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篇(人教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篇(人教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篇(人教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篇(人教版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o q q ui m?i tn kun w bai k? sh sh dqio po gn wan d()() ()()() ()()()jio yn fn fn j lia q sh xin xin mn b jin l b yu fn shu()()() ()()()y yn ?r shn pn mng hng ling yuqw l tu xin zhng cho()()()()() () xn s ch bn shu b zhhulo r?n hntin fi j dn xn png rn dw() () (
2、) ()()()()w yn w zn z yu z zi wai xng w?i xi zhun yn jin ji jng ()() ()() () () 二、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和。画是指、。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地嚷道:“快把养分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养分,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地跟小稻秧抢养分。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地飞着。他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咆哮,一个腾
3、空而起。只见他,转瞬间便飞得。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本事,可以释放和回收。5.竹石这首诗的是(朝代)(人名)。全文是: ,。,。这首诗表达了鄙视竹子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 7.依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一、看拼音写词语 ho q q ui m?i tn kun w bai k? sh sh dqio po gn wan d()() ()()() ()()()jio yn fn fn j lia q sh xin xin mn b jin l b yu fn shu()()() ()()()y yn ?r shn pn mng hng ling
4、 yuqw l tu xin zhng cho()()()()() () xn s ch bn shu b zhhulo r?n hntin fi j dn xn png rn dw() () () ()()()()w yn w zn z yu z zi wai xng w?i xi zhun yn jin ji jng ()() ()() () () 二、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和。画是指、。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地嚷道:“快把养分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养分,怎么可以交给你
5、们呢?”这群杂草,地跟小稻秧抢养分。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地飞着。他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咆哮,一个腾空而起。只见他,转瞬间便飞得。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本事,可以释放和回收。5.竹石这首诗的是(朝代)(人名)。全文是: ,。,。这首诗表达了鄙视竹子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 7.依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2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试卷分析 一、整体统计和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意根底
6、,内容严密联系生活实际,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根底和根本技能的把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育。 二、缘由分析 1、对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把握比拟抱负。 从卷面看,根底学问中的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题学生答得较好。由于本学期自开学起从未放松过对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的训练,我注意平常的训练、稳固与积存。这样既扎实了根底又缓解了期中的负担。这种方式将在下学期连续实施并不断完善。 2、学生对学问的把握有局限性,缺少拓展,不能活学活用。 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推断消失失误。例如绕操场跑一圈是旋转。学生以为操场是个圆弧,就是旋转。说明学生对旋转和平移没有完全把握。 3、注
7、意课内向课外延长的同时却忽视了常识性的东西。 今年数学试卷中第一题中2413先算(3)(24)再算(10)(24)最终算(72)+(240)由于我们平常强调不够,许多学生写成了(1)(24)。这是我们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4、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审题不仔细,爱凭感觉做。 马虎大意、审题不清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常常让学生与完善擦肩而过。计算马虎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例如: (1).应用题中的列式有晁错书的现象把92抄成93,计算把24抄成20。(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位数,有学生想都不想就写。(3).计算题中,还有人忘写横式结果.(4).学生对教师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说明课
8、堂溜号严峻。 5、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有些同学遇到应用题时不仔细,一旦消失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会消失只做一步的现象。这些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警示,是今后的教学中不能无视的问题。 6、学生应用题分析力量差,稍简单点的应用题就显得吃力无从下手,如最终一道应用题,学生不知道先求什么? 三、改良措施 1、夯实根底。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根底学问的教学。 2、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要擅长观看、思索。适时转换和优化学问构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加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热忱。 3、力求让学问“活”起来。多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实战的舞台。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引领学生多
9、角度思索问题。 5、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力量。从根底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提高数学素养。 6、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要有充分的学问、力量储藏。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3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量 第一 课 时 熟悉长度单位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力量,并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熟悉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
10、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看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由于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沟通,然后再在全班上沟通。 四、提醒课题: 板出:毫米的熟悉 五、建立1
11、毫米的概念 1、熟悉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觉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熟悉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 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稳固进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其次题。 3、找出自己四周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其次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
12、分米作单位。 2、熟悉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育学生估测意识和力量。教学重点: 熟悉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适宜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沟通。 3、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觉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便利)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看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
13、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熟悉几分米 1、在尺子上熟悉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熟悉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稳固进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推断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14、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预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看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 一、熟悉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看到什么。 2、出示教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
15、、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四周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稳固学问、动用学问: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其次题(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四 课 时:千
16、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育学生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展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 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假如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
17、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争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育学生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日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送聪慧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
18、再出示其次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许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其次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23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稳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教案 第六 单元 人教版三上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