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题号四五六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 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 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 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能够相辅 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
2、充实仁德,外以济民, 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 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 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 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 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 陷于
3、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 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 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 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 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 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 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 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
4、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缗节、权诈智巧是 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 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答案和解析5 .【答案】(1) D(2) C(3) B(4)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接着 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 想;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5)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
5、大的 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 符合人性的需求。69【答案】(1) C(2) D(3)(从内容和人物上)生动描写环境恶劣,突出两人划船的劳苦和意志的顽强。(从情节主题上)与下文两人欣然交替工作形成呼应,体现团结互助、共渡难关的人性美。(4)(示例一)不同意。从情节上,立足于生活真实,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意味,更具震撼力。从人物形象上,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更震撼读者心灵。从主题上,更能体现了四人危难中合作互助、永不放弃、不惧死亡的高贵精神。(示例二)同意。从情节上,大团圆的结局让读者更能满足与喜爱。从人物上,如果不死亡,更能体现人们在困难中合作
6、互助的价值和意义一一战胜死亡。从主题上,更能彰显生活和生命中战胜灾难的乐观精神。1014.【答案】(1) B(3) D(4) A(4)掌管尚书省事务的官员先打开副本,如上奏的事不好,就隐藏起来不呈送。因此汉朝一代的贤能官吏,在这一时期是最多的,号称中兴。(5)察言观行;任期稳定;奖赏有法。参考译文:春季,霍光病重,汉宣帝亲自前往探望,为他流泪。霍光上书谢恩,表示希望能在自己的封 地中分出三千户,封兄长霍去病的孙子奉车都尉霍山为列侯,以祀奉霍去病的香火。当日, 汉宣帝任命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三月庚午(初八),霍光去世。御史大夫魏相向汉宣帝上了一道秘密奏章,其中说道:“国家最近丧失了大将军,应当
7、对另 外的有功大臣明示尊崇、显扬,以镇抚各诸侯封国,不要使大将军之位空缺,以免引起朝臣 争权。我认为应任命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将军,不要再让他兼领光禄勋事务;任命张安世之 子张延寿为光禄勋。”汉宣帝也想任用张安世。夏季,四月戊申(十七日),任命张安世为 大司马、车骑将军,主管尚书事务。汉宣帝想报答大将军霍光拥立自己作皇帝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 命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魏相通过昌成君许广汉向汉宣帝上了一道秘密奏章, 说道:“春秋讥讽由贵族世代为卿的制度,厌恶春秋时宋国三代没有大夫和鲁国季孙氏 专擅国政,都使国家陷于危亡混乱之中。我朝自孝武皇帝后元以来,皇室不能控制
8、各级官员 的俸禄,朝政大事都由职权最高的大臣决定。如今霍光虽死,他的儿子仍为右将军,侄儿掌 管中枢事务,兄弟、女婿们都身居权要之职,或担任军事将领,霍光的夫人显以及几个女儿 都在长信宫门录有姓名,甚至半夜也能叫开宫门出入。霍氏一门骄奢放纵,恐怕会渐渐难以 控制,所以应设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消灭他们可能会生出的阴谋,以巩固皇家的万世基业, 也保全功臣的后代子孙。”依照惯例,凡上书朝廷,都是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注明为副本, 由主管尚书事务的人先打开副本审视,如所奏之事不妥,则不予上奏。魏相又通过许广汉向 汉宣帝建议,取消奏章副本,防止阻塞言路而蒙蔽皇上。汉宣帝认为很对,下诏命魏相担任 给事中,全部采纳
9、了魏相的意见。汉宣帝出身于民间,了解下层人民的艰难困苦。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亲自主持朝政,励精 图治,每隔五天,就要召集群臣,听取他们对朝政事务的意见。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 负责的事务分别奏报,再将他们陈述的意见分别下达有关部门试行,考察、检验其功效。凡 任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 久不改变。中枢机构严密,法令、制度完备,上下相安无事,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 事。至于任命州刺史、郡太守、封国丞相等高级地方官吏,汉宣帝总是亲自召见询问,观察 他的抱负和打算,再考察他的行为,看是否与他当初说的一样。凡查出有言行不统一的,一 定要追究其原
10、因何在。汉宣帝常说:“老百姓之所以能安居家乡,没有叹息、怨愁,主要就 在于为政公平清明,处理诉讼之事合乎情理。能与我一起做到这一点的,不正是那些优秀的 郡太守和封国丞相等二千石官员吗!”汉宣帝认为,郡太守为治理官吏和百姓的关键,如变 换频繁则容易引起治下百姓的不安。百姓们知道他们的郡太守将长期留任,不可欺罔,才能 服从郡太守的教化。所以,凡地方二千石官员治理地方有成效的,汉宣帝总是正式颁布诏书 加以勉励,增加其官阶俸禄,赏赐黄金,甚至赐爵为关内侯,遇有公卿职位空缺,则按照他 们平时所受奖励的先后、多少,依次挑选补任。因此,汉朝一代的贤能官吏,在这一时期是 最多的,号称中兴。1516【答案】(1
