的影响,供应链活动会偏离正常预期或计划,造成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负面冲击,增加供应链网络的脆弱性(Svensson,2000)。按照风险类别划分,供应链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需求风险
6、侵害度、供应风险侵害度和环境风险侵害度三类,可以通过各类风险因素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衡量供应链的脆弱性(Wagner&Neshat,2010;史丽萍等,2014)。由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是供应链网络脆弱性的直接体现。供应链网络复杂性、链条企业布局分散化和文化制度不同等特点,导致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扩散强度和速度以及波及范围存在差异,典型的供应链风险传导路径包括链式、辐射式、集中式和交互式四种(李刚,2011)。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速度与传导路径和网络节点数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传播中,核心节点企业的稳定性对维持供应链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刘纯霞等,201
7、5)。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发生的频率、损失强度和交易成本,在设计供应链模式过程中需要根据资源能力、产业特征和制度特征,设计出具有柔性、弹性和敏捷性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Lambert&Cooper,2000;宋 华 等,2013)。通过加强供应链参与主体在供应链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合作,对破坏和冲击供应链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溯源和分析,提升响应机制和应对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供应链通道的快速恢复,以降低供应链脆弱性(Ponomarov&Holcomb,2009)。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复工复产,必须高度关注供应链条上各类中小企业的生产协同和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
8、题在疫情冲击下集中暴露,供应链金融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其优势体现在信息共享性、融资整体性、风险可控性、业务外包性和关系长期性(李善良,2012;王璐丹,2016),供应链金融有助于解决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于海静等,2017)。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关系链接对其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商业信用信任关系的建立,中小企业可以获取供应链其他成员的异质性知识、资源和信息(Cao&Zhang,2011;Prajogo&Olhager,2012),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融资绩效(宋华等,2017)。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创新能力是评价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维
9、度,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往往被金融机构认为具有良好的信用和还款能力(Cosci et al.,2015),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另外,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经济和产业合作不断深化,面对供应链外部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李瑜敏等,2019),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恢复运行,降低全球经济金融波动。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实观察,本文提出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二、疫情冲击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制造业稳增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劳动力等成本优势
10、和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外部突发事件冲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供给因子供给因子供给因子供给因子需求因子需求因子需求因子需求因子制造业供应链制造业供应链制造业供应链制造业供应链(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贸易流通贸易流通贸易流通贸易流通、资金融通资金融通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消费(总量、结构)投资(规模、结构、方向和节奏、力度)市场预期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材料、设备)政府调控(财税、金融、产业)进出口图1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4政策研究SOUTHWEST
11、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制造业领域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持续推进,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甚至实现赶超,加大科技投入并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普遍共识。但我国制造业仍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牌价值不高以及国际化程度、资源利用效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在叠加传统矛盾和问题的同时,使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次系统性的压力测试,更加考验着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
12、20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1月份下降14.3个百分点,五大分项指数全部跌至40%以下,其中生产指数跌至27.8%,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3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比2月份回升16.3个百分点,五大分项指数除原材料库存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未到达荣枯线外,其余指数均超过荣枯线,其中生产指数为54.1%,比2月份回升26.3个百分点。这种变化表明,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纾困和刺激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仅凭单月数据的变化并不能判断我国生产秩序和经济运行已经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加之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
13、供应链更是面临“断链”风险,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制造业供应链安全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根据上图理论框架,本文从供需关系视角和区域、行业、企业规模维度分析疫情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一)供给冲击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要素供给能力是保障制造业供应链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市场分工体系下,任何环节受到干扰和阻碍都会迅速传导至整个供应链网络,甚至造成系统性崩溃。一是受疫情影响,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生产制造工人和各类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正常返岗工作,在非接触式防控要求下,正常的技术交流和商务活动难以有序展开。二是交通物流管制直接影响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的流通效率,企业库存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订单准
14、时交付受到影响。三是制造业供应链对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性要求较高,因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存在差异,协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和生产能力匹配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同,不同企业抗冲击能力和自愈能力存在差异,个别企业延迟复工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降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这在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从市场预期角度看,生产经营者信心是市场预期的主要信号,市场信心的强弱受疫情持续时间、经济基本面、宏观政策、供应链整合能力、经营性现金流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发布报告认为,若疫情持续时间到2020年第
15、二、三或第四季度,预计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负面影响分别为-0.36、-0.55和-0.77,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处在5.3%5.9%之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保障下,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协调生产周期和资金流转周期、加强成本控制、保持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一直是生产制造企业稳健经营的关键。在疫情冲击下,“没有产出的成本压力”给生产制造业资金流带来重大挑战,一旦资金链断裂,则面临着供应链“生态位”被替代和市场淘汰的风险。稳定制造业企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市场供给,必须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从政策调控角度看,政策创新和制度设计在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财税、金融和
