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乡里制度.docx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乡里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乡里制度“乡”本义指方向,在先秦文献中常被引申为表示某个方向的地域。“里”是人类的聚居地,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 便利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乡、里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基 层社会组织,是国家加强地方掌握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先秦时期,原始村落是“里”的初期阶段。它是随着人类的进 化,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及改造而渐渐形成的。这时的村 落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中心,只具有经济性质,不具备政治 功能。夏商时期,随着国家的消灭,原始村落渐渐进展成为 具有肯定行政性质的社会共同体一邑或邑聚。这时的邑或邑 聚则具备了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意义。邑聚作为居民的聚居点, 大小不一,有大邑聚和小邑聚之分。西周时期,小邑聚
2、渐渐。“里”是西周农民的聚居单位,是附着于土地的种农村社会组织。因每“里”都设有社,故“里”作为一个地方区 划也叫“里社”或“书社”周代宗族里社的政治、 经济功能较之 夏商邑聚得到初步的进展,随着国家机器的强化,其基层行 政组织的性质日益明显。春秋时期,各国在自己的辖区内都 建立了地域性的行政系统,并都把乡、里作为国家政权的基 层组织。这个时期,由于中心集权确实立和郡县制的实行,国家通过行政治理、连坐制度、宗教掌握、人口掌握加强了 对乡、里的统治。战国时期,乡、里作为地方基层组织的职 能已经根本形成,具有了组织生产、征派徭役、维持治安、 乡里选举、防灾防疫、婚丧祭祖等一系列社会职能。秦汉时期,
3、乡、里的政治意义渐渐加大,在国家政权中占有 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乡、里治理体制由乡、里自治体制、治 安治理体制、行政治理体制构成。这三者相辅相成,有效的构筑了国家在乡、里统治的根底。乡里组织以五家为伍,家为什,百家为里, 里一亭, 亭一乡,乡则以人口的增减而变更。乡官主要有三老、啬夫、游徼、乡佐;里吏主要 有里正、父老、什长、杜宰、里监门等。乡里治安由亭长、 游徼负责,其治安职责有三:一是追捕盗贼,维护治安;是帮助都试;三是调解诉讼。亭作为一个地方行政机构,除 亭长外,还有亭侯、亭佐、亭父、求盗等。这个时期,乡、 里的社会职能更加完善,举凡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及地 方教化、狱讼、治安、乡里选举
4、等,无不由其担当。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战斗频繁,乡里制度受到 严峻冲击。人们为了自保避乱,纷纷脱离原来的里伍编制, 以宗族或乡里为根底, 组成了大大小小的 坞壁,或称为坞、 村坞、堡、村堡等。坞壁种类简单,主要有流民坞壁、家族坞壁、豪强坞壁。在坞壁内,坞主的产生有独立和推选两种形式。般状况下,豪强坞壁的坞主都是独立, 且世代相袭。其他坞壁的坞主一般由推举产生。坞主行使最高领导权,原 来作为聚落首领的里长的功能渐渐淡化了。北魏统一北方后, 实行了“三长制”, 使三长取代宗主成为乡村的领导者。三长 制实行以后,村落在维护治安、生活生产和教化整体等方面 仍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这些作用的增加,
5、村在人们心目中的 地位渐渐取代了三长下的党、族、邻组织,成为独立的整体 单位。自然村设村长、路都、三老等,统称村司,取代了秦汉时期的里吏。“村”的社会职能渐渐取代了秦汉以来“里”的职 能。隋的统一,完毕了自东晋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 统一的中心集权国家,对乡里体制也进展了改革。规定五家 为保,保有长。保伍为闾,闾四为族,皆为正。畿外置里正, 比闾正,党长比族正。在乡村事务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里正、 党长。乡、党、里构成了隋朝乡村的政治体系。唐代县以下 的地方基层组织机构是乡、 里、邻保。一般状况,每里百户, 五里一乡。里有里正,负责一里之事,里正的职责主要为按 比户口、均田授田、催驱赋役
6、和乡村治安。里之下设有邻、 保。四家为邻,五家为保,保有保长。宋朝初期,乡里制度大体上是后周制度与唐代乡里制度的延 续。但由于长期战乱对乡里制度的破坏,乡村数量削减,使 得宋代的乡里制度与前代又有所不同。 从编制上看, 唐代“五 里一乡”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而根本上是一乡一里、 乡里合一, 乡的影响日渐淡化。从里正的职责看,由于乡里合一,宋初 的里正和按乡配置的“乡书手”共同“课督赋税”。在乡里合一的 状况下,原来只是村落首领的里正成为乡里合一基层组织的 主要首领,乡职渐渐消逝,只有以书算文字工作为职责的乡 书手保存下来, 但行政关系上确隶属于里正。 开宝七年 (974年)宋朝又实行“废乡分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乡里 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