11、) D(2)尾句诸葛亮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未能实现复汉大业。尾句既是对诸葛 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叹,也是对他虽有恢复汉朝大业的决心,但未遂平 生之志的深切哀惋,所以是全诗的最强音。17 .【答案】(1)自伐者无功(2)家齐而后国治(3)见贤思齐焉自矜者不长(重点字:伐、矜)18.【答案】坚守选择,坚定方向在人生岔路口上,我们面临许多选择。面对国治而后天下平(重点字:治)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齐、焉)选择,我们常常会纠结。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以至于迷失自 我。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正确选择前进的方向,并坚定自己的选择。有位名人说过
12、:“人不是生得伟大,而是成为伟大。”古来有多少伟人,他们不是 循着常人走的方向走下去,而是选择在荆棘丛生的山坡上用血和汗铸成一条路。伟大的爱国 主义诗人屈原,令行高举,才华出众,终因君王昏庸,佞臣当道,他宁愿选择抱石投入汨罗 江也不向敌国低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选择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归隐也不愿留在黑暗的 官场;诗仙李白选择一生不愿为功名利禄束缚,斗酒诗百篇,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人饱读诗书,才华卓著,他们没有按常人的方向,读书但为求功 名,而用自己的选择,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成就了伟大。一个人有高远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关键还需要舵来掌握前进的方向。班超放弃了书 斋
13、,选择了驰骋沙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的身影定格为一座 丰碑,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樊锦诗选择了敦煌的方向,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 坚守自己人生的信念,这位敦煌的女儿,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事业,成就了人生的 辉煌。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 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灿烂星光、满天朝 霞。若说选择是奋斗的“原点”,坚守就如同“半径”,唯有二者兼备,才能画好事业 之圆、人生之圆。现实中,很多人一开始也拥有高远的目标、美好的愿景,最终却没有抵达 目的地。究其原因,要么是走得太远
14、、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要么是 耐不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抵不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不愿花时间和精力 去凿一口深井,自然也就难以品尝到成功的甘泉。事实证明,做任何事情都是始于初心、成 于坚守,守得住、行得稳,才能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所以,有选择,更要有坚守。请记住:只有方向正确,坚守选择,人的一生才会显示出无限的价值和绽放耀眼的光芒!1921 .【答案】当之无愧无可匹敌(1)万众瞩目(2) D(3) C2223.【答案】(1)又热又渴时你喝进碳酸饮料让人感到凉爽(2)碳酸饮料爽口,又能补水降温;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会影响人体健康;最健康的 防暑降温“饮料”还是水。儒、
15、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 的。儒家讲“和合”“保合” “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 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 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 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 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 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
16、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 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 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 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 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 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 学”真正发扬光大。(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一一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 道、法等诸子
17、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 “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 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 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 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 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18、的一项是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既对 立又互补。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 道的思想。C. “国学”并不只是指儒家学说。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 学”的根基。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和主要走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态度不一。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 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
19、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 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兵贵胜,不贵久。9 .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行文思路。10 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上扁舟美斯蒂芬克莱恩船上的四个人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几双眼睛平望出去,紧紧盯着汹涌而来的波涛。波涛 是蓝灰色的,波浪看上去像峨岩一般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北省 沧州市 任丘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