16、产业政策在内的制度供给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工具。疫情对政府调控的主要挑战:一是政策传导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规律性,面对突发性事件冲击,短期或临时性刺激政策易诱发市场主体的“套利”行为和道德风险,降低政策效果;二是不同政策之间存在差异性,若不能有效详见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受疫情影响,企业在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大幅减少情况下,仍需要继续支付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厂房租金、贷款本息以及税费等,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库存成本、管理成本和因社会群体恐慌造成的延迟成本等。5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
17、67期对各类政策进行统筹协调和对政策功能进行集成,易对市场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造成干扰,导致制度性成本的上升;三是存量政策和应对突发事件救助政策的适用情境可能面向同一类问题,如关于制造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措施,若不能准确界定不同政策的适用条件、时限和要求,则容易造成政策扭曲和市场主体“搭便车”现象;四是疫情冲击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加强国际间(跨境贸易、技术合作、投并购、金融市场、公共卫生等)政策协调非常必要。(二)需求冲击疫情对我国制造业需求端的负面效应表现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个方面。制造业是吸收容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行业,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延迟,影响就业和居民家庭收入,消费者的收入
18、预期下降,有效需求被抑制,同时线下购物场所关闭和物流配送通道受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和家庭的消费欲望。终端消费萎缩传导至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企业要承受收入和支出两端双重挤压,在新增订单不足、产能利用不充分和融资约束条件下,经营性现金流难以支撑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正常的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被搁置,企业投资乏力。为减轻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推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发展,我国政府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和专项债发行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向和力度,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信贷和监管政策,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强化对制造业尤
19、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以此来稳定市场总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符合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在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政府投入,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涌入,激发投资活力,共同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冲击为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和方向提供了一种另类路径。从出口贸易看,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响。我国制造业已经深度嵌入全球制造业产业分工体系,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疫情冲击在中断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供给的同时,也迫使全球供应链上
20、的其他国家不得不寻找替代供应链,这将造成出口订单转移、萎缩和履约困难以及贸易保护,给我国维持制造业供应链和制造企业竞争优势带来不利影响。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分析报告中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约29.20%的制造企业出口明显减少,约41.24%的企业出口有所下降。(三)疫情对不同区域制造业供应链的冲击资源禀赋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决定着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体系呈现出高地区依存度和高行业依存度。制造业生产强调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连接和集成能力成为保持制造业供应链柔性的关键。疫情对不同区域的
21、影响虽有不同,但反映在制造业供应链上则是系统性冲击,这是因为制造业供应链并不是封闭性的,而是开放性和交互式的,如低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区域之间劳动力流动障碍、运力衔接障碍、复工复产同步性障碍等,都会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全面恢复造成影响。发展相对成熟且制造业供应链环节在地理空间高度集中的产业集群相比依靠虚拟产业网络组织生产活动的市场群体对疫情的区域冲击更加敏感。以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湖北武汉为例,作为中国四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武汉集聚了东风汽车集团自主品牌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四大车系以及伟巴斯特、法雷奥、博世和采埃孚等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延迟对国内和国际汽车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受疫情影
22、响较严重的河南、湖南和重庆地区是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力流动管制进一步增加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生产制造工人招工难度,制造业供应链恢复正常面临较大劳动力缺口。区域外向型经济程度也是影响疫情对制造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发布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调研报告,69.23%的企业现金流能维持在3个月以上,43.83%能维持在6个月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1.5%。如再贷款、再贴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和定向降准等。6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业供应
23、链冲击的主要因素,外向型经济程度越高的区域面临的叠加风险越大,制造业供应链中断、被替代乃至崩溃的不确定性越高。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理水平和危机管理能力同样对区域内制造业供应链恢复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四)疫情对不同制造行业供应链的冲击疫情对不同制造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行业资源特点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供应链和产能的恢复严重依赖劳动力的正常供给,短期受疫情冲击较大,如纺织产业。从产品需求弹性看,产品需求弹性大的制造业受冲击程度普遍比需求弹性较小行业更严重,前者如消费电子行业,后者如食品饮料行业。从产业链长短和供应链复杂性看,产业链条越长、供应链越复杂,受疫情的影响越大,恢复正常
24、生产活动的周期越长,如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和整车制造具有国际分工的特点,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从行业空间布局看,越是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布局的产业,受疫情影响的波动性越大,如湖北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光芯片、面板、存储半导体研发和制造基地,若不能及时解决原材料和物流保障问题,将对光电产业供应链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网络购物、远程医疗等在线消费业务快速增长,为其提供支持的软件服务业并未受到明显消极影响。同时,一些技术含量高、应用场景丰富、产业渗透力强的数字化技术、产品逆势增长,如5G、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将加快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建设进程,进一步提
25、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柔性和竞争力。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承受巨大压力,对我国部分制造行业进口供应链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表1显示,制造业进口供应链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涉及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发动机、化工产业、医药行业和航空航天等。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仍是弥补我国制造业发展短板、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五)疫情对不同规模制造企业的冲击分析复工复产率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发现,中小型企业受疫情冲击的程度总体上比大型企业严重,恢复周期相对较长。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影响表现在用工难、物料供应中断、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现金流紧张和订单、收入减少等方面。不同企业在制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疫情 冲击 制造业 供应 影响 分析 时代 政策 取向 洪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