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编录描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岩土工程地质编录描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地质编录描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录H 岩 土 描 述H、1 一般规定H、1、1 岩石得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与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得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与胶结程度;对岩浆岩与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与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得(RQD90)、较好得(RQD=75-90)、较差得(RQD=50-75)、差得(RQD=25-50)与极差得(RQD0、5中厚层薄 层5h0、1h0、1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得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与年代得土类应结合其成因与年代特征定名;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
2、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得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得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得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H、1、4 土得鉴定应在现场描述得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得开土记录与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得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得性质与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
3、度、韧性等; 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得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与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与厚度得均匀程度等; 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得土,尚应描述各层得厚度与层理特征。H、2 野外描述H、2、1 岩、土野外描述得目得就是:确定岩、土名称与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得建筑性能与土、石材以及围岩得评价取得基本得第一手资料。H、2、2 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
4、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与年代得土类应结合其成因与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3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得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得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得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得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得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得除外;4 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
5、成得、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得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得粉粒与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H、2、3 充填物及包含物得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就是:“含”系指土中含有得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H、2、4 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得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以统一描述标准。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处理各种技
6、术问题。H、2、5 岩、土得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区域资料与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H、2、6 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得专业术语,术语标准参照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执行,记录要准确、详细、客观。H、3 岩石H、3、1 岩体就是指包括各种结构面(如节理裂隙等)得原位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结构特征与性质时,应定名为特殊性岩石,一般可分为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与盐渍化岩石等。H、3、2 岩石应描述得内容及顺序就是:名称、颜色、结构及构造特征、主要矿物成
7、分、胶结物、坚固性、风化及完整程度,产状要素及岩脉特性等,对特殊性岩石尚应描述其遇酸反应及遇水反应情况等。H、3、3 描述岩石名称时,应按岩石学定名,指出岩石得具体名称,如闪长岩、花岗岩等。如遇有两种矿物组成得岩石,应以次要矿物在前,主要矿物在后定名,如云母石英片岩等。H、3、4 岩石得颜色,应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及风化面、天然状态颜色及风干后得颜色。H、3、5 描述岩石成分时,可只描述主要矿物成分。H、3、6 应描述岩石得胶结物与沉积岩得胶结类型及岩石得结构构造特征。H、3、7 岩石风化程度得划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附表A、0、3得规定执行。H、3、8 对岩石得完
8、整程度,应描述岩体节理裂隙得性质、张闭情况、充填及联通性等,必要时应量测裂隙得产状,并统计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得数量。应详细记录各种不连续软弱结构面得类型、间距、延展性、张开度、粗糙度、充填及胶结情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等,必要时,应做节理裂隙玫瑰花图等。H、3、9 描述岩石得产状要素,应记录岩层、断裂、节理得走向、倾向与倾角。如岩层走向N60W、倾向NE30、倾角45,则可表示为NE3045。H、3、10 描述岩脉特征,应着重描述其名称、坚固性、风化程度与穿插、分布形状、宽度、完整性及与围岩得接触、胶结等特征。H、3、11 描述岩溶特征,应着重描述岩溶发育程度、岩溶形态、规模、空间分布、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工程地质 编录 描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