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以食为天”,普通民众对饮食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而言,“夫 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然而,这种历时悠久、约定俗成的历史传统是否就说明 了中国饮食的共食制已经拥有了最大的正当性呢?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通过共同劳作来求得生存, 劳动生产的成果并不丰富,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平均分配制度,可谓是“天下为一家, 而无私织私耕,共寒而寒,共饥其饥”。采集的食物也是共同所有,食物通过加工后, 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种
2、饮食模式持续时间十分漫长,即便是农业生产进一 步发展,集体生活形式开始向家庭生活过渡,氏族内部出现阶级分化和贫宫差距,也没 有被改变。等到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组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 重的一种饮食传统。这种饮食方式一直延续到唐中期,普通民众恐怕也是如此,后汉 书-逸民传中所记录的孟光与梁渡夫妻俩“举案齐眉”的典故,可谓是对平民日常 生活饮食方式的一个侧面写照。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逐渐融合,也带来了饮食风俗的变化,高泉大 椅的出现,促使大家开始围桌而坐,有了 “共食”的那种气氛而已。实际上,在一些晚 唐五代的上流阶层饮宴场合中,基于长幼尊卑、主客有别的观念,还
3、是会在筵席中实行 分餐制,是否“经济”反而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南唐韩熙载夜宴图里面就保 留了一幅生动的古代饮宴的分食“现场”。到了唐末宋初,食材的多元化、烹饪样式的多变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 坊酒楼、勾栏瓦舍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促使饮食文化走向商业化,这是中国民众饮 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美食开始从豪门贵族走向街头百姓,从琳琅满目的维宴到贴近 民众的茶楼酒肆,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百姓的饮食活动。而且,不管是何种饮食情境,但 凡是有客人上门,“好客”的中国人常会以丰盛的菜肴来款待客人,席间主人还会“劝 菜”,既是主人害怕客人因为过于谦逊而吃不到美食的缘故,也是主人表达视乎远客为 自己人
4、,并不见外的一种情感流露,通过“共食”这一中式饮食风俗习惯,主客之间的 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贩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议叙,加手邺仔眇。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呼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 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时腋,不制将 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 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牛,上命在任守制。文焜又 遣兵击杀臻剖苗西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 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已用。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
5、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文焜 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人告,滕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 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 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 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啰,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 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 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6、注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后文“臻 剖”亦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B.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师5以利啖之/冀为己用。C.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D.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廖黑”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开始, 历代皇帝都立年号,如
7、“贞观康熙等。有时一帝换多次年号,明清两代一般是一个皇 帝一个年号。B. “工即侍朔”,明清两朝六部之一工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 务的机关。C. “母俅”,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清方 苞兵部尚书范公墓表:“(康熙)三十九年秋九月,以母忧回籍,既葬,奉命督修华家 口运河。试卷第10页,共21页D. “朔”,天文学名词,乂称新月。指农历每月的十五。12 .卜.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甘文煜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上奏章检举崇文 门商也税收不公这-事情。B.甘文焜审时度势,面对复杂军情,
8、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击了苗族地方武装,消 除了云南边患。C.由于甘文焜向朝廷提出任凭官府百姓捐献银钱粮米来赈灾的请求,并亲自拿出自己 的奉禄救助百姓,朝廷对其优良治绩加以奖励,任命他为工部侍郎。D.甘文焜朝京城方向拜了两拜,拔出佩刀想要杀四子甘国城并且大喊请求先死,甘国 城夺下甘文焜的佩刀先自刎然后还给甘文焜,尸体才仆倒在地,鲜血溅到甘文辐的衣 服上。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甘文焜)单人乘着一辆马车巡视属地
9、,恰逢保 定、真定等所属诸县遭遇水灾,就上疏请求减免岁赋。(2)(甘文焜)平定了祸乱之后,与云南的军队约定会合讨伐康东。吴三桂害怕诈课泄露, 只好说康东已经远逃,从此更加畏惧他。【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 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 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三桂”是吴三桂,这是人名,不能单独成句,缺少谓语,排除C项;“以云南巡抚”是介宾结构,做状语,修饰“兼督篆”,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以利”是介宾结构,做“啖之”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
10、项。故选B。H.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 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指农历每月的十五”错,“朔”不是指农历的十五,而是初一,农历十五指“望 故选D。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牛.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11、D项,“想要杀四子甘国城并且大喊请求先死”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焜望阙再拜,拔 佩刀将自杀”,这是想要自杀。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 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 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IJ,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按部”,巡视属 地;“适”,恰逢;“属”,隶属;“疏”,上疏;“蠲”,减免。第二句中,“既”,已经之后;“诈泄”,炸谋泄露;“遁”,逃跑;“由是”,从此。【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
12、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 漏、原原木木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 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于骑射,喜好读书,特别仰慕古代忠孝之事。 初以官学生身份被授予兵部笔帖式。后多次升迁至礼部启心郎,屡次奉旨办事深称旨意。 康熙初年,授任大理寺少卿,后升任为顺
13、天府府尹。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平,(甘文焜) 上疏弹劾。朝廷议定让甘文焜兼管这件事,甘文焜说:“我自己检举这件事而又接管这 件事,这是给自己谋好处。”坚决拒绝。康熙六年,他担任直隶巡抚,上奏请求恢复巡 历的旧制。甘文焜单人乘着一辆马车巡视属地,恰逢保定、真定等所属诸县遭遇水灾, 就上疏请求减免岁赋。总督白秉真认为赈灾的费用复杂巨大,请求任凭官府百姓捐献银 钱粮米(来赈灾),甘文焜也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救助百姓。朝廷对其优良治绩加以奖励, 任命他为工部侍郎。康熙七年,甘文焜升任云贵总督,驻镇贵阳。当时吴三桂镇守云南,意欲凭借边境 上的争端巩固自己的兵权,谎报吐蕃康东入侵进犯,想欺骗甘文焜转移军队,又
14、暗地里 唆使凯里的各苗族武装趁机从后面袭击。甘文焜已经预测到康东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试卷第12页,共21页 凯里却近在肘腋,不将其制服的话祸患将会滋长扩大,就先指挥部队捣毁了凯里苗族的 老巢,斩杀了苗族首领阿戎。平定了祸乱之后,与云南的军队约定会合讨伐康东。吴三 桂害怕诈谋泄露,只好说康东已经远逃,从此更加畏惧他。甘文焜巡行视察遍了云南、 贵州的各个府州。康熙十年,母亲去世,朝廷命令他在任上为其母守孝。甘文焜又派兵 攻击斩杀了臻剖的苗族首领阿福。上书请求回去为母下葬,朝廷准予休假,回家治理丧 事。吴三桂(趁机)请求以云南巡抚的身份兼任都督,(吴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云南 接受指挥调度,然后用
15、好处收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被自己利用。康熙十二年,甘文焜官复原职,恰逢撤藩争议蜂起。吴三桂造反,杀害了巡抚朱国 治,派遣他的同党直逼贵阳。甘文焜听闻叛变,派他的族弟甘文炯持奏书入京急报,又 通牒命令提督李本深率兵扼守盘江。李本深已怀叛变之心,先用书信境探甘文焜的本意。 甘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希望他能仿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坚守,然而李本深不理昧他。 李本深的军队已经收到了吴三桂的好处,纷纷溃乱不听从调度。甘文焜预计贵阳防守不 住,(为不使家室遭受污辱)就命令侧室率领妇仆女儿七人上吊自杀,自己带着四子甘国 城奔赴镇远,想召集湖北的军队扼守险要关隘,使叛贼不能向北进兵。康熙十二年十二 月初一,甘文
16、炬到达镇远,当时的守将江义已归降吴三桂,拒绝并不接纳他。甘文焜渡 河来到吉祥寺,江义派兵将吉祥寺团团围住。甘文焜朝京城方向拜了两拜,拔出佩刀想 要自杀,四子甘国城大喊请求先死,夺下甘文焜的佩刀先自刎然后还给甘文焜,尸体才 仆倒在地,鲜血溅到甘文焜的衣服上。甘文焜说:“这个孩子比我勇敢!”接着就自杀而 死,时年四十二岁。叛乱平定,贵州巡抚杨雍建将甘文焜的为政成绩和为国而死的情状上报朝廷,朝廷 准予从优扭恤,追赠甘文焜为兵部尚书,谥号“思果”。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其一)白居易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闾里固直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笙歌缥
17、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想间。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江山。【注】白居易曾出任杭州刺史,他对杭州有很深的感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细话”一词形象生动,凸显了朋友即将上任时诗人想要细细地诉说心声的心情。B.首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感情氛围,留心强调了自己说话的内容非常重要。 C.颔联对仗工整,平仄交错,如“闾里”与“楼台”、勤抚恤与“数跻攀”分别相对。 D.尾联“遥飞”二字从“江山”一面写来,寄寓着作者对朋友即将赴任远方的浓浓深情。 15.请简析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向朋友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14. B 15.劝勉。希望朋友在杭州任上关心百姓,并且公事之余
18、欣赏杭州 的美景。怀念。诗人曾任杭州太守,杭州哪里的繁华和山水风光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 象。欣喜。为杭州能有这样一位有诗人情怀的人担任太守而高兴。祝愿。为朋友即 将到杭州上任而感到高兴。【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首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感情氛围”分析错误。首联只是引出话题,并没有为全 诗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感情氛围。同时,”强调了自己说话的内容非常重要”理解错误。“留 心”是希望朋友认真听。故选B。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颔联“闾里周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是说希望友人能够关心百姓,多抚恤人 民。而杭州地处风景胜地,希望友人在公
19、事之余欣赏杭州的美景。所以此处是作者提出 建议,对朋友进行劝勉。颈联“笙歌缥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想间中笙歌缥缈虚空里”写出了杭州的繁盛,笙歌 燕舞似乎充斥与所有空间,作者曾做过杭州太守,对杭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下句“风 月依稀梦想间”是说作者曾多次梦到杭州,这一联表现出作者对杭州的怀念。诗的尾联”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江山”,作者的朋友也是一位诗人,作者为杭州 能有这样一位有诗人情怀的人担任太守而高兴,自从自己离开杭州后,终于又有一位诗 人担任杭州太守了,这体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而“遥飞一盏贺江山则是作者预先为朋 友祝贺,为朋友即将到杭州上任而感到高兴并举杯祝贺。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祝愿之情
20、。六、情景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试卷第14页,共21页的气魄。(2)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 子是“, (4)曹操短歌行中的“, ”两句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 宿,生动刻画了他们犹豫彷徨的处境与心情。【答案】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遏”“壑”“蔑”“暧”“墟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的诗文(
21、),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比如那篇 的桃花源记,说到渔翁进入桃源之后眼前呈现的场景,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数语。倘若 地读过,恐怕不会给予过多的,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不过是说桃源中人的服饰打扮与外间全然相同罢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恐怕还别 有深意。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 篇桃花源诗造成的。桃花源诗里有一句“衣裳无新制”,对应的正是桃花源 记中的那段描写。所谓“无新制”,并不是说衣物陈旧破败,而是指其不符合新的服 饰制度。在古人的观念中,衣着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味。王朝的兴衰交替,免不 了一系列 的举措,改易服色正是题中应有
22、之义。在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时期也概莫能外,只要翻一翻晋书舆服志和宋书礼志,就能发现不少相关记载。因 此,“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说桃花源中的居民也像世人一样有衣裳蔽体,并不是 未曾开化、赤身裸体的蛮族野人。至于身着衣物的具体形制,则显然还保持着秦代的式 样,和外面的世界存在不少差异。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A.既有平易清浅一面,也有意蕴丰厚一面 B.既有意蕴丰厚一面,也有平易清浅一面 C.看似意缢丰厚,实则平易清浅D.看似平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濡目染囱囹吞枣关心改头换面B.耳熟能详因囹吞枣关注革故鼎新C.耳濡目染
23、一目十行关心革故鼎新D.耳熟能详一目十行关注改头换面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 源诗。B.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 源诗引起的。C.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D.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是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造成的。【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 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吉林省 长春市 实